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攻略》(第2版)在第1版的基礎上根據2025年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指南》對內容進行了修訂,主要內容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的行為準則、一般性問題、立項依據的撰寫、申請書中的參考文獻、研究團隊、可行性分析和研究基礎、代表性論著、形式審查、其他項目、了解函評與會評、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為什么這么難申請,以及如何提升自己的學術能力和水平等,尤其在立項依據、科學問題提煉、題名和摘要,以及其他方面增加了詳細的解釋并給出了相關案例,對提升申請書的撰寫質量和提高中標率有很大的幫助。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攻略》(第2版)在第1版的基礎上,根據當年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指南》對內容進行了修訂。本書是作者為年輕學者總結的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經驗和指導,讀懂此書,基金項目申請書自然脫穎而出,在修遠的科研道路上快樂求索。
第2版前言
開卷有益!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呂德齊編輯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攻略》(以下簡稱《攻略》)第1版成稿時問了我一個問題,讀者能從這本書里收獲什么?我的回答是這本書回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過程中大家遇到的大部分問題。
始料未及的是第1次印刷之后很快就售罄,之后加印了5次。期間發(fā)生了很多變化,比如中級及以下職稱申請人負責或申請項目為1項,參加項目數由不限項改為了2項;博士后申請人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之后可以變更依托單位,而之前是不可變更;杰出青年基金項目(由2025年開始改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A類))女性申請人年齡從45歲放寬到48歲;增加了杰出青年基金項目資助期滿后結題優(yōu)秀可以滾動支持;四類科學問題屬性簡化為兩類;等等。從2022年5月第1版第1次印刷至今,雖然每次加印時都做了修改,但是仍舊不能覆蓋在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過程中遇到的新問題。
鑒于以上變化,呂德齊編輯提出希望對內容做一些調整,因此《攻略》第2版得以面世。
相較第1版,本書第1章增加了2024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改革舉措;第3章增加了立項依據、科學問題、題名和摘要,以及其他方面的分析和案例;第9章增加了主任基金的介紹;第12章增加了尋找學術的杠桿的內容;附錄中除了地區(qū)科學基金項目評議要點和評審意見表仍沿用2020年版,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和面上項目按科學問題屬性分類評議要點和評審意見表均采用2024年版,同時增加了經費預算制和經費包干制項目計劃任務書空白表格供讀者們參考。
本書第3章及附錄部分內容由陸軍工程大學石家莊校區(qū)軍政基礎系張瑩老師負責撰寫和收集。
本書特別邀請山東大學醫(yī)學院左根永教授為第2版作序。左老師從自己的角度把《攻略》濃縮成3500字左右的問答式的文字,回答了大部分申請人最關心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標的道與術的問題。
除了第1版回答了廣大讀者在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之外,本次修訂進一步就大家普遍關注的一些問題進行解答,希望能解答大家的心中之惑。
第1版前言
我2003年8月參加工作,2004年第一次接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和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在一起評審,當時連個討論交流的人都找不到,因此第一年的結果是沒有獲批。隨后仔細地研究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指南》,第二年順利獲批。2008年前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在各大高校的年輕老師中開始大熱起來,于是我在網絡上給大家義務解答有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的問題,至今發(fā)布的時評文章和回帖總計27萬多,閱讀量超過200余萬次,讓大家的基金撰寫水平較十年前有了顯著的提升,陪伴很多年輕老師實現了科研夢,我覺得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公益活動。網友們提的問題不僅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有關,還有很多是與工作、生活甚至是心理方面相關的疑問。與素未謀面的學術界同仁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為橋梁進行交流,用自己積累的經驗幫助很多人,我覺得很高興。在這方面的收獲遠遠超過了自己發(fā)表的引用率zui高的一篇論文,特別是每年在收到因項目獲批而要感謝我之類的消息之后尤為高興。
