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互選機制是目前我國高校普遍采用的招生模式和培養模式,是導學關系建立的重要開端。當前研究者對碩士研究生導學關系中如何選擇導師的心理機制的探究極少,多數研究圍繞著研究生的滿意度、互選機制的改革、理想導師、導師勝任力等主題。缺乏對研究生選擇導師時的心理規律和行為規律進行探究。導學關系建立之初碩士研究生選擇導師的行為模式一直處于被忽略的地位,近幾年來由于導學關系的異化而引起社會大眾和國家政府的重視。目前大部分文章建立在理論推導的基礎之上,缺乏客觀的實驗和科學的數據支撐。碩士研究生對導師的選擇將直接影響整個研究生生涯的生活甚至間接影響他們未來的人生規劃和職業規劃,本研究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式,深入探究導學關系如何建立,影響導學關系的因素,以及導學關系的認知神經機制等問題,并據此針對碩士研究生師生互選制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從而有利于構建健康、和諧、互助互促的導學關系。
本研究采用質性與量化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從行為與認知神經層面探討碩士研究生導學關系的建立、影響因素及其認知神經機制。研究結果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在碩士研究生導學關系建立之初,碩士研究生基本經歷了官網獲取導師信息、郵件或當面溝通以及雙選會正式確定師生關系等三個步驟。其中導師和專業類別對導學關系的建立沒有影響,然而不同學力的學生對導學關系的建立有明顯的差異。碩士研究生對導師信息存在偏好,且受入學方式、碩士生類別、專業類別和學生性別的影響。碩士研究生對導師期望具有一致性,但并不存在從眾行為。學生在官網獲得的信息中,*關注的是導師的研究方向、科研成果、教育背景和工作經歷。此外,本研究還提出了雙選制下導學關系可能存在的問題及可能的解決路徑和方法。第二,在導學關系的影響因素方面進行了探討。首先,本研究采用近紅外技術與扎根理論探討了師生溝通對導學關系的影響,發現碩士研究生師生通過溝通易得性、溝通有效性與情感支持三個維度,對其導學關系產生影響;碩士研究生與導師的個體特征不直接影響導學關系,而是通過影響師生溝通來影響導學關系構建。明確了不同導學關系的碩士研究生在與導師溝通時的認知神經網絡特點,為進一步探討高質量導學關系的構建提供了實證研究基礎。其次,采用ERP技術從壓力、人格與情緒三個視角探討了指導風格對導學關系的影響。其一,發現不同指導風格導師指導下研究生壓力感知存在顯著的差異。在導師作為啟動詞時,控制型的指導風格會使女生感受到較大的壓力,這與一些女性容易受到外界環境干擾,容易受到各種因素影響有關。其二,發現不同指導風格導師姓名啟動對研究生人格詞匯認知的影響。例如,控制型指導風格下,不同性別的導師對與之同性別的研究生人格認知的影響情況相異;與控制型女導師相比,支持型女導師指導下的女生對人格詞匯的加工更深,可能暗示女生更偏好支持型女導師。其三,不同指導風格導師的研究生對情緒面孔識別的神經機制有顯著差異,指導風格對于研究生的情緒識別的腦機制有影響,控制型女導師對女生情緒的識別影響更大。第三,在探討導學關系的認知神經機制方面,首先,本研究探討了導學關系中詞匯加工的認知神經機制,發現相對于朋友與權威人物,導師條件下可以誘發更強的P2與更弱的N2,表明導師是個體較為熟悉的他人,能引發更多的注意資源。此外,本研究采用眼動與ERP相結合的技術探討了高低抑郁傾向研究生對導學關系相關詞匯的認知偏向及其神經機制,均發現高抑郁傾向研究生對導師姓名存在注意回避。同時,ERP結果還顯示高抑郁傾向研究生對消極導學關系刺激存在注意偏向,并對積極導學關系詞匯產生了認知沖突。其次,本研究從外顯與內隱兩個方面探討了碩士研究生導學關系中合作行為的認知神經機制,發現高質量導學關系的研究生,尤其是男生,更傾向于選擇與導師合作。這提示高質量導學關系的研究生更適合創建合作型導學關系,促進導師與學生合作共贏。本研究對碩士研究生師生互選制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建議,有利于構建健康、和諧、高質量的導學關系。本研究也是首次全面系統地探討導學關系,為導學關系的相關研究提供客觀的實驗和科學的數據支撐,同時為教育神經科學的高速發展推波助瀾。
張妍 女,四川攀枝花人。博士,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研究領域為心理健康與認知神經科學。湖北省基礎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武漢市心理學會第十二屆理事,腦成像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湖北省婚姻家庭研究會會長。擔任國內外雜志如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等SCI收錄期刊審稿人。 近年來,在《心理學報》、《心理發展與教育》、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Journal of Neuroscience Research等國內外雜志公開發表學術論文80余篇,出版專著4部;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1項、*人文社科基金項目2項,省、市、校級項目20余項;獲得省級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6項。
緒論 1
第一節 導學關系概述 2
第二節 導學關系建立的理論依據與影響因素 6
第三節 導學關系的研究現狀 16
第一部分 導學關系的建立 21
第一章 導學關系的建立 22
第一節 碩士研究生如何選擇導師? 22
第二節 碩士研究生選擇導師的影響因素 33
第三節 碩士研究生導師選擇的信息偏好 42
第二章 導學關系的特點 55
第一節 碩士研究生導學關系的現狀 55
第二節 碩士研究生師生雙選制下導學關系的滿意度 65
第三節 碩士研究生導師選擇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路徑77
第二部分 導學關系的影響因素 87
第三章 師生溝通對導學關系的影響 88
第一節 師生溝通對導學關系的影響:扎根理論 88
第二節 師生溝通對導學關系的影響:潛在剖面分析 110
第三節 師生溝通對導學關系的影響:近紅外技術的證據 120
第四章 指導風格對導學關系的影響 135
第一節 指導風格對導學關系的影響:人格視角 135
第二節 指導風格對導學關系的影響:情緒視角 146
第三部分 導學關系的神經機制 163
第五章 導學關系認知的神經機制 164
第一節 導學關系詞匯認知加工的神經機制 164
第二節 抑郁傾向影響導學關系詞匯 信息加工的神經機制 180
第六章 導學關系行為的神經機制 192
第一節 導學關系合作行為的神經機制:外顯的證據 193
第二節 導學關系合作行為的神經機制:內隱的證據 213
結語 249
參考文獻 256
致謝 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