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法蘭克福學派第一代核心成員阿多諾(T.W.Adorno,1903-1969)對“正確生活”(richtiges Leben/ right life)的思考為核心,著力探討阿多諾非同一性道德哲學的基本問題:導論從“奧斯維辛之后是否能夠被允許繼續生活”這一時代追問入手,闡明阿多諾道德哲學的時代背景與思想史語境;第一章圍繞阿多諾對文化工業的反思以及自由時間的思考,闡發其對“錯誤生活”不同面向的揭批以及藝術作品可能蘊含的解放意圖;第二章借助阿多諾對海德格爾生存論存在論思想的批評,分析阿多諾提出的一種針對現時代(奧斯維辛之后)的“生命律令”;第三章在阿多諾對康德道德哲學進行解讀的基礎上,探討奠基于特殊個體生命與普遍道德法則之間非同一性關系的“正確生活”何以可能;第四章結合阿多諾對康德與薩特自由觀的批評,闡發阿多諾“否定的自由觀”,與此同時思考馬克思的自由思想與阿多諾自由觀的相通之處;第五章基于阿多諾對思想的道德與任務的理解,明確非同一性道德哲學視域中通向正確生活的兩條路徑,即不妥協的反思精神和意在提升政治成熟的教育。
羅松濤,哲學博士,北京師范大學哲學學院、價值與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哲學學院副院長、《思想政治課教學》副主編,兼任中國辯證唯物主義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常務理事。主要從事人的哲學、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特別是法蘭克福學派)和現當代德國哲學(特別是現象學)研究。迄今出版2部學術專著,1部譯著(合譯),在《哲學研究》《馬克思主義與現實》《教學與研究》《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等中英文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含譯文)40余篇。主持省部級重點項目1項,擔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阿多諾哲學文獻的翻譯與研究”子課題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