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是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企業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通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投資和信息中介服務的新型金融業務模式。本書根據2015年7月18日央行等10部委頒發的《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的要求進行總體構架,全書包括互聯網金融的基本理論、類型與實務、風險控制與監管3篇內容,共8章,其中在主要類型中既注重互聯網金融理論體系的樹立,更注重各個主要類型的實務案例的分析。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互聯網金融教材,還可供互聯網金融從業者參考使用。
互聯網金融是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企業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通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投資和信息中介服務的新型金融業務模式。本書根據2015年7月18日央行等10部委頒發的《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的要求進行總體構架,全書包括互聯網金融的基本理論、類型與實務、風險控制與監管3篇內容,共8章,其中在主要類型中既注重互聯網金融理論體系的樹立,更注重各個主要類型的實務案例的分析。
本書高度注重理論的應用性與實踐性。從歷史視角剖析金融的本質,解讀國內外的互聯網金融發展現狀及主要類型,并輔以大量案例分析互聯網金融的多種模式:從國內的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的生態系統,再到國外的LendingClub、PayPal等,旨在建立起互聯網金融新的分析框架和創新范式,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規范地發展,幫助傳統金融加速轉型升級。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互聯網金融教材,還可供互聯網金融從業者參考使用。
前言
國家金融實力與大國崛起密切相關。國家競爭力的世紀轉換過程,實際上是金融強國的地位轉換過程,也是金融強國之路的實現過程,更是新全球金融中心地位的形成過程。互聯網金融是未來金融業的核心競爭力,也是金融發展的必然方向。互聯網金融利用互聯網的高效率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提供了有效的解決方案,為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了新的融資通道。隨著2015年7月18日央行等10部委頒發的《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和各部委監管細則的陸續出臺,互聯網金融將迎來健康發展的新時代。
本書作者作為金融行業的理論研究工作者、專家以及互聯網金融浪潮的親歷者,在2015年6月已經成稿并準備出版,但上述《指導意見》出臺后又根據意見要求進行全書內容的重構。盡管成書時間延長,但一方面政策的權威性更加系統,另一方面實務案例及監管政策也更加全面和具體。本書高度注重理論的應用性與實踐性。從歷史視角剖析金融的本質,解讀國內外的互聯網金融發展現狀及主要類型,并輔以大量案例分析互聯網金融的多種模式: 從國內的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的生態系統,再到國外的LendingClub、PayPal等,旨在建立起互聯網金融新的分析框架和創新范式,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規范地發展,幫助傳統金融加速轉型升級。
