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韌性:教育反貧困治理的“鄉(xiāng)村實驗”
定 價:¥78
中 教 價:¥46.80 (6.00折)
庫 存 數: 12
自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正式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后,治理創(chuàng)新遂成為公共政策話語。專著以教育反貧困治理的韌性機制建設為研究對象。“教育反貧困治理”旨在探討公共治理視野下教育反貧困過程中治理主體、方式多元化的體制機制、路徑及模式變革,逐步形成國家、學校、社會企業(yè)、社會組織、公民個人等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治理結構。專著通過“互聯網縣域”項目的跟蹤研究總結教育反貧困治理的路徑、方法、可推廣性及關鍵性因素,對其運行機理進行深度剖析,促進該機制在更大范圍內推廣和復制;最后,生成教育反貧困生態(tài)“共治”的“韌性經驗”。專著按照“理論建基、價值分析、教育實驗、經驗提煉、歸納演繹”的研究邏輯展開。首先綜合中西方的研究成果,分析教育反貧困的概念演進和治理轉型,闡明國家動員和社會參與相結合的價值所在;其次,通過對盧氏實驗、鎮(zhèn)寧實驗、塘小實驗三個教育案例的跟蹤研究總結鄉(xiāng)村教育的路徑、方法、可推廣性及關鍵性因素,對其運行機理進行深度剖析,促進該機制在更大范圍內推廣和復制;最后,生成教育反貧困“韌性治理”的“鄉(xiāng)村經驗”。
劉佳,揚州大學教授,在《武漢大學學報(哲社版)》《自然辯證法通訊》《中國教育學刊》《教育發(fā)展研究》上發(fā)表論文多篇,專著《復雜性視域中的教育政策運行研究》獲得江蘇省第十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主持或完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十三五”規(guī)劃2017年度教育學一般課題、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項目、教育部重大委托項目等科研項目多項。劉斯文,現任揚州大學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副研究員。主持或參與國家社科基金“十三五”規(guī)劃教育學一般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青年項目、共青團中央“青少年發(fā)展研究”重點課題等各級各類課題10余項。主要研究方向為教育政策與教育治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