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介紹機械精度設計與檢測共性基礎,包括機械精度設計的基本概念,線性尺寸精度、幾何精度、表面粗糙度精度的設計與檢測;典型機械零部件精度設計及檢測,包括滾動軸承結合、鍵與花鍵結合、普通螺紋結合及螺旋傳動、圓錐結合、齒輪傳動等;機械精度綜合設計,包括尺寸鏈精度設計、機械精度設計綜合應用實例;幾何量檢測技術,包括機檢測量技術基礎、現代幾何量檢測技術簡介、幾何量測量實驗指導等。
隨著科學技術,尤其是智能制造技術的快速發展,機械精度設計與檢測技術(即公差與技術測量互換性與技術測量)課程教學和人才培養面臨新的挑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材的更新勢在必行。
在總結前2版編寫使用經驗、參考同類優秀教材的基礎上,本書第3版對課程的體系結構及內容進行了精選、剪裁、調整和全面修訂,力求體現和突出以下特色。
(1)為了更好地面向智能制造,更加貼近制造企業對課程知識更新的需求,特邀中航西安飛機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航西飛)具有高深技術造詣和豐富工程經驗的企業專家共同制定編寫修訂大綱,共同設計了教材體系結構,共同設計、精選了精度設計應用實例。
(2)采用當前最新的產品幾何技術規范(GPS)國家標準和有關技術標準,遵循國家標準的有關術語、定義,全部按照最新現行國家標準編寫,如采用了最新的齒輪精度國家標準。將最新標準融入課程內容,有助于學生學習精度設計新技術。
(3)優化知識結構體系,以精度設計與檢測為主線貫穿始終,將課程內容劃分為四大有機聯系的知識板塊:機械精度設計基礎;典型機械連接、結合和傳動精度設計;機械精度設計綜合應用;機械精度檢測技術。
(4)對第2版大部分內容,尤其是對精度設計應用實例進行了充實、重寫和更新,更加突出強基礎知識、重工程應用的特色。
(5)為了適應不同學時的教學需要,將常用典型零部件的精度設計單獨成章;將螺旋傳動精度設計與螺紋結合精度設計合并為螺紋連接與螺旋傳動精度設計。
(6)調整、刪改、補充了第11章機械精度設計應用綜合實例的內容,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的機電產品及其零部件精度設計分析能力,強化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理論知識分析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
(7)加強了精度檢測技術知識的系統性、先進性和實用性,補充了當前常用典型的先進機械精度檢測技術。
本書第3版由劉篤喜、劉平擔任主編,張云鵬、杜坤鵬擔任副主編,全書由劉篤喜負責統稿。編寫分工:西北工業大學劉篤喜(第1、9、11、13章),西北工業大學劉平(第3、4章),西北工業大學張云鵬(第2、10章),西安石油大學萬志國(第5章),西北工業大學宋紹忠(第6、8章),西安石油大學鞠錄巖、郭龍龍(第7章),西安明德理工學院(原西北工業大學明德學院)金偉清(第12章)。中航西飛杜坤鵬在全書結構設計及精度設計綜合應用及其案例遴選等方面提出了許多建設性建議。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得到了西北工業大學、西安石油大學、中航西飛等單位的大力支持,參考、引用了大量的國家標準、同類教材、參考文獻和網絡資源,恕未能在參考文獻中一一列出,謹一并表示衷心感謝。
由于編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存在不妥、疏漏之處,敬請專家、同行和廣大讀者在使用中批評指正。
●第1章緒論
1.1互換性
1.1.1互換性的含義
1.1.2互換性的種類
1.1.3互換性的作用
1.1.4實現互換性的技術措施
1.2標準化與標準
1.2.1標準化
1.2.2標準
1.2.3產品幾何技術規范
1.3優先數系與優先數
1.4幾何量檢測技術及其發展
1.4.1幾何量檢測及其重要作用
1.4.2幾何量檢測技術的發展
1.5機械精度設計概述
1.5.1機械精度的基本概念
1.5.2機械精度設計及其任務
1.5.3.機械精度設計原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