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設計原理與技術(shù)方法》以設計為主線,介紹了常用機械設計的基本知識及創(chuàng)新方法。全書分為6篇共20章,第1篇機械設計總論(第1章和第2章),主要包括機械設計及技術(shù)方法概述,如機械組成、機械設計準則、強度、剛度、互換性及標準化等;第2篇機械常用機構(gòu)設計(第3章至第9章),主要闡述常見機構(gòu)的運動原理、運動特點和設計等;第3篇機械傳動機構(gòu)設計(第10章至第12章),主要闡述機械傳動機構(gòu)的工作原理、失效形式及設計等;第4篇軸系零、部件(第13章至第15章),主要闡述軸的設計及軸上零、部件的選用;第5篇連接(第16章至第18章),主要闡述常用連接;第6篇機械設計實訓篇(第19章和第20章),主要介紹常用仿真設計軟件及設計方法,同時為了培養(yǎng)設計人員的創(chuàng)新理念,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精選案例進行講解。
本書內(nèi)容豐富,圖文并茂,實用性強,可作為機械設計人員的參考書及高等院校、高職院校機械類及近機械類專業(yè)的教材,也可作為機械類創(chuàng)新大賽的指導書。
第1篇 機械設計總論
第1章 機械設計及技術(shù)方法概述 2
1.1 機械設計及技術(shù)方法的研究對象 2
1.2 機械設計及技術(shù)方法的發(fā)展 5
第2章 機械設計概述 7
2.1 機械系統(tǒng)的結(jié)構(gòu)組成和功能 7
2.2 機械設計的概念及特點 13
2.3 機械設計中的準則、方法及一般步驟 15
2.4 機械設計的互換性和標準化 19
2.5 機械設計的強度問題 20
2.6 機械設計的剛度問題 26
2.7 機械設計中的摩擦、磨損 27
2.8 機械現(xiàn)代設計方法簡介 33
第2篇 機械常用機構(gòu)設計
第3章 平面機構(gòu)分析 36
3.1 運動副及其分類 36
3.2 平面機構(gòu)的運動簡圖 38
3.3 平面機構(gòu)的自由度 42
3.4 速度瞬心及其在平面機構(gòu)速度分析中的應用 46
思考題 49
第4章 平面連桿機構(gòu) 50
4.1 平面四桿機構(gòu)的基本類型及其應用 50
4.2 平面四桿機構(gòu)的基本特性 59
4.3 平面四桿機構(gòu)的設計 63
思考題 66
第5章 凸輪機構(gòu) 67
5.1 凸輪機構(gòu)的應用和分類 67
5.2 從動件常用運動規(guī)律 70
5.3 凸輪機構(gòu)的壓力角 75
5.4 圖解法設計凸輪輪廓曲線 76
思考題 81
第6章 齒輪機構(gòu) 82
6.1 齒輪機構(gòu)的特點和類型 82
6.2 漸開線及漸開線齒廓 84
6.3 漸開線標準直齒齒輪各部分的名稱和尺寸的計算 87
6.4 漸開線標準齒輪的嚙合 90
6.5 漸開線齒廓的切制原理 92
6.6 根切現(xiàn)象及最小齒數(shù) 95
6.7 變位齒輪概述 96
6.8 漸開線斜齒輪機構(gòu) 99
6.9 錐齒輪機構(gòu) 104
思考題 107
第7章 間歇運動機構(gòu) 109
7.1 棘輪機構(gòu) 109
7.2 槽輪機構(gòu) 112
7.3 凸輪式間歇運動機構(gòu) 115
7.4 不完全齒輪機構(gòu) 115
思考題 115
第8章 輪系 116
8.1 輪系及其分類 116
8.2 定軸輪系傳動比的計算 117
8.3 周轉(zhuǎn)輪系傳動比的計算 120
8.4 復合輪系傳動比的計算 123
8.5 輪系的應用 124
思考題 126
第9章 回轉(zhuǎn)體的平衡 129
9.1 回轉(zhuǎn)體平衡的目的、分類及內(nèi)容 129
9.2 剛性轉(zhuǎn)子的平衡計算 130
9.3 回轉(zhuǎn)體的平衡試驗 134
思考題 136
第3篇 機械傳動機構(gòu)設計
第10章 帶傳動和鏈傳動 138
10.1 帶傳動概述 138
10.2 帶傳動的受力分析和應力分析 141
10.3 帶傳動的彈性滑動 145
10.4 帶傳動的失效形式、設計準則和許用功率 146
10.5 V 帶傳動的設計計算 150
10.6 鏈傳動概述 153
10.7 鏈傳動的運動特性和受力分析 157
10.8 滾子鏈傳動的設計計算 160
10.9 鏈傳動的布置形式、潤滑與張緊 164
思考題 166
第11章 齒輪傳動 168
11.1 齒輪的主要失效形式及設計準則 168
11.2 齒輪傳動的精度及選擇 171
11.3 標準直齒輪傳動的受力分析及計算載荷 173
11.4 直齒輪傳動的強度計算 175
11.5 斜齒輪傳動 180
11.6 直齒圓錐齒輪傳動 183
思考題 186
第12章 蝸桿傳動 187
12.1 蝸桿傳動的特點和類型 187
12.2 圓柱蝸桿傳動的主要參數(shù)、幾何尺寸計算及結(jié)構(gòu) 188
12.3 蝸桿傳動的失效形式、設計準則和受力分析 194
12.4 蝸桿傳動的效率與潤滑、熱平衡計算及散熱措施 195
思考題 198
第4篇 軸系零、部件
第13章 軸 200
13.1 概述 200
13.2 軸的結(jié)構(gòu)設計 203
13.3 軸的設計計算 211
思考題 217
第14章 軸承 218
14.1 軸承的功用及分類 218
14.2 滑動軸承 219
14.3 滾動軸承的結(jié)構(gòu)、類型特點及代號 225
14.4 滾動軸承的選擇計算 230
14.5 滾動軸承裝置的設計 241
思考題 246
第15章 聯(lián)軸器和離合器 248
15.1 聯(lián)軸器的種類和特征 248
15.2 聯(lián)軸器的選擇 257
15.3 離合器 259
15.4 安全聯(lián)軸器和安全離合器 266
思考題 268
第5篇 連接
第16章 螺紋連接 270
16.1 螺紋的常用類型及主要參數(shù) 270
16.2 螺紋連接及螺紋連接件 271
16.3 機械制造常用螺紋 274
16.4 螺旋副的受力分析、效率和自鎖 276
16.5 螺紋連接的預緊與防松 279
16.6 螺栓連接的強度計算 281
16.7 螺栓的材料和許用應力 284
16.8 提高螺栓連接強度的措施 286
16.9 螺旋傳動簡介 287
思考題 290
第17章 輪轂連接 291
17.1 鍵連接 291
17.2 花鍵連接 295
17.3 無鍵連接 297
17.4 銷連接 299
思考題 300
第18章 其他常用連接 301
18.1 彈性連接 301
18.2 鉚接 306
18.3 焊接 307
18.4 膠接 308
18.5 過盈連接 309
思考題 310
第6篇 機械設計實訓
第19章 機械仿真設計 312
19.1 常用仿真軟件介紹 312
19.2 SolidWorks軟件介紹 315
19.3 減速器仿真設計詳解 326
第20章 學生創(chuàng)新作品介紹 352
參考文獻 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