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山東理工大學近7年的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改革立項活動為基礎,闡述創新思維、創新方法、創業思維融入具體課程的教學改革思路。本書共4章,第1章雙創融入課程研究,闡述創新思維、創新方法與創業思維的具體內容如何融入課程及知識點;第2章雙創融入專業課程模式,闡述已經申請作品登記的10個教學改革模式;第3章基于二維、三維坐標模式對傳感器教學改革的探索及應用,闡述了基于雙創的二維坐標教學改革模式、基于三維坐標的創新方法融入專業課程模式在傳感器課程教學改革中的應用;第4章雙創融合教學改革經典案例,闡述了9門課程進行專創融合教學改革的具體方案。
本書可以作為普通高校各專業教師進行專創融合教學改革的指導性讀物,也可以作為致力于提高課程教學創新教師的普及性讀物。
馬立修,山東理工大學協同創新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創新創業學院副院長;中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研究中心專家庫專家、山東省創客協會副理事長、中國TRIZ研究會理事、山東省科技發明協會理事、山東發明協會理事、山東省紅爐創新方法科普團隊負責人、山東省"馬立修創新方法科普工作室"領銜專家、《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雜志編委。研習創新方法(TRIZ)15年,獲得國際MATRIZ協會3級認證、獲得可拓學創新方法2級認證;出版創新方法相關著作教材2部、獲得專創融合研究相關著作權12項,創新創業工作獲山東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項,山東省創新創業微課大賽一等獎2項,主持省部級創新創業教學研究課題5項;發表論文52篇,完成縱橫向科研課題16項、授權各類發明專利276項。
主要擅長:創新方法教育、創新方法課程建設,輔導縱向、橫向課題及企業開展技術創新、專利挖掘、專利布局;專創融合教學改革研究;輔導互聯網+大賽項目、挑戰杯大賽項目、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申報書撰寫,提供大賽主旨報告及咨詢。
第1章 雙創融入課程研究 001
1.1 概述002
1.2 教學的思維慣性002
1.3 創新思維融入課程003
1.3.1 邏輯思維融入課程003
1.3.2 批判性思維005
1.3.3 創造性思維005
1.3.4 形象思維008
1.3.5 其他思維 010
1.4 TRIZ 方法融入課程教學改革 015
1.4.1 發明原理融入課程 016
1.4.2 進化法則融入課程033
1.4.3 功能導向搜索融入課程040
1.4.4 創新標桿融入課程 041
1.4.5 特性傳遞融入課程 041
1.4.6 功能分析融入課程042
1.4.7 因果鏈分析融入課程044
1.4.8 剪裁融入課程046
1.4.9 物理矛盾融入課程048
1.4.10 技術矛盾融入課程049
1.4.11 物場分析與標準解融入課程 051
1.4.12 TRIZ 理論的其他工具053
1.4.13 概念驗證的主要工具054
1.5 創業思維融入課程054
1.5.1 創業思維類型054
1.5.2 創業思維融入專業實踐課程方案058
第2章 雙創融入專業課程模式 061
2.1 雙創融入課程教學改革實施方案062
2.2 基于雙創教育的能力遞進式教育模式066
2.3 基于創新方法、創業思維的OBE 課程教學改革模型 071
2.4 創業思維融入專業實踐課程模式079
2.5 基于專創融合矩陣的創新方法融入專業課程模式086
2.6 魚骨圖創新方法融入中國傳統文化教學模式088
2.7 創新方法、創業思維融入大學英語課程模式096
2.8 基于技術創新需求的三種創新流程 103
2.9 基于創新方法、創業思維的二維坐標教學改革模式 108
2.10 基于三維坐標的創新方法融入專業課程模式 114
