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到實處,深入推進文化育人工作,努力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技術技能人才,辦人民滿意的高職教育,每個高職院校都有著自己的校本實踐探索。筆者所在院校也正是在這條內涵深化建設的道路上努力探尋院校文化建設與育人成效的特色道路。
本書正是基于這一實踐過程,從生態視域下,對于高職院校文化建設從建設思維、方向、環境、資源等方面加以分析思考。第一章從高職院校基本文化功能入手,在生態系統的思維觀照下,圍繞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這一基本路徑,厘清職業院校文化生態建設的內涵、結構、特征,明確失衡表現與建設路徑。第二章主要在對高職文化育人主體性分析和校企合作文化育人路徑探討的基礎上,分析如何加強高職黨的建設,建立健全學生黨員培養質量體系,項目式實施大學生黨員素質工程進行探討,以引領高端技能型人才培養,滿足行業企業發展的需要。第三、四、五章便是從區域優秀文化、校本歷史資源和校友資源開發等方面深入探討了這些資源在促進高職院校文化建設、提升院校具體實踐成效的重要意義與價值。第六章則通過對現代學徒制等項目實踐的文化分析,探討如何提高人才培養的適應性、職教文化的影響力和社會吸引力。
學校的文化育人探索,筆者既是參與設計的思考者,也是推動實踐的“他者”。在這種建設者與他者的身份切換中,對于職業院校文化育人的宏觀政策背景以及微觀實踐過程都有著切身體悟與深刻理解。本書的撰寫組稿,是筆者長時間以來對高職院校文化建設的理性思考與實踐總結,也希冀這一觀察分析,更多高職院校文化建設提供樣本借鑒與方法思考,為新時代高職教育以及文化育人工作增添一份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