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案例與實務》是在西方“新公共管理”(政府再造)浪潮持久廣泛推進、公共管理改革緊張進行、公共管理教育大力發展的背景之下,搜集近年來國內外公共管理的經典案例并加以分析,用理論與案例相結合的方法,幫助教師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分析公共管理問題和解決該類問題的思維、能力。書中的案例教學方法是包括教師在內的各類培訓者以教學案例為基礎,在課堂中幫助培訓對象達到特定教學目的的一整套教學方法及技巧。20世紀30至40 年代,公共管理領域逐漸引入這一教學方法。如今,案例教學被廣泛運用于各種不同經驗和知識背景層次的培訓項目,教學案例已發展為有效的主流指導工具,所以本書對高校相關專業的教師和學生均有幫助。
前言
“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眼睛發現中國精神,用耳朵傾聽人民呼聲,用內心感應時代脈搏,把對祖國血濃于水、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情感貫穿學業全過程、融匯在事業追求中。”習近平總書記為廣大青年大學生奮進新征程指明了方向,也指明了高校的專業教學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要將祖國大地的社會現實案例融入理論教學中。
《jiaoyu部關于加強專業學位研究生案例教學和聯合培養基地建設的意見》中指出,案例教學以學生為中心,以案例為基礎,通過呈現案例情境,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掌握理論、形成觀點、提高能力。加強案例教學,是強化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推進教學改革、促進教學與實踐有機融合的重要途徑,是推動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手段。
高校專業研究和教學來源于社會,也要服務于社會。社會治理的綜合性和復雜性、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對公共管理專業教學內容設置提出了新要求。將課堂教學和學術研究扎根在中國大地,用社會現實問題和新時代國情啟迪學生深入思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目標導向、以構建和完善政府治理體系的核心價值導向對公共管理專業教學內容設置提出的根本要求;促進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時代賦予公共管理專業教學的新使命。公共管理專業教學要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力量,公共管理創新實踐要以文化自信為指導。“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為專業教學內容提供了“精神之鈣”,成為中國特色公共管理專業教育教學的寶貴基因。傳播中國話語,講好中國故事,在立德樹人上彰顯公共管理專業教學內容的中國文化內涵,這是新文科建設賦予公共管理專業教學內容的新內涵。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已學到的理論知識要在實踐中應用,才能發揮知識的最大作用,理論也因此得到檢驗和深化。作為高等院校實踐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專業案例教學的目的在于彌補課堂理論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
所以,公共管理專業必須加強案例教學才能提升教學質量。一是在專業實踐課程中,學生把課堂知識運用于社會實踐,這不僅鞏固和深化了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理論,而且鍛煉了學生的專業技能運用能力;二是作為課程思政的重要組成部分,專業案例教學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國家榮譽感和時代使命感。同時,實踐的檢驗能讓學生發現自身理論知識和能力結構的缺陷,可以在以后的學習中主動補充知識和優化能力結構。案例教學帶來的深層次思考能夠潛移默化地激發學生在學術研究道路上的興趣,能夠培養學生不斷追求新知識的科學精神。同時,案例教學能夠實現教學相長。教學中,教師不僅是教師,也是學習者。一方面,教師是整個案例教學的主導者,引導學生思考、組織討論研究,進行總結、歸納;另一方面,教師在案例教學中通過與學生共同研討,也能從學生研討中獲得啟發。
2020 年11 月,jiaoyu部新文科建設工作組在山東主辦了新文科建設工作會議。會議研究了新時代中國高等文科教育創新發展舉措,發布了《新文科建設宣言》,對新文科建設做出了全面部署。新文科建設主要是在現有文科專業的基礎上賦予文科專業新內容,以及在文科人才培養模式上實現跨學科專業的新突破,從而推進哲學社會科學與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交叉融合。公共管理案例教學是響應新文科教學的應有之義,是培養當代大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途徑。從中國本土的公共管理實踐中尋找案例、分析案例,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中國特色的公共管理,以此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是編寫本書的目的。
本書第一章由海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徐華鴻編寫,第三章由海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秦嘉懿編寫,第四章由中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朱營營編寫,第八、九、十章由洛陽師范學院法學與社會學院齊燕編寫,第二、五、六、七、十一章由海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張新政編寫。本書由陳麗琴和張新政統稿。對本書中的案例來源單位和作者表示感謝!
