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審計學》一書,吸納了國內外審計理論研究和審計實務中的新成果、新思路和新方法。雖然以國家審計為主線,但也兼顧了社會審計的需要。在內容安排和編寫方法上,盡可能體現經濟管理專業的要求和成人學習的需要,如充分考慮到本課程的地位和對實現培養目標和作用;既要考慮到體系完整的要求,又考慮到重點明確的需要;每章都明確了識記內容、理解的問題和應用的技能。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要求學員結合我國國情,掌握現代審計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以及企業審計的基本技能。要學好本課程,一是要求學員首先應學好與本課程相關的前期課程,如管理、會計、財務等課程;二是要求學員應了解本教材的基本結構,如了解基本理論體系、基本方法體系和基本實務內容;三是要求學員明確每章所闡述的主要問題及學習要求,掌握識記的概念,理解所有的思考題,會做所有的練習題。
李鳳鳴,安徽桐城人。教授、中國注冊會計師。先后執救于安徽財經大學、中山大學、南京審計學院。曾擔任安徽財經大學會計系副主任.南京審計學院審計系主任,教務處處長、教學科研副院長、調研員等,同時兼任過中國內部審計協會常務理事、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第一章 總論
第一節 審計的定義與本質
第二節 審計的產生與發展
第三節 審計的職能與作用
第四節 審計的職能與作用
第五節 審計對象
第六節 審計目標
第七節 審府分類
第二章 審計組織與審計人員
第一節 國家審計機關
第二節 內部審計機構
第三節 社會審訂機構
第四節 審計人員的職業要求
第五節 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
第六節 審計法律關系與法律責任
第三章 審計準則
第一節 審計準則概述
第二節 政府審計準則
第三節 內部審計準則
第四節 社會審計準則
第四章 審計依據、審計證據與審計工作底稿
第一節 審計依據
第二節 審計證據的特征與種類
第三節 審計證據的收集與整理
第四節 審計的工作底稿的種類和內容
第五章 審計程序
第一節 審計程序概述
第二節 國家審計的程序
第三節 社會審計的程序
第四節 內部審計的程序
第六章 審計方式與審計方法
……
第七章 制度基礎審計
第八章 風險基礎審計
第九章 審計報告
第十章 企業財務審計(上)
第十一章 企業財務審計(下)
第十二章 企業經濟效益審計
第十三章 經濟責任審計
主要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