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中國神話古今活態傳承形式為研究對象,探討神話的活態傳承形式及其所發揮的民族文化記憶功能,從而進一步完善中國活態神話的理論,為建立中國特色的神話學添磚加瓦;并通過這種研究,揭示中國神話活態傳承形式在維系民族根脈、文化傳統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本書將中國古今神話活態傳承形式分為口頭傳承、儀式傳承、圖像傳承、景觀傳承等,分別分析了每一種傳承形式的基本原理、類型、特征或功能,并梳理了中國神話活態傳承形式的發展歷程。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分析了中國神話活態傳承形式的民族文化記憶功能:如始祖神話記憶構建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功能;龍神話記憶構建中華民族共同體象征符號的功能;體系神話記憶傳承各民族遠古歷史文化的功能;神話歷史人物記憶傳承中華民族精神的功能?傊,中國神話活態傳承形式所沉淀的民族文化記憶具有增強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功能。
向柏松,男,土家族,湖北省建始縣人,文學博士,現任中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職: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湖北省文學藝術屆聯合會主席團委員,湖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長期致力于土家族民間文學研究與南方少數民族創世神話研究,劃分了中國各民族創世神話的類型,并對其形成進行了深入分析。發表論文60余篇,出版專著8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國家重大攻關項目子課題1項,教育部項目2項,國家民委、文化部項目各1項。獲湖北省社科獎3等獎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