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里美中短篇小說經典(套裝上下冊)》為“名家名譯世界文學名著”叢書之一。精選梅里美中短篇小說共12篇,其中包括《伊勒的維納斯》《高龍芭》《卡門》《陰錯陽差》《藍色房間》等經典名篇。作品中瑰麗的異域色彩,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以及作者獨特的敘述手法,帶領讀者進入一個個異想世界。
★梅里美——法國19世紀最富藝術魅力的作家之一
★青少年必讀經典,入選“語文新課標必讀書目”
★據經典代表作《卡門》改編的同名歌劇全球上演率最高
邊緣的神話 梅里美(1803—1870)的小說非常好看,一個半世紀流行至今,始終受到廣大讀者的青睞。它們吸引讀者的一個突出特點,借用流行的字眼,就是富有“刺激性”。梅里美和雨果、巴爾扎克都是同時代人,當時在文壇上也是齊名的。從作品的數量和深度來看,如果把雨果、巴爾扎克的著作比作“大型超市”的話,那么,梅里美的小說就是“精品小屋”了。
梅里美僅以其《卡門》《高龍芭》《伊勒的維納斯》等十余種中短篇小說,就躋身大家的行列,必然有他的獨到之處。僅就《卡門》而言,1847年一發表,便成為經典之作。而經比才作曲的歌劇《卡門》,又成為西方歌劇經典中的經典,久演不衰,與小說并舉雙贏。
梅里美的小說篇幅不長,數量又不多,而且反映社會的深度和廣度,也遠遠比不上雨果、巴爾扎克、司湯達的作品,卻能顯示出永恒的藝術魅力,成為“梅里美現象”,這就值得仔細探究了。
我看梅里美小說所產生的印象,大抵可以借用《卡門》中這樣一段話來描述:
“敲響晚禱鐘的幾分鐘前,一大群婦女歡聚在高高的河堤腳下,沒有一個男人敢混跡其中。晚禱鐘聲一敲響,即表明天黑了,等到鐘敲最后一響,所有女人便脫光衣裙,進入水中。于是歡叫聲、嬉笑聲響成一片,真是沸反盈天。男人都站在堤岸上面,眼珠瞪得要冒出來,觀賞那些浴女,但是卻看不真切。然而,暗藍色的河面上朦朧浮現的白色身影,足能引起有詩意的頭腦浮想聯翩。而且,只要略微想象一下,也不難把那看成狄安娜和仙女們在沐浴……”
梅里美(1803—1870),法國小說家、劇作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生于巴黎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家境富裕,從小擅長繪畫,對外國語言有濃厚的興趣。大學畢業后,結識了司湯達、夏多布里昂等作家,并受其影響開始走上文學創作的道路。作品以文體精確細膩、嚴謹有力著稱。代表作有《高龍芭》《卡門》等。
馬鐵奧·法爾科恩 / 009
伊勒的維納斯 / 023
查理十一世的幻視 / 059
勇奪棱堡 / 069
菲德里哥 / 077
高龍芭 / 091
塔曼戈 / 247
卡門 / 271
陰錯陽差 / 341
煉獄中的靈魂 / 415
盧克萊齊亞夫人街 / 485
藍色房間 / 513
梅里美生平和創作年表 / 531
馬鐵奧·法爾科恩
出韋基奧港西北方向去本島的腹地,行客會發現地勢陡然升高,山路蜿蜒崎嶇,時有亂石阻塞,溝壑隔斷,走上三個鐘頭,便來到一大片叢林的邊緣。這片叢林正是科西嘉牧羊人和強盜的家園。要知道,科西嘉農民往往放火燒荒,燒毀一片樹林,田地就省得施肥了。哪怕火勢蔓延也在所不惜,不管怎么樣,反正一個好收成完全有把握,樹木燒成灰肥沃了土地,只要撒下種子就行了。收獲時也只割麥穗,不去費那勁割麥秸。地里的樹根燒不死,來年開春又發出嫩枝,密密麻麻,用不了幾年,就長到七八尺高,形成茂密的矮樹林,這便是叢林。各種樹木和灌木混雜瘋長,糾結在一起,枝繁葉茂,密不透風,連野羊都鉆不進去,而人只有掄起斧頭,才能打開一條通道。
你若是殺了人,那就躲進韋基奧的叢林去吧,帶上一支好槍,備足火藥和子彈,你就可以安心地在那里生活。也別忘記帶一件連著風帽的褐色斗篷,睡覺時可以當鋪蓋。牧羊人自會給你鮮奶、奶酪和栗子吃。除非要補充彈藥,你不得不進趟城,此外就根本不用怕法庭或死者家屬的追查了。
一八××年我在科西嘉逗留期間,馬鐵奧·法爾科恩就住在離這片叢林半法里遠的地方。在當地他算得上富裕,日子過得非常自在。也就是說什么也不用干,靠羊群的產品生活,只需雇些游牧的人替他趕羊群上山,到處放牧就行了。我見到他時,我要講述的事件已經發生兩年了。看上去他頂多不過五十來歲,你不妨想象一下,那是個敦實健壯的漢子,一頭鬈發黑如墨玉,鷹鉤鼻子。薄薄的嘴唇,大眼睛炯炯有神,肌膚的顏色就跟皮靴襯里一樣。他的槍法極準,就在這好槍手比比皆是的地方,他也是超群出眾的。譬如說打野羊,馬鐵奧向來不用霰彈,在一百二十步開外,他能一槍命中,瞄頭打頭,瞄肩打肩。他夜晚擺弄槍,也同白天一樣得心應手。他這種神奇的槍法,我聽人介紹過,而沒有到過科西嘉的人恐難相信。據說點燃一根蠟燭,放到八十步遠的一張餐盤大小的透明紙后面,他舉槍瞄準,待人吹滅蠟燭一分鐘之后,他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中開槍,四發也有三發射穿那張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