本書追溯了統計學如何誤入歧途的歷史(300多年),從十七世紀數學家雅各布?伯努利的開創性工作開始,一直到賭博、天文學和遺傳學中對統計學的運用。作者講述了互相競爭的統計學派之間的爭斗,探討了催生該學科的令人驚訝的人類問題(種族主義)以及使其脫軌的所有人類缺點。例如,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里有影響力的人發展出一種他們聲稱是純粹客觀的統計方法,以壓制對其政治議程(包括優生學)的批評。作者對概率的數學和邏輯進行了清晰的闡述,深入淺出地將較為復雜的概念介紹給對統計方法感興趣的讀者,這些統計方法實質上構成了我們對世界的理解。他認為,我們需要采取貝葉斯方法——即在用不完全信息進行推斷時納入先驗知識,以解決危機。本書的內容橫跨數學、哲學和文化,解釋了為什么我們使用數據的方式出了問題,以及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既然本書冒著被人指控重燃統計學和科學之間的歷史爭論的風險,那就讓我們首先摒棄這些爭論曾經得到解決的觀點。“統計學戰爭”從未結束;在某些方面,這一切才剛剛開始。
科學、統計學和哲學現在像以往一樣彼此需要,在復制危機仍在蔓延的背景下尤其如此。每個人,不管其意識形態如何,都可能同意統計學在科學中的實踐實存在著問題。現在也是進行坦率對話的好時機,因為統計語言正日益成為我們日常公共生活的一部分。不幸的是,COVID-19大流行迫使“檢測敏感性”、“特異性”和“陽性預測值”等統計術語進入了我們的集體詞匯。與此同時,在最近的其他例子中,(虛假的)統計爭論是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舞弊指控的核心組成部分,(非虛假的)統計爭論是對美國刑事司法系統的系統性種族偏見指控的核心。我們這個時代最重要的故事——公共衛生、教育、政府、民權、環境、商業和許多其他領域——都是用統計學的修辭手法來講述的。因此,認識到統計學修辭可能會導致誤用,使這成為一個緊迫的倫理問題。在這一點上,我們或許也能取得共識。
1.概率是什么?
2.掛名的謬誤
3.阿道夫·凱特勒的鐘形曲線之橋
4.頻率主義者的圣戰
5.正統統計學的所謂邏輯
6.復制危機/機遇
7.出路
參考文獻
人名對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