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文學獎大系:泰綺思》是法朗士的代表作,作品以古埃及名城亞歷山大和后期希臘文化生活為背景,敘述在沙漠里修行的圣僧巴甫努斯,立誓拯救女優泰綺思。他冒險進城,勸導泰綺思改行,并勝利地把她送進修道院。可是他卻被泰綺思的美貌所打動,墮入情網!短┚_思》是一部杰作,也是一個拯救靈魂的故事。魯迅在其《京派和海派》中指出:“《泰綺思》的構想,很多是應用弗洛伊特的精神分析學說的!辈⒃谠u論泰綺思的藝術形象時說:“她在俗時是潑辣的活,出家后就刻苦的修,比起我們的有些所謂‘文人’,剛到中年,就自嘆道‘我是心灰意懶了’的死樣活氣來,實在更其像人樣。”
1.無與倫比的諷刺天才,伏爾泰之后****的幽默大師
2.《泰綺思》改編的歌劇,其中的《沉思曲》成為世界名曲
3.在苦難中得以凈化,從塵世上獲得救贖 4.魯迅在日記中記載自己四次購買此書,并大力推介此書。
5.散文名家徐蔚南譯本
阿納托爾·法朗士
Anatole France(1844—1924)
生于巴黎一個書商家庭,自幼博覽群書;1862年,中學畢業,隨即開始自謀生計,參加帕爾納斯派詩歌團體的活動,開始在報刊上發表詩歌、小說和評論;1973年出版第一部詩集《金色詩篇》,爾后以寫文學批評文章成名;1881年出版《波納爾之罪》,在文壇上聲名大噪。
之后,他寫了一系列的小說,如《泰綺思》(1890)、《鵝掌女王烤肉店》(1893)、《企鵝島》(1908)、《諸神渴了》(1912)等長篇小說。其中《諸神渴了》被稱作是“情節很戲劇化的一部杰作”。此外,他的重要作品還有短篇小說《克蘭比爾》(1901)、長篇小說《在白石上》(1904)、《天使的反叛》(1914),以及長篇四部曲《當代史話》(1897-1901)。1921年,法郎士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徐蔚南(1900~1952), 江蘇盛澤人。世界書局編輯,主編《ABC叢書》,共出版152種。 抗日戰爭勝利后,主持《 民國日報》的復刊工作,任《大晚報·上海通》的主編以及上海通志館的副館長并兼任,大東書局編纂主任。譯作有《一生》、《泰綺思》等。
頒獎辭
致答辭
泰綺思 1
蓮花篇 3
紙草篇 42
宴會篇 75
大戟篇 118
法朗士及其作品 163
法朗士獲獎經過 183
法朗士作品年表 189
那個時候,沙漠里住著大隊的隱士。尼羅河的兩岸,有許多以木板和泥土砌成的小房屋。那些都是隱士們親手建造的,各間房屋坐落的距離,務使居住的人既能孤獨營生,又能于必要時得到相互的幫助。那頂著十字架的圣堂,遠遠近近君臨著那許多的小房屋。僧侶們每逢什么節慶日期都到郡邊圣堂里去做彌撒。在尼羅河的邊際上,還有幾座修道院,院里的人各自幽居在各人的小房間里,他們絕不聚集在一處生活的。假使他們聚集在一處生活了,這是為要更加真切地嘗味那孤獨的滋味。那種隱遁的修士們和修道者是非常節食的,每天到太陽落山之后,才吃他們的面包,夾著一點食鹽和意沙泊(Hysope)的葉子,這便算他們一天的食料了。有幾個人,還要深入到沙漠里去,窯洞或墳墓便是他們的居處,他們經營著一種更特別的生活。
他們都謹守著禁欲的主義,穿戴懲戒自己的帶子和罩滿眼睛的肩掛。長夜的默想之后,便去睡在光禿禿的地上,祈禱、唱圣歌?傊,他們每天完成偉大的懺悔的苦行。為了思想到人類生來的罪孽,他們不僅拒絕了肉體的快樂和滿足,而且拒絕了那時候的人以為人生所必需的調養。他們以為四肢的疾病足以使我們的靈魂康;又以為身體的潰爛和創傷正是肉體**光榮的裝飾。他們如此這般地實現那先知的預言了。原來先知說過的:“沙漠里將布滿了花朵!
在這圣地旦白衣特居住的隱士們,有的在禁欲消磨他們的歲月和默想的生活里;有的編織椰子樹的纖維;或者稻麥收獲時雇傭給鄰近的農家,去換得他們的食料。但是異教徒都瞎疑心他們中間有幾個是做強盜過日子的,或是加入于流浪的阿拉伯人中間去掠奪旅行商人的。然后實際,這種僧侶所****輕視的,便是財富,他們德行的熏香一直升到天上去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