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甲午戰爭期間及戰后近三十年內(1894—1920),全球范圍以中、日、西文書寫的早期戰爭史敘,以及與此相關聯的各國官、私敘史活動及機制為主要研究對象,立足知識史脈絡,將討論的焦點從戰爭轉投向戰史,從史實重建轉移至知識的秩序與流轉,從東亞三國及東西方的跨國空間中,考察有關近代戰爭的知識的生成機制、基本形態及流轉過程,并在此基礎上探討近代東亞知識生成的主要特征及新動力。
孫青,復旦大學歷史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為中國近現代思想史、知識史、東亞文化接觸問題及與此相關的近代制度與社會轉型,著有《晚清之“西政”東漸與本土回應——中國現代“政治學”建立的前史研究》,發表相關論文多篇。
引論/1 一 甲午戰爭早期史敘的生成/2 二 甲午戰史研究:在歷史經歷與歷史敘述之間/5 三 在知識史脈絡中定位戰史/8 第一章 日常行政與清季甲午戰爭官方史敘/14 第一節 復調共述的館閣書史機制/15 第二節 戰時文書流轉與戰事入史/19 第三節 勸忠賜恤與甲午戰爭官修諸傳稿/42 第二章 清季民初私修甲午戰事史敘/78 第一節 戰后私修的戰輯與戰紀/79 第二節 私修戰史文本的形成/82 第三節 私修戰史的副文本/86 第四節 清季民初甲午戰史的空間線索/90 第三章 中國以外的漢文即時甲午戰史/100 第一節 日本近代漢籍與甲午戰爭史敘/101 第二節 朝鮮半島的漢文戰史/118 第四章 和文即時甲午戰史/133 第一節 明治日本的官方戰史書寫/133 第二節 明治日本的非官方戰爭史敘/144 第五章 西文即時甲午戰史/181 第一節 日本人的西文書寫/181 第二節 西方世界的史敘/184 第六章 東亞戰爭史敘的近代轉變/203 第一節 清朝中國的“紙上譚兵”與戰史脫范/203 第二節 明治日本的戰史課程與大戰修史/251 第七章 甲午戰史譯寫與東亞近代知識空間/267 第一節 參戰與觀戰:戰時報道與官方情報譯寫/267 第二節 日譯西文、漢文甲午戰史及中譯日文戰史/276 第三 節戰史譯寫:東亞近代知識空間締結之一環/284 結語:成為“知識”的近代戰爭/287 一 甲午戰史的知識史考察/288 二 近代知識史的新動向/296 參考文獻/301 附錄/322 一 參謀本部編《明治二十七八年日清戰史》全八卷目錄/322 二 明治日本公開出版的甲午戰爭寫真冊大致情況/334 三 The War in the East:Japan,China,and Corea全書目次/343 四 蔣湘南《書劉天保》/345 后記/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