本書編寫難免有所疏忽,請各位讀者批評指正。
陳麗琴
2022年8月28日
陳麗琴
海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管理學博士,海南省拔尖人才,主要研究社會性別與婦女發展,海南婦女兒童研究會副會長。論文《整體政府視角下的農村婦女參政》獲得全國婦女研究一等獎;主持國家課題《民族旅游發展對黎族女性的影響研究》《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婦女參與村莊治理研究》兩項;主持海南省委組織部課題《少數民族干部建設研究》、海南省婦聯《婦女組織改革與建設》;參與海南省人才局《海南省十四五人才發展規劃》編制等。
張新政
現為海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公共管理專業研究生,從事鄉村振興、社會治理與行政管理方面的研究。曾榮獲2021—2022學年海南大學研究生學業二等獎學金及海南大學優秀研究生會干部。
齊燕
洛陽師范學院法學與社會學院講師,管理學碩士。論文《新入職公務員壓力源探析》《新入職公務員組織社會化內容探析》等在中文核心期刊《領導科學》等刊物發表;主持參與多項地廳級、省部級項目;主要講授“行政管理學”“組織行為學”等課程。
目錄
第一章 公共管理環境
案例1 廈門經濟特區發展的公共管理環境
案例2 醫療發展的公共管理環境
第二章 公共管理倫理
案例1 公共管理——守衛底線倫理
案例2 公共管理倫理——讓工作更富有價值
第三章 公共組織
案例1 中國70 年政府機構改革歷程回顧與成效
案例2 國家機構改革重塑:以人民為中心提升國家治理能力
案例3 S 市“局區合一改革”
案例4 社會組織與社會治理
案例5 北京市學習型城市建設行動計劃(2021—2025 年)
第四章 公共組織領導
案例1 公共組織領導工作方法
案例2 全國省級黨委換屆結束顯示的新“亮點”
案例3 公共組織領導績效評價
案例4 公共組織領導工作方式
第五章 公共政策
案例1 房地產調控政策的風云變幻
案例2 海南自由貿易港人才保障和離島免稅政策
案例3 “雙減”政策
第六章 公共部門績效管理
案例1 政府績效評估探索
案例2 公共治理與政府績效管理中的公眾參與——以杭州市為例
案例3 政府績效考評的運用
第七章 公共管理監督
案例1 公共管理監督的作用
案例2 促進監督執紀執法權正確行使
案例3 公共組織監督方式
第八章 公共經濟學
案例1 稅收制度的改革
案例2 稅收改革發展為經濟添動力增活力
案例3 脫貧攻堅道路上這些數據值得銘記
第九章 依法行政
案例1 行政機關有釋明義務
案例2 市場監管總局對阿里巴巴集團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全文
案例3 對行政許可應重點審查行政行為的程序和依據
案例4 公務員經商所簽訂的合同是否均歸于無效
案例5 海口博泰隆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訴海口市人民政府有償收回國有土地使用權案
第十章 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
案例1 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質專業化公務員隊伍
案例2 海南自由貿易港人才政策
案例3 廣東靠什么保持人才“吸力”
案例4 建立更加開放靈活的用人機制
第十一章 電子政務與數字行政
案例1 數字政府建設
案例2 “一網通辦”——方便群眾和架起“經濟走廊”
參考文獻
第一章 公共管理環境
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公共管理開始起步,這一時期公共管理主要體現在兩次政府行政機構的精簡和改革上。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國的公共管理在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背景下進行,無論是公共管理的理論研究還是實踐發展,都處于一個過渡時期。在1992 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后,我國的公共管理理論研究和公共管理體制改革都得到很大程度的發展。進入21 世紀后,我國的公共管理理論開始吸納西方公共管理理論的最新成果,進入全面深化階段。在內容上開始關注以“治理”為手段、以“善治”為目的的政府改革、治理模式、政府績效,以及公共管理中的公民參與等問題,在研究方法上開始嘗試多元的研究途徑和分析方法。
公共管理環境分為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內部環境主要是指公共管理機構內部的各種關系和要素組合;外部環境主要是指公共管理機構之外的影響因素,如政治、經濟、地理、人口、文化、民族、宗教等。內部環境更側重于影響公共管理的運行過程本身,而外部環境主要制約公共管理的運行方向。通常所說的公共管理環境指的是外部環境,即公共管理主體系統賴以存在和開展的外部條件的總和,或者說是直接或間接作用于公共管理主體及其活動方式、活動過程的外部要素的總和。總的來說,公共管理環境是公共管理活動的依據和出發點,公共管理環境制約著公共管理的職能發揮和改革。
任何一個國家或社會的公共管理系統,都是其國家上層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建立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之上,并與上層建筑的其他部分密切相關;而公共管理的環境則有的屬于經濟基礎的范疇,有的與公共管理系統一同屬于上層建筑領域。一般來說,有什么樣的公共管理環境,就有什么樣的公共管理。但公共管理不僅僅是被動地適應環境,而是在適應環境的同時,能動地利用和改造公共管理環境。公共管理與公共管理環境是一種相互依賴、相互作用的互動關系,共同構成了公共管理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