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相關者管理是當今企業經營發展中的一個重要議題。從客觀環境來看,ESG披露、社會責任實踐、雙碳戰略等倡導企業開展利益相關者管理的制度環境正在持續強化,從企業內在動機來看,面對數字化時代萬物互聯的大趨勢,企業治理模式正逐步從以股東治理為主向股東和利益相關者共治的方向轉變。在此背景下,學界、業界和政策界期待一個綜合性管理模型的出現,用以指導企業常態化、系統化的開展利益相關者管理工作。
本書融合了組織理論和組織行為兩大領域學說,采用理論、實證和案例等定性定量相結合的研究范式,創新性地提出一種企業利益相關者管理模型企業通過識別吸納和協同利益相關者的管理過程,遞進地作用于企業行為、績效和價值,推動管理模型的價值內涵從企業上升至社會層面,進而實現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本書的研究發現和結論一方面為企業利益相關者理論及其相關理論研究提供了一個標尺,進一步明晰了企業與利益相關者之間關系的管理過程、關鍵環節和對應價值,為后續研究的理論發展路徑提供了參考;為政府機構制定促進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創造社會價值相關政策的提供了一個頂層設計方案;還為企業響應國家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統一倡議提供了一個可落地的管理操作指南。
本書的研究發現和結論一方面為企業利益相關者理論及其相關理論研究提供了一個標尺,進一步明晰了企業與利益相關者之間關系的管理過程、關鍵環節和對應價值,為后續研究的理論發展路徑提供了參考;為政府機構制定促進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創造社會價值相關政策的提供了一個頂層設計方案;還為企業響應國家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統一倡議提供了一個可落地的管理操作指南。
企業與利益相關者的關系問題在經濟、社會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中受到了學界、業界和政界的廣泛關注。經過30 年的研究,目前該領域已經取得較快的進展,相關的概念、理論和應用場景不斷涌現,但是依然缺乏一個整體、系統、發展的理論模型來定義企業與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關系。這就阻礙了企業利益相關者理論的進一步發展。
通過理論研究,本書構建了一個以企業為中心的利益相關者管理過程框架并提出了三個理論命題,嘗試回答三個問題:企業對誰進行利益相關者管理?企業如何進行利益相關者管理?企業如何通過利益相關者管理使自身和社會獲益?。本書提出,企業的利益相關者管理體現為一個行為過程,即企業識別、吸納、協同利益相關者,使用對應的企業機制,分別對企業行為、企業績效和企業整體價值產生影響,隨著管理過程的深入,其產生的影響逐漸遞進。
基于已有的研究進展,本書設計了三個子研究以驗證、完善和發展這三個理論命題。結合研究目標和數據可得性,本書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研究方法。第4 章和第5 章是基于我國A 股上市公司數據的定量實證研究。第4 章采取了CSR 披露行為在企業間連鎖董事會網絡中擴散采納這一經典情境,驗證了企業識別利益相關者對企業行為的影響。第5 章將企業設立專職的CSR 部門一種典型的利益相關者管理流程作為研究情境,驗證了企業吸納利益相關者參與日常經營管理對企業績效的影響。第6 章是定性案例研究,選取了我國兩個互聯網企業作為研究對象,基于訪談數據和二手資料數據,從歸納和演繹相結合的視角,描述、提煉和分析了企業識別、吸納和協同利益相關者對企業共享價值的影響過程,提出了企業實現共享價值的利益相關者管理過程模型,證明并發展了企業協同利益相關者對企業整體價值的影響。
本書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對企業利益相關者管理領域做出了貢獻。理論方面,本書提出的企業利益相關者管理模型驗證、完善和發展了領域內的關鍵議題,為實現本土理論創新奠定基礎。實踐方面,本書的研究對象涉及企業社會責任、企業扶貧等多個現實情境和上市公司、新興互聯網企業等多種企業群體, 研究發現和結論為企業在未來建設利益相關者管理體系奠定了基礎,同時也對國家監管部門推動和規范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政策頂層設計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龔洋冉 男 1992年生,四川樂山人。清華大學博士、清華大學與中關村發展集團聯合培養博士后。
主要研究領域:企業可持續發展戰略、企業利益相關者治理、企業 ESG 管理、 企業社會責任和氣候變化應對策略、國有企業改革。作為訪問學者,曾接受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進修。博士期間獨立主持清華大學校級科研項目;博士后期間牽頭承擔國企改革專項研究課題,并參與國家科技部重大研究計劃(973)項目、國家發改委重大研究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多項國家級課題;曾在《管理評論》《清華管理評論》《管理案例研究與評論》《地理研究》等期刊發表多篇論文。
錢小軍 女,1956年生,北京人。美國印第安納州普度大學碩士、博士畢業,博士生導師。現為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副院長、清華大學綠色經濟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研究領域:管理認知與組織行為、管理溝通、商業倫理、企業社會責任、可持續發展等。主持或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科委、美國教育交流中心富布萊特等國內、國際課題研究。曾合作出版《在明明德》《你知道我的迷惘商業倫理案例選輯》《我不是沉默的羔羊商業倫理案例選第二輯》以及譯著《計量經濟模型與經濟預測》《管理溝通指南》《管理說服力與影響力指南》等。
第 1 章 引 言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目標和問題
1.3研究意義
1.4研究特色
1.5研究方法和結構安排
第 2 章 文獻綜述和研究進展
2.1企業利益相關者理論的源起和進展
2.2企業利益相關者管理對企業行為的影響
2.3企業利益相關者管理對企業績效的影響
2.4企業利益相關者管理對企業整體價值的影響
2.5本章小結
第 3 章 理論框架和子研究概述
3.1企業利益相關者管理過程框架
3.2框架下轄子研究概述
3.3本章小結
第 4 章 企業間不同動機披露 CSR 報告對后序企業披露的影響
4.1研究小引
4.2研究假設
4.3研究設計
4.4實證結果
4.5本章小結
第 5 章 企業成立專職 CSR 部門對企業社會績效的影響
5.1研究小引
5.2研究假設
5.3研究設計
5.4實證結果
5.5本章小結
第 6 章 企業識別、吸納和協同利益相關者對企業共享價值的影響
6.1研究小引
6.2研究方法和設計
6.3案例描述和分析
6.4本章小結
第 7 章 研究結論與討論
7.1研究結論
7.2研究貢獻
7.3研究啟示
7.4研究的局限和未來方向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