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定不止邏輯上的真假值轉換,還承載著各種語用和交際功能。本書將不以改變真值為目的,且具有某種語用功能、充當語用策略的否定結構稱為“特殊否定”。特殊否定既能反映人的普遍認知能力,也能體現一門語言的語法特征和社會文化背景,在語用、認知和社會語言學領域具有很大的研究價值。
本書的研究對象包括三類特殊否定:否定標記無否定義的結構(包括贅余否定和感嘆否定);有否定義但不改變命題真值的結構(包括元語言否定和元概念否定)和多個否定標記共現的結構(即雙重否定和超否定,后者包括否定一致、延續否定等)。
本書的研究問題主要涉及三個方面:一是三類特殊否定的生成機制,二是各類特殊否定的語用功能,三是特殊否定在具體社會文化語境中的使用。針對生成機制,我們首先基于多語語料的對比,分析了三類特殊否定的跨語言共性及其在某些語言中的個性。在排除由句法、詞匯、發音規則造成的個性后,我們進一步從認知機制和語用驅動的角度分析了特殊否定的普遍生成規律,并在此基礎上論證了漢語的一些規約化結構實質上具有特殊否定的性質;趯ι蓹C制的分析,我們分別討論了每種特殊否定結構語用功能的由來,并結合實際案例,介紹了各類特殊否定在交際中的使用及作用。最后,基于超語用的研究視角,本書也借由對特殊否定的語用分析,解析了一些社會和心理問題。
本書以三類特殊否定為研究對象,即否定標記無否定義的結構,有否定義但不改變命題真值的結構和多個否定標記共現的結構。研究首先基于多語對比分析了特殊否定的生成機制和語用功能,進而從超語用視角探討了特殊否定在具體語境中的使用及其涉及的若干跨學科問題。本書初步嘗試了否定本體研究的內部語用學路徑與納入社會文化語境的外部語用學路徑之結合,希望能夠引起更多的關于否定研究新路徑的討論。
左百瑤現為華東師范大學法語系副教授。她于2017年在瑞士日內瓦大學取得博士學位,主要研究領域包括語用學、認知語言學、法語語言文學、跨文化交際等。她用法語和英語撰寫的研究成果已發表在Intercultural Pragmatics, Journal of pragmatics, Discourse & Communicatiom,Cahiers de linguistique Asie Orientale,《外國語》,《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等多家高水平英語、法語及漢語期刊上。她曾獲批瑞士國家科學基金(SNF)OA出版項目,于2020年出版了一本研究漢語特殊否定現象的法語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