本書的編寫以《指導意見》為依托,參考了大量國內外相關書籍和最新文章以及相關行業的最新數據,可作為互聯網金融相關的從業者及對互聯網金融感興趣人士的參考書,還可用于相關領域的機關、企事業單位培訓用書及高等院校互聯網金融課程的教材,是一本學習互聯網金融必備的書籍。
本書由趙永新提出總體思路和寫作框架,在編寫團隊充分討論的基礎上,細化寫作提綱。全書分3篇共8章,具體編寫分工如下: 第1章和第4章由于婧老師編寫; 第2章和第3章由田旭老師編寫; 第5章和第8章由監文慧老師編寫; 第6章和第7章由劉立坤老師編寫。
由于互聯網金融發展迅猛,加上編者水平所限,難免有不足之處,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2016年11月
查看全部↓
理論篇
第1章互聯網金融發展與基本理論
1.1互聯網金融發展
1.2互聯網金融基本理論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案例阿里余額寶的SWOT分析
類型與實務篇
第2章網絡貸款實務
2.1網絡貸款的定義與發展
2.2網絡貸款交易流程
2.3網絡貸款平臺運營模式
2.4幾種常見的網絡貸款盈利模式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案例陸金所“線上金融超市”的夢想
第3章眾籌實務
3.1眾籌的定義、發展及參與者
3.2眾籌的運作流程及參與主體
3.3眾籌平臺類型
3.4股權眾籌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案例萬達眾籌項目“穩賺1號”
第4章互聯網支付實務
4.1第三方支付概況
4.2我國的第三方支付
4.3第三方支付運營模式
4.4第三方支付盈利模式
4.5第三方支付對金融業發展態勢的影響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案例第三方支付高速增長,助推互聯網金融發展
第5章互聯網消費金融實務
5.1互聯網消費金融與傳統消費金融
5.2互聯網消費金融的模式
5.3互聯網消費金融的發展趨勢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案例2015互聯網消費金融企業100強
第6章互聯網金融理財實務
6.1互聯網金融理財概述
6.2互聯網金融理財的優點和缺點
6.3互聯網金融理財成功的原因和未來發展
6.4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分析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案例互聯網金融為理財帶來新氣象
第7章互聯網金融征信實務
7.1征信概況
7.2互聯網金融征信
7.3信用評估模型
7.4基于大數據的征信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案例芝麻開門,大數據征信體系揭秘
風險控制與監管篇
第8章互聯網金融風險控制與監管
8.1互聯網金融風險控制
8.2互聯網金融監管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案例e租寶:中國P2P監管之痛
參考文獻
第3章眾籌實務
任務目標
1. 通過該任務的學習,理解眾籌的含義,了解眾籌的特征;
2. 了解眾籌商業模式主體及流程;
3. 理解眾籌四種不同的模式及各自的特征;
4. 理解股權眾籌的內涵、流程及盈利模式。
3.1眾籌的定義、發展及參與者
3.1.1眾籌的定義
