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并作為《環境監測》(第五版)(奚旦立主編)的配套實驗教材。全書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紹環境監測實驗的目的和方法,內容包括環境監測實驗的教學地位和作用,實驗設計和實驗方案,以及常用的實驗設計方法;第二部分為基礎實驗,共32個,包括水、氣、土壤、固體廢物、噪聲、振動和光污染的基本項目監測;第三部分為綜合實驗和設計實驗,共5個,作為拓展實驗或大型實驗的參考,為培養學生綜合、全面的實踐能力,以及組織和配合的團隊合作精神而設置,可供各校選擇使用,也可在此基礎上自行設計。本書可作為高等學校環境類專業的實驗教學用書,也可供有關專業及環境保護技術人員參考。
由奚旦立主編的《環境監測實驗》(第一版)為《環境監測》(第四版)的配套實驗教材。今與主教材作同步修訂。本次修訂以高校本科教學較易實現的教學實驗為選擇原則,結合環境監測技術的發展,緊扣現今環境管理的重點,按照環境要素,包括了水、氣、固(土)、物理性污染的相關基礎實驗。本教材也是在愛課程網“中國大學MOOC”平臺上由東華大學開設、馬春燕主講的“環境監測”課程的基礎教材之一。
本教材延續第一版的內容形式和編寫思路,分為第一部分環境監測實驗的目的和方法、第二部分基礎實驗、第三部分綜合實驗和設計實驗。相較第一版,在第二部分基礎實驗中,刪除了水中氟化物、硝酸鹽氮、苯系物的測定,增加了水中總氮、總磷、高錳酸鹽指數和無機陰離子的測定;刪除了發光細菌的毒性試驗;刪除了空氣中PM.。的測定,增加了空氣中臭氧的測定;刪除了頭發中含汞量的測定,增加了土壤中苯并(a)芘、有機固體廢物熱值的測定和垃圾填埋場蠅類滋生密度監測。另外還修訂了物理性污染監測的相關內容。
本教材第一部分由奚旦立和馬春燕執筆;第二部分中實驗一至實驗十六由王曉輝執筆,實驗十七至實驗二十三由馬春燕執筆,實驗二十四至實驗二十八由余陽執筆,實驗二十九至實驗三十二由陳紅執筆;第三部分實驗三十三、三十四由馬春燕、奚旦立執筆,實驗三十五由王曉輝執筆,實驗三十六、三十七由余陽執筆。全書由奚旦立、馬春燕統稿、修改定稿。
北京工業大學康天放教授對書稿進行了認真細致的審閱,并提出了許多重要意見。東華大學沈忱思老師對實驗的選擇和內容給出了中肯建議。高等教育出版社陳正雄副編審對本教材的組織策劃出版付出了大量辛勤工作,在此一并致謝!
歡迎使用本教材的老師和同學提出寶貴意見和交流心得體會。
第一部分 環境監測實驗的目的和方法
一、環境監測實驗的教學地位和作用
二、實驗設計
三、常用的實驗設計方法
第二部分 基礎實驗
實驗一 水中懸浮物和濁度的測定
實驗二 水中色度的測定
實驗三 水中鉻的測定
實驗四 水中銅和鋅的測定
實驗五 水中氨氮的測定
實驗六 水中總氮的測定
實驗七 水中總磷的測定
實驗八 水中化學需氧量的測定(重鉻酸鹽法)
實驗九 水中化學需氧量的測定(快速消解法)
實驗十 水中高錳酸鹽指數的測定
實驗十一 水中五日生化需氧量的測定
實驗十二 水中總有機碳的測定
實驗十三 水中揮發酚的測定
實驗十四 水中石油類的測定
實驗十五 水中無機陰離子的測定
實驗十六 水中揮發性鹵代烴的測定
實驗十七 水中糞大腸菌群的測定
實驗十八 空氣中一氧化碳的測定
實驗十九 空氣中二氧化硫的測定
實驗二十 空氣中氮氧化物的測定
實驗二十一 空氣中臭氧的測定
實驗二十二 廢氣中揮發性有機物的測定
實驗二十三 室內空氣中甲醛的測定
實驗二十四 土壤中有機氯農藥的測定
實驗二十五 土壤中苯并(a)芘的測定
實驗二十六 土壤中鎘的測定
實驗二十七 有機固體廢物熱值的測定
實驗二十八 垃圾填埋場蠅類滋生密度監測
實驗二十九 廠界環境噪聲和社會生活環境噪聲監測
實驗三十 交通噪聲監測
實驗三十一 環境振動監測
實驗三十二 道路照明的照度監測
第三部分 綜合實驗和設計實驗
實驗三十三 城市區域空氣質量監測
實驗三十四 河流環境質量基礎調查
實驗三十五 校園聲環境質量現狀監測與評價
實驗三十六 校園土壤環境質量現狀監測與評價
實驗三十七 未知固體廢物樣品危險特性鑒別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