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料學(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主要介紹飼料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其中主要介紹了飼料的分類方法及各類飼料的化學組成和營養特性,論述了飼料營養價值的評定方法和飼料資源的開發利用,概要介紹了飼料的配方設計與配合技術、飼料與畜產品品質關系、飼料衛生與飼料安全管理法規。
《飼料學(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可作為動物科學、動物醫學、草業科學等專業教材,也可作為動物生產與飼料生產等相關專業人才的技術參考書。
《飼料學》第一版是教育部“面向21世紀課程教”(2003年出版),《飼料學》第二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與“全國高等農林院校‘十一五’規劃教材”(2011年出版),教材出版發行以來,經各高校選用得到了讀者的好評。《飼料學》在2013年被遴選為“‘十二五’江蘇省高等學校重點教材”,2014年被遴選為“‘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2017年被遴選為“普通高等教育農業部‘十三五’規劃教材”。但第二版《飼料學》迄今已使用近7年,期間,國家頒布的有關飼料法規已經修訂,部分教材內容已顯陳舊,不符合當前飼料業發展需求和讀者要求,需要進一步修訂和完善。在這種背景下,我們啟動了《飼料學》第三版的編寫工作,現在書稿終于付梓。飼料是動物賴以生存和生產畜產品的物質基礎。飼料學是一門研究飼料的學問,目的在于揭示飼料的化學組成和規律以及與動物營養需要之間的關系。飼料學對動物生產和飼料業的發展至關重要,它不僅是培養動物生產、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專業人才的一門重要課程,也是推動動物生產和飼料業不斷發展的理論和技術基礎,在理論和實踐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教材的任務是介紹飼料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其中主要介紹了飼料的化學組成和營養特性、飼料營養價值評定方法和飼料的合理利用途徑以及配方設計。注重突出思想性、科學性、先進性和實用性,力求內容全面、系統,由淺入深。和第二版相比較,本次修訂重點針對教材中有關不符合國家新頒布飼料法規的內容,同時考慮引導讀者自主學習與提高可讀性,對教材編寫體例進行了修改,每章前列出“本章導讀”,每章后列出“重要名詞(中英文)”。每章后附有圍繞課文的復習題5~10個、延伸性思考題5~10個,列出知識鏈接網址,供讀者拓展學習與探討。此外,為豐富學習內容,本次修訂配以大量融媒體資源,以二維碼、課程碼形式展現。
第三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第一章 緒論
本章導讀
第一節 國外飼料業發展概況
一、國外飼料業發展的萌芽階段
二、世界飼料工業的發展階段
三、牧草和粗飼料的生產及利用是世界飼料業的重要內容
第二節 中國飼料業發展概況
一、中國飼料業發展史
二、當前我國飼料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
第三節 未來世界飼料業發展趨勢
一、未來世界飼料科學的研究方向
二、未來世界飼料業發展趨勢
第四節 飼料學的性質、任務和內容
一、飼料學的性質和任務
二、飼料學研究的內容
重要名詞(中英文)
復習題
思考題
相關鏈接
第二章 飼料成分
本章導讀
第一節 碳水化合物
一、單糖
二、低聚糖
三、多糖
第二節 含氮化合物
一、蛋白質
二、肽
三、氨基酸
四、其他含氮化合物
第三節 脂類
一、脂肪
二、類脂
第四節 礦物質
一、常量元素
二、微量元素
第五節 維生素
一、脂溶性維生素
二、水溶性維生素
第六節 水分
一、水分的存在形式
二、水分活度
第七節 其他成分
一、抗營養因子和有害成分
二、色素
三、味嗅物質
四、其他生物活性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