“眾籌”一詞翻譯自國外Crowdfunding一詞,即大眾籌資或群眾籌資,香港地區譯作“群眾集資”,臺灣地區譯作“群眾募資”,由發起人、跟投人和平臺構成,具有低門檻、多樣性、依靠大眾力量、注重創意的特征,是指一種向群眾募資,以支持發起的個人或組織的行為。一般而言,它是通過網絡平臺聯結起贊助者與提案者。群眾募資被用來支持各種活動,包含災害重建、民間集資、競選活動、創業募資、藝術創作、自由軟件、設計發明、科學研究以及公共專案等。Massolution研究報告指出,2013年全球總募集資金已達51億美元,其中90%集中在歐美市場。世界銀行報告預測2025年此項總金額將突破960億美元,亞洲占比將大幅上漲。眾籌利用互聯網和SNS傳播的特性,讓小企業、藝術家或個人向公眾展示他們的創意,爭取大家的關注和支持,進而獲得所需要的資金援助。
相對于傳統的融資方式,眾籌更為開放,能否獲得資金也不再是由項目的商業價值作為唯一標準。只要是網友喜歡的項目,都可以通過眾籌方式獲得項目啟動的第一筆資金,為更多小本經營或創作者提供無限的可能。
一般來說,眾籌具有以下特征。
(1) 低門檻。無論身份、地位、職業、年齡、性別,只要有想法、有創造能力都可以發起項目。
(2) 多樣性。眾籌的方向具有多樣性,在國內的眾籌網站上的項目類別包括設計、科技、音樂、影視、食品、漫畫、出版、游戲、攝影等。
(3) 依靠大眾力量。支持者通常是普通的草根民眾,而非公司、企業或是風險投資人。
(4) 注重創意。發起人必須先將自己的創意(設計圖、成品、策劃等)達到可展示的程度,才能通過平臺的審核,而不單單是一個概念或者一個點子,要有可操作性。
籌資項目必須在發起人預設的時間內達到或超過目標金額才算成功,發起人可獲得資金; 籌資項目完成后,支持者將得到發起人預先承諾的回報,回報方式可以是實物,也可以是服務,如果項目籌資失敗,那么已獲資金全部退還支持者。眾籌不是捐款,支持者的所有支持一定要設有相應的回報。
0
0
3.1.2國內外眾籌發展現狀
1. 國外眾籌發展狀況
眾籌的雛形最早可追溯至18世紀,當時很多文藝作品都是依靠一種叫作“訂購(Subscription)”的方法完成的。例如,莫扎特、貝多芬采取這種方式來籌集資金,他們去找訂購者,這些訂購者向他們提供資金。當作品完成時,訂購者會獲得一本寫有他們名字的書、協奏曲的樂譜副本,或者可以成為音樂會的首批聽眾。
1713年,英國詩人亞歷山大·蒲柏著手將15693行的古希臘詩歌翻譯成英語。他花費近5年的時間完成了注釋版的《伊利亞特》,該譯本被第一部現代英語詞典的編纂者塞繆爾·約翰遜博士稱為“世界前所未見的高貴的詩譯作”。蒲柏因此獲得榮譽與經濟的雙豐收,榮登英國桂冠詩人的寶座。這個項目得以成功完成,離不開蒲柏創新性的運作方式——初露端倪的眾籌。
啟動翻譯計劃之前,蒲柏即承諾在完成翻譯后向每位訂閱者提供一本六卷四開本的早期英文版的“伊利亞特”,這一創造性的承諾帶來了575名用戶的支持,總共籌集了4000多幾尼(舊時英國的黃金貨幣)去幫助他完成翻譯工作,這些支持者(訂閱者)的名字也被列在了早期翻譯版的《伊利亞特》上。
類似的眾籌項目還發生在1783年。當時,莫扎特想要在維也納音樂大廳表演最近譜寫的3部鋼琴協奏曲,當時他去邀請一些潛在的支持者,愿意向這些支持者提供手稿。第一次尋求贊助的工作并沒有成功。在一年以后,當他再次發起“眾籌”時,176名支持者才讓他這個愿望得以實現,這些人的名字同樣也被記錄在協奏曲的手稿上。
1885年,誕生了一個最具影響力的眾籌項目。為慶祝美國的百年誕辰,法國贈送給美國一座象征自由的羅馬女神像,但是這座女神像沒有基座,也就無法放置到紐約港口。《紐約世界報》的一名出版商約瑟夫·普利策為此發起了一個眾籌項目,目的就是籌集足夠的資金建造這個基座。
普利策把這個項目發布在了他的報紙上,然后承諾對出資者做出獎勵: 只要捐助1美元,就會得到一個6英寸的自由女神雕像; 捐助5美元可以得到一個12英寸的雕像。項目最后得到了全世界各地共計超過12萬人次的支持,籌集的總金額超過10萬美元,為自由女神像順利竣工做出了巨大貢獻,《紐約世界報》和普利策為此贏得美國民眾的尊敬和愛戴。
上述案例說明眾籌在西方有悠久的傳統。這些案例同樣說明了傳統眾籌的一些典型特點,例如: 主要集中于文學、藝術等創意類領域; 項目發起人具有較高的聲譽或擁有較強的信息傳播途徑; 投資兼具商業與慈善目的,既有預付費性質,又常帶有資助和贊助性質。
類似的情況還有教會捐贈、競選募資等,但上述眾籌現象既無完整的體系,也未對投資人進行回報,不符合商業模式特征。
這些傳統眾籌形式催生了現代眾籌——互聯網眾籌。
