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心理學課程都要求學生設計實驗、撰寫實驗報告或研究報告。本書旨在為撰寫實驗報告和設計實驗提供具體的指導。
《心理學實驗的設計與報告(第2版)》共兩編,第一編主要是圍繞如何撰寫實驗報告而展開,詳略得當地介紹了報告的每個主要組成部分,指出了各部分在撰寫中應注意的問題。并根據最新版的《APA論文寫作與發表規范》,提供了相應的實驗示例。第二編是關于實驗設計與統計方法的內容。它就心理學研究中經常采用的幾種實驗設計方法以及相關的統計方法做出了概要的介紹和評價,介紹了在平常學習中容易被忽視,但卻非常重要的兩個概念——效力和效應大小,同時對報告中如何呈現圖、表的問題進行了具體說明。
《心心理學實驗的設計與報告(第2版)》可作為心理學、教育學等社會科學研究領域內的學生相應課程的教材,也可作為研究人員在設計實驗和撰寫研究報告時的參考書。
心理學實驗在心理學科的發展進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心理學研究報告(或論文)是心理學研究成果最重要的表達形式之一。心理學研究報告的撰寫既涉及與研究課題的理論背景、研究假設等相關的科學知識,又涉及與實驗設計、統計相關的實驗結構知識和與心理學科技論文寫作規范相關的知識。這種論文撰寫能力的形成和提升尚需要一個不斷訓練、不斷實踐的過程。就我國高等院校的心理學專業目前所開設的諸如普通心理學、認知心理學、實驗心理學、心理統計等專業基礎課程而言,似無法獨立完成對學生的這種綜合訓練,因此有必要開設相應的課程或專題。《心理學實驗的設計與報告(第2版)(英文版)》語言簡練,易讀易懂,對學生在撰寫研究報告過程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給出了操作性很強的指導,可作為我國高等院校心理學專業學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或教學參考書,也可作為心理學工作者撰寫心理學研究報告(或論文)的參考手冊。
在北京大學心理系主講“實驗心理學”這門課程已十年有余了,每逢新學期給新一批學生講第一次課時,我都會向他們強調本門課程的教學目的,即幫助他們掌握心理學研究的實驗設計方法以及教會他們如何撰寫心理學研究報告。心理學發展至今已成為一門實驗性科學,實驗設計可謂是這門科學的基礎,因而也是教學中的重點。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常常會為心理學家的精巧設計贊嘆不已。往往也正是由于這種實驗設計上的精巧,才使得學生們感受到心理學研究的魅力。然而,實驗設計同時也是教學內容中的一大難點,雖然學生們可以輕易地領會到某些設計的精妙所在,但要使學生真正掌握這種設計的能力與技巧,著實是一件不易的事情。
一直以來,研究方法類的教科書普遍邏輯性較強,但相對來說比較枯燥。而本書的可貴之處,便在于其較強的可讀性。作者在編寫本書的過程中,充分地考慮了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規律,較好地避免了此類教材易使學生讀者感到乏味的缺點。
除實驗設計外,實驗報告的撰寫也是心理學研究中尤為重要的一個環節,也是在以往的此類教材中易被忽略的一個部分。而本書則在設計心理學實驗和撰寫實驗報告兩個方面,都為學生提供了具體、詳細的指導。本書的第一編便是講述如何撰寫實驗報告。其中,針對實驗報告應有的每個主要組成部分,都有獨立章節對其進行專門的說明。而之后緊接著的第二編,便開始了關于實驗設計的講解。
彼得·哈里斯獲倫敦大學心理學博士學位,現為英國謝菲爾德大學心理學系的高級講師。他曾先后在薩賽克斯大學、赫特福德大學和諾丁漢大學工作過,也曾在阿姆斯特丹大學和牛津大學做過訪問學者。他主要的研究方向是社會和健康心理學。2009年,他和Paschal Sheeran合作的關于與風險相關的行為改變研究課題,獲英國經濟與社會研究理事會(ESRC)基金資助(c.£l00k)。