第3章 基于二維、三維坐標模式對傳感器教學改革的探索及應用122
3.1 電阻式傳感器 123
3.1.1 電阻式傳感器的基本概念及主要特點 123
3.1.2 應變電阻式傳感器的基本原理 123
3.1.3 氣敏電阻 126
3.1.4 濕敏電阻 127
3.1.5 傳感器的檢測內容創新 128
3.2 電容式傳感器 133
3.2.1 電容式傳感器的基本概念及主要特點 133
3.2.2 電容式傳感器的工作原理及結構 133
3.2.3 傳感器的檢測內容創新 135
3.3 磁敏式傳感器 139
3.3.1 磁敏式傳感器的基本概念及主要特點 139
3.3.2 磁電感應式傳感器工作原理 140
3.3.3 霍爾式傳感器工作原理 140
3.3.4 傳感器的檢測內容創新 142
3.4 熱電式傳感器 146
3.4.1 熱電式傳感器的基本概念及主要特點 146
3.4.2 熱電偶傳感器 147
3.4.3 熱電阻傳感器 149
3.4.4 熱敏電阻 149
3.4.5 傳感器的檢測內容創新 150
3.5 光電式傳感器 154
3.5.1 光電式傳感器的概念及其基本形式 154
3.5.2 光電效應 155
3.5.3 光纖傳感器 155
3.5.4 傳感器的檢測內容創新 157
第4章 雙創融合教學改革經典案例162
4.1 融入TRIZ 方法的《物理光學》課程教學改革 163
4.1.1 專業課程簡介 163
4.1.2 融入方法選擇 163
4.1.3 建設目標 163
4.1.4 建設內容 164
4.2 創新思維及創新方法融入《機械設計》課程教學的研究與建設167
4.2.1 專業課程簡介 167
4.2.2 融入方法選擇 167
4.2.3 建設目標 167
4.2.4 建設內容 168
4.2.5 項目進度安排 170
4.3 《電力系統分析》課程創新方法融入模式探索與實踐 170
4.3.1 專業課程簡介 170
4.3.2 融入方法選擇 170
4.3.3 建設目標 171
4.3.4 建設內容 171
4.3.5 項目進度安排 172
4.4 《汽車運用工程》課程創新創業教育理論探索與課堂實踐 173
4.4.1 專業課程簡介 173
4.4.2 融入方法選擇 173
4.4.3 建設目標 174
4.4.4 建設內容 174
4.4.5 項目進度安排 177
4.5 基于TRIZ 方法的雙創教育融入《液壓與氣壓傳動》課程的路徑和評價方法 178
4.5.1 課程簡介 178
4.5.2 融入方法選擇 178
4.5.3 建設目標 179
4.5.4 建設內容 180
4.5.5 項目進度安排 183
4.6 《設計基礎Ⅱ》課程融入創新方法課程改革 184
4.6.1 課程簡介 184
4.6.2 融入方法選擇 184
4.6.3 建設目標 185
4.6.4 建設內容 186
4.6.5 項目進度安排 191
4.7 《二外(德) Ⅲ》課程與創新方法和創業思維深度融合路徑研究與實踐 192
4.7.1 課程簡介 192
4.7.2 融入方法選擇 193
4.7.3 建設目標 194
4.7.4 建設內容 194
4.7.5 項目進度安排 198
4.8 “雙創”思維下《體操》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198
4.8.1 課程簡介 198
4.8.2 融入方法選擇 199
4.8.3 建設目標200
4.8.4 建設內容200
4.8.5 項目進度安排205
4.9 雙創理念融入《化工過程控制》專業課程的教學改革與探索 205
4.9.1 課程簡介205
4.9.2 融入方法選擇206
4.9.3 建設目標206
4.9.4 建設內容207
4.9.5 項目進度安排 212
附錄 213
附錄1 創新方法融入課程教學實施能力等級劃分要求(T/SDAS 905—2024團體標準) 214
附錄2 創新方法融入課程教學實施指南(T/SDAS 904—2024 團體標準)220
附錄3 2023 年雙創融入課程試點項目建設標準229
附錄4 2023 年青年博士創新方法(TRIZ)專項建設標準 230
參考文獻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