美國網站Kickstarter是當今影響力最大的眾籌網站,也被許多人認為是互聯網眾籌的起源。事實上,世界上最早建立的眾籌網站是ArtistShare,于2001年開始運營,被稱為“眾籌金融的先鋒”。與西方眾籌的歷史淵源相吻合,這家最早的眾籌平臺主要面向音樂界的藝術家及其粉絲。
ArtistShare公司的CEO創建這家公司時的想法是支持粉絲們資助唱片生產過程,獲得僅在互聯網上銷售的專輯; 藝術家則可以獲得更加合意的合同條款。藝術家通過該網站采用“粉絲籌資”的方式資助自己的項目,粉絲們把錢直接投給藝術家后可以觀看唱片的錄制過程(在很多案例中,粉絲還可以觀看“特別收錄”的內容)。
2005年,ArtistShare“為富于創造力的藝術家服務的全新商業模式”受到廣泛贊譽,它通過新穎的原創項目籌措渠道同時惠及藝術家和粉絲,并創造了一個堅定、忠誠的粉絲基地。同年,美國作曲家Maria Schneider的“Concertin the Garden”成為格萊美歷史上首張不通過零售店銷售的獲獎專輯。該專輯是ArtistShare的第一個粉絲籌資項目。Schneider因為該專輯獲得4項格萊美提名,并最終榮獲“最佳大爵士樂團專輯”獎。
2005年之后,眾籌平臺如雨后春筍般出現,例如Sellaband(2006年)、SliceThePie(2007年)、IndieGoGo(2008年)、Spot.Us(2008年)、PledgeMusic(2009年)和Kickstarter(2009年),這顯然有ArtistShare的強大示范作用。或者說,ArtistShare作為首家互聯網眾籌平臺,不僅深刻影響了美國音樂界,而且開啟了互聯網眾籌時代。
目前,在全世界范圍內有眾多眾籌平臺,以下就選取其中較知名、具有代表性的九個眾籌平臺進行介紹。
1) Kickstarter: 最大最知名
Kickstarter,創建于2009年,所在地點為美國紐約,是全球范圍內最大最知名的眾籌平臺。平臺運作方式簡單卻有效: 用戶一方是有新創意、渴望進行創作和創造的人; 另一方則是愿意出錢、幫助他們實現創造性想法的人,然后見證新發明、新創作、新產品的出現。
Kickstarter的最大特點是,這是一個純大眾化的慈善網站。任何人都可以在無須手續費用的情況下,捐贈自己有意向的項目,門檻低到了極限。2009年創立至今,Kickstarter推出的成功專案已逾3.8萬件,總募款金額約為4.41億美元,預料還會繼續成長。
2) Crowdcube: 首個股權眾籌平臺
Crowdcube由達倫·西湖(Darren Westlake)和盧克朗(Luke Lang)在埃克塞特大學創新中心建立,被英格蘭銀行描述為銀行業的顛覆者。因為Crowdcube創立了企業經營者籌集資金的新模式。
有別于追隨Kickstarter的其他眾酬平臺,Crowdcube是一種以股票為基礎的籌集資金平臺。在這個平臺上,企業家們能夠繞過天使投資和銀行,直接從普通大眾獲得資金。而投資者,除了可以得到投資回報和與創業者進行交流之外,還可以成為他們所支持企業的股東。
2013年2月,Crowdcube的這種模式被FCA(金融市場行為監管局)認定是合法的。
3) IndieGoGo: 不限定客戶類型
IndieGoGo的目標多是成為大型而多元的投資公司。有別于其他平臺,其他類型的Crowdfunding公司都有特定的服務對象,IndieGoGo不希望限定他們的客戶類型,其不對網站上發布的項目進行審查。
CEO Slava Rubin表示: “從肝臟移植、購買新專輯或者開飯館,我們都可以為客戶滿足資金的需求。過去幾個月我們的業務正在高速增長中,這個季度的業務增長是歷史最高的。”
提到未來的發展,Rubin對眾籌充滿了希望和信心。他說: “到最后Crowdfunding會成為市場的主流。”
4) Lucky Ant: 你身邊的眾籌
眾籌,顧名思義,就是要籌集眾人之資金。這里的眾人,很少有做出限制性的規定的。但是Lucky Ant反其道而行之,看準了眾籌的區域優勢,嘗試讓用戶支持他們所在區域的項目。
網站每周推出一家本地企業,用戶通過向企業提供贊助而獲得相應的回報。
5) Gambitious: 針對游戲的眾籌
除了地域區分外,有的眾籌平臺還對投資項目做出區分。例如,荷蘭的Gambitious就是一個針對游戲項目的眾籌平臺,將游戲玩家與游戲開發商聯系在一起。