序
第1編 撰寫實驗報告
第1章 導言
1.1 有經驗的學生、無經驗的學生與報告
1.2 撰寫報告
1.3 參考文獻的重要性
1.4 把報告作為研究工具
1.5 發現可寫的東西:怎樣找到更多的參考文獻
1.5.1 從哪里開始
1.5.2 引用參考文獻的方法
1.6 實驗研究的倫理問題
第2章 導言部分
2.1 導言的第1部分:回顧研究背景
2.2 無經驗的學生、有經驗的學生與導言
2.3 你自己的研究
第3章 方法部分
3.1 設計部分
3.2 參與者
3.3 儀器或材料部分
3.4 程序部分
3.5 與參與者互動及指導參與者
3.6 方法部分可選擇的附加內容
3.6.1 預實驗
3.6.2 倫理問題
3.6.3 統計效力
第4章 結果部分
4.1 描述數據
4.2 分析數據
4.3 結果部分示例
4.4 結果部分應避免出現的錯誤
4.5 是否拒絕虛無假設
4.6 報告具體統計量
4.6.1 卡方
4.6.2 斯皮爾曼等級相關系數
4.6.3 皮爾遜積差相關系數
4.6.4 曼一惠特尼u檢驗
4.6.5 維爾克松配對符號秩次檢驗
4.6.6 克一瓦氏單向方差分析
4.6.7 弗里德曼方差分析
4.6.8 獨立樣本和相關樣本t檢驗
4.6.9 方差分析
4.6.10 報告ANOVA時的注意事項
4.6.11 效應大小統計量
第5章 討論部分
5.1 結果與預期的相符程度如何
5.2 結果意味著什么
5.3 結果的意義是什么
5.4 當你不能恰當分析數據時要做些什么
5.5 外部效度結果的普遍性
5.6 避免常見錯誤的幾個技巧
5.7 討論部分示例
5.7.1 奶酪與噩夢實驗
5.7.2 記憶術實驗
第6章 標題和摘要
6.1 標題
6.2 摘要
第7章 參考文獻和附錄
7.1 參考文獻
7.2 參考文獻的一般規則
7.3 特殊類型的參考文獻的引用
7.4 電子資源和網上資源的引用
7.5 附錄
第8章 撰寫報告的最終版本
8.1 寫作風格
8.2 定義和縮寫
8.3 正文的參考文獻
8.4 表格和圖
8.5 數據圖形化
8.5.1 兩個水平的單自變量
8.5.2 誤差節線
8.5.3 多于兩個水平的單自變量
8.5.4 多個自變量
8.6 起草實驗報告
8.7 撰寫最終的版本
撰寫報告的檢查清單
審稿人需要什么
第2編 實驗設計
第9章 心理學中的實驗
第10章 實驗設計Ⅰ
第11章 統計:顯著性檢驗
第12章 統計:效應大小和效力
第13章 實驗設計Ⅱ
附錄1:虛無假設預期與實驗假設預期的混淆
附錄2:隨機化
附錄3:如何使用推論統計的臨界值表
參考文獻
第一編 撰寫實驗報告
1 導言
如果你是第一次選修心理學課程,你很可能不知道將會面臨些什么,尤其不會想到它非常強調方法學和統計學。對于你們中的少數人,這可能是令人興奮的一個驚喜,但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這毫無疑問是一個強烈的沖擊。
毋庸置疑,在課程的其他部分,你將反思心理學的科學追求。本書的任務就是盡其所能地幫助你了解這一點在教學上的重要性。這在很多實踐心理學課程(尤其是實驗)中是很重要的,也要求你在多數情況下寫出高度結構化且規范的實驗報告。
實驗報告就是講述你的研究故事:你做了什么,為什么做,在這個過程中你有什么發現,等等。在此過程中,你更像是一個古代的說書人,你的文章結構應該與那些被廣泛認可并長期建立起來的規范相一致,而不能像那些作品內容和格式都相當自由的現代小說家一樣。此外,雖然你總是面對著已經非常了解這些內容的人,可你還是要把他們當作一無所知的聽眾去講述你的故事。這意味著你需要講清楚細節,并且假定你的聽眾對這個領域的了解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