通過Gambitious,游戲玩家可以向中意的電子游戲創意提供贊助,并在游戲發行前制造相關話題,也可以購買所支持游戲的股權。如果游戲開始盈利,投資者將參與分成。
“Gambitious使用這個模型的主要原因是為了能給開發人員提供成功的籌資機會。”公司的執行董事Paul Hanraets如此解釋。
6) Rock The Post: 眾籌+社交
在信息時代,社交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那么能不能將眾籌和社交聯系起來呢?Rock The Post就是眾籌和社交實現重疊的平臺,其將眾籌概念和社交網絡整合在一起。
眾籌平臺最受詬病的兩個問題: 一是沒有采取足夠的措施保障其項目的支持者; 另一個就是缺乏社交信息交流平臺。用戶若要完成相應數額的投資,必須收集客戶自己的數據。在Rock The Post,消費者可以創建網絡社區,通過向這些企業提供資助、建議或物質材料獲得回報。社區的用戶可以相互關注,分享所支持項目的詳細信息。
7) AppStori: 應用程序的眾籌平臺
從AppStori的名稱就可以看出,該平臺與App有解不開的關系。這是一個針對智能手機應用程序的細分型眾籌及協同開發平臺。
AppStori聯合創始人Arie Abecassis稱: “我們建立AppStori是為了滿足這缺醫少藥的市場需求,而使應用開發商和消費者在應用制作的早期階段進行合作。”
Abecassis說,“應用開發商和企業家們在研發應用時所建立的關系不會隨著集資活動的終結而結束,也不會在應用面向市場時而結束”,“AppStori平臺就是為啟用并發現移動應用而設計的”。
另外,AppStori的整體服務收費標準要稍高一點,如果某項競選活動取得了成功,AppStori會收取所集資金的7%。而這筆款項不包括Amazon Payments所收取的2%~3%的服務費。
8) ZaoZao: 面向亞洲設計師的眾籌
總部設在香港的創業公司ZaoZao一直在努力打造一個眾籌平臺,幫助亞洲獨立設計師將自己的作品推向市場。如今該平臺已經成為亞洲第一個時尚用品眾籌平臺。
與Kickstarter一樣,ZaoZao也會對用戶提交的申請進行嚴格篩選。設計師可在網站上自建頁面、上傳設計作品,不過并不能保證作品最終會出現在ZaoZao上,因為只有被認為是最佳的作品才會在網上展示。此外,在時間、數量上,ZaoZao也會對產品的展示做出限制。
9) ZIIBRA: 玩音樂的眾籌平臺
ZIIBRA總部設在華盛頓州西雅圖。ZIIBRA的理念是: To help keep creativity alive and well。ZIIBRA告訴藝術工藝背后的人的故事,并且構建工具與平臺,既給那些熱愛音樂的創作人以支持,更給那些希望支持創作人的投資人提供方便。網站允許藝術家上傳近期將要發布的歌曲,進行預售。
2. 國內眾籌發展現狀
2011年7月國內第一家眾籌平臺“點名時間”上線,標志著我國眾籌行業的開端。隨后一系列大平臺上線代表的國內眾籌的重要節點,2011年9月,追夢網在上海上線。2012年3月,淘夢網上線運營,這是國內較早的垂直類產品眾籌平臺,主要面向微電影領域。2013年12月,淘寶的眾籌平臺(平臺成立時的名字為“淘星愿”,后經兩次改名最終定名為“淘寶眾籌”)成立,意味著電商巨頭開始挺進產品眾籌行業; 2014年7月,京東眾籌上線; 2015年4月,蘇寧眾籌上線,電商巨頭在產品眾籌領域的布局逐漸清晰。
從數量上來看,2011年第一家眾籌平臺“點名時間”誕生,2012年新增6家,2013年新增27家,這幾年眾籌平臺增長較為緩慢,如圖31所示。但到了2014年,隨著互聯網金融概念的爆發,眾籌平臺數量顯著增長,新增運營平臺142家,2015年則新增125家眾籌平臺。
圖31中國眾籌平臺數量圖示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5年12月底,全國共有354家眾籌平臺,目前正常運營的眾籌平臺達303家。2015年,眾籌平臺新上線速度有所下降。但在新平臺不斷上線的同時,一些老平臺因運營不善而停止運營,截至2015年12月停止運營的眾籌平臺達32家; 其中2014年上線的平臺倒閉最多,達17家; 而2013年成立的平臺停止運營的概率最高,高達34.48%。
從眾籌平臺的類型來看,目前正常運營的眾籌平臺中,股權類眾籌平臺數量最多,達121家,占全國總運營平臺數量的39.93%; 其次為產品眾籌平臺,為104家; 純公益眾籌平臺最少,僅有5家。如圖32所示。
從眾籌平臺的地區分布來看,截至2015年12月,全國眾籌平臺分布在21個省份。其中,北京作為眾籌行業的開拓地,平臺聚集效應較為明顯,以63家平臺數位居第一; 廣東以61家平臺位居第二; 上海以40家平臺數位居第三; 浙江以17家平臺排在第四; 江蘇以11家眾籌平臺位列第五。從全國眾籌平臺的地域分布中可以看出,平臺多集中于沿海地區,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地區成為眾籌平臺集聚中心,這與各地互聯網金融發展程度、社會認知度、配套設施、投融資環境、創業氛圍有很大的關系,如圖33所示。
圖32各類型眾籌平臺占比分布
圖33眾籌平臺地區分布
3.1.3眾籌模式的參與者
眾籌商業模式包括項目發起人(籌資人)、公眾(出資人)和中介機構(眾籌平臺)三方主體。
1. 項目發起人(籌資人)
項目是具有明確目標的、可以完成的且具有具體完成時間的非公益活動,如制作專輯、出版圖書或生產某種電子產品。項目不以股權、債券、分紅、利息等資金形式作為回報。項目發起人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如國籍、年齡、銀行賬戶、資質和學歷等),擁有對項目100%的自主權,不受控制,完全自主。項目發起人要與中介機構(眾籌平臺)簽訂合約,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項目發起人通常是需要解決資金問題的創意者或小微企業的創業者,但也有個別企業為了加強用戶的交流和體驗,在實現籌資目標的同時,強化眾籌模式的市場調研、產品預售和宣傳推廣等延伸功能,以項目發起人的身份號召公眾(潛在用戶)介入產品的研發、試制和推廣,以期獲得更好的市場響應。
2. 公眾(出資人)
公眾(出資人)往往是數量龐大的互聯網用戶,他們利用在線支付方式對自己感興趣的創意項目進行小額投資,每個出資人都成為“天使投資人”。公眾所投資的項目成功實現后,對于出資人的回報不是資金回報,而可能是一個產品樣品,例如一塊Pebble手表,也可能是一場演唱會的門票或是一張唱片。出資人資助創意者的過程就是其消費資金前移的過程,這既提高了生產和銷售等環節的效率,生產出原本依靠傳統投融資模式而無法推出的新產品,也滿足了出資人作為用戶的小眾化、細致化和個性化消費需求。
3. 中介機構(眾籌平臺)
中介機構是眾籌平臺的搭建者,又是項目發起人的監督者和輔導者,還是出資人的利益維護者。上述多重身份的特征決定了中介機構(眾籌平臺)功能復雜、責任重大。首先,眾籌平臺要擁有網絡技術支持,根據相關法律法規,采用虛擬運作的方式,將項目發起人的創意和融資需求信息發布在虛擬空間里,實施這一步驟的前提是在項目上線之前進行細致的實名審核,并且確保項目內容完整、可執行和有價值,確定沒有違反項目準則和要求。其次,在項目籌資成功后要監督、輔導項目發起人,把控項目的順利展開。最后,當項目無法執行時,眾籌平臺有責任和義務督促項目發起人退款給出資人。
3.2眾籌的運作流程及參與主體
3.2.1眾籌的運作流程
基于對目前我國眾籌融資發展的認識,綜合現行眾籌融資項目的運行機制,將我國眾籌融資模式的運作流程分為三個階段: 項目準備、項目融資和項目經營。項目準備階段是整個眾籌融資的孕育期,即項目在眾籌平臺對外展示并籌資之前的準備工作期,具體包括發起人的項目申請和眾籌平臺的項目審核,只有通過審核的項目才能進入下一階段; 項目融資階段是整個眾籌融資的籌資期,即從項目展示到收獲籌資的整個融資過程,具體包括項目展示、項目評估、項目支持、籌資管理、收獲傭金、收獲籌資; 項目經營階段是整個眾籌融資的經營期,即籌資結束后開始項目經營到項目成果分配的全過程,具體包括項目經營、項目監管、成果分配、收獲回報。眾籌融資模式運作流程如圖34所示。
……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