我來自農村,特別珍惜能上大學的機會。由于家里經濟條件差,在大學四年期間,比較大的支出就是買了一件文化衫和一雙球鞋,只要有空閑時間就勤工助學,做過家教、學校的綠化工,給公司看過大門,還真在工地搬過磚,以此彌補生活費的不足。除了第一學期買了教材,之后上課用的教材都是在學校圖書館借的,真是應了那句書非借不能讀也。當時為了免還大學4年的困難補助貸款,積極響應學校鼓勵考研的政策,除了學好數學和英語之外,考研要考的基礎課和專業(yè)課基本上是每3~5個月就背一遍。記得在西安交通大學上研究生時,薛錦教授說薛小懷的卷子答得很好,判卷子時給了90分。當時主要是怕丟分,所以答題的時候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如今在回答年輕老師問題時不自覺地保留了這個習慣,以至于后來為很多期刊評審論文的時候基本上就是挑錯,所以有時候在外面開會遇到同行就說自己是專業(yè)糾錯的。正是因為有了這個底子,在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時在如何把握科學問題方面感覺
比較輕松。同時,在遇到企業(yè)界的朋友咨詢現場焊接問題時,只要了解大致的情況,就能給出解決問題的方向,雖然自己手不能持槍焊接,但是解決起現場問題來還是得心應手、游刃有余的。
近兩年線上教學開始流行起來,我利用自己所學的專業(yè)知識為焊接行業(yè)做焊接公開課,普及焊接知識,在全國焊接界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對于傳統(tǒng)的學科方向來說,只有掌握了雄厚的理論基礎知識,才能結合實踐給出科學結論,才能推陳出新,即便不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也能幫企業(yè)解決實際問題,并為行業(yè)做貢獻。
我喜歡閱讀,只要有時間就找書看,什么書都看。即使在大學期間,也會用為數不多的生活費買名人傳記來學習。不管是名人自己寫的,還是他人寫的,在字里行間尋找讓自己熱血沸騰的燃點,比如在看名人傳記時有兩個詞自勵和游學就是我的燃點。這么多年來通過自我鼓勵,隔一段時間總結一下自己的進步。在中學階段就想著游學天下,所以在本科、碩士、博士,乃至在博士后階段都在不同的學校和地方求學,接觸了很多人。在每個求學階段,還經常找各種機會去接觸自己心中仰慕的人,和他們交往,學習他們的長處。在西安石油學院上大學時,對我影響比較深的一位老師是高惠臨教授,他為人和藹,讓我體會到水平越高的老師對學生可能越包容。高教授課堂上經常講一些笑話給大家提神,我就想著自己以后也要當一名像他一樣的老師。在西安交通大學讀研究生時,我按捺不住自己的性子,參加了很多社團活動,我的導師王雅生教授和我的一次談話讓我記憶深刻,他并不反對我參加這些活動,但是告誡我不能影響自己的學業(yè),這讓我在任何時候都提醒自己做事情要分清主次。李長久老師是當時我們焊接所最年輕的教授,也是學生們心目中的偶像。在我碩士學位論文預答辯時,李老師對電容放電采集數據的時間-電壓曲線提出強烈的質疑,毫秒級別的放電瞬間只采集到3個點我就做了一條曲線,而李老師認為至少5個點才可以,雖然我進行了解釋(時間短、受采集速度和反應速度等的局限,只能采到3個點),但依舊無濟于事,最后只能把半年多的工作內容刪去了。從這件事情中我明白:試驗數據有瑕疵,結論就會受到質疑。我在中國科學院沈陽金屬研究所(以下簡稱金屬所)讀博士期間,接觸了很多材料領域的知名研究員,這里只提四位,一位是王儀康研究員,我繼承了王老師的很多理念,其中一點就是關于個人發(fā)展的,個人能力是一方面,除此之外還需要勤奮努力,同時也需要有人賞識才成。我估計現在很多年輕老師遇到的瓶頸大部分和這個有關。另外一位是周本濂院士,當年他為了測材料的高溫性能,想了很多奇妙的設計,為了得到認可,到處找資助,挨個上門去說服專家接受自己的想法,所測得的很多數據后來為兩彈一星做出了貢獻,這同現在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有些類似。很多申請書寫得不錯,但總是評分不高,所以建議年輕老師多出去參加學術會議,多和領域內的專家交流自己的想法,爭取多渠道獲得專家的認可。中國科學院的研究生一入學,都是先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讀一年書,然后才回來進實驗室做學位論文工作,只有金屬所例外,盧柯院士任所長的時候跟我們研究生說,要請全國乃至國際上講課好的老師給研究生上課,也包括邀請知名專家、學者來金屬所做報告,讓我們有機會接觸學術前沿。盧柯院士自己做報告的水平就很高,這同樣也是我做大學老師這么多年一直追求的方向,包括怎么講,怎么寫,怎么準備PPT,怎么讓聽眾、讀者在很短的時間內聽明白、讀明白。這既是一門學問,也是需要花時間精益求精的功夫活兒。我的導師錢百年研究員性格內斂,不善言談,但他卻是金屬所中不是所長也不是院士的兩位學術委員會委員之一。錢老師對我們幾個學生的要求就是要解決實際問題,尤其是在沒有解決問題時不要發(fā)表那么多文章,看似解決了問題,其實沒有。個人認為,任何一個研究領域都有自己的問題需要解決,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綿綿用力、徐徐圖之。錢老師當時也說過,做研究有些人喜歡刨松土,有些人喜歡深挖。這個說法很形象地說出了是追熱點研究,還是選擇一個問題進行系統(tǒng)而深入的研究,這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傳統(tǒng)專業(yè)方向可能更傾向于后者。
在我成長的過程中,很感謝遇到的很多優(yōu)秀的師長,在和他們交往的過程中收獲頗多,也慢慢形成了自己做科研和當老師的一些理念和習慣,但我做得不夠好,還需要繼續(xù)努力。對于發(fā)展比我好的同事和朋友,在他們遇到問題和我交流時,我就說看看我,你就會覺得自己還不錯,多給自己鼓勵加油,很快就能恢復心態(tài)和信心。對于還未上岸,發(fā)展遇到瓶頸的朋友,我就說看看我,像我這么努力和勤奮,現在也只是一般吧。人生短暫如白駒過隙,只要自己不放棄,找一個適合自己做的事情,投入其中,就會忘記時間,忘記自己心中的不快。比如,有些人喜歡站在講臺上滔滔不絕、眉飛色舞地給學生講課;有些人善于分析數據、捕捉數據中存在的規(guī)律,然后總結成有影響力的論文;有些人喜歡工作之余旅游、畫畫、攝影等,這些都會給工作和生活帶來樂趣。尤其是現在實行代表作制度,只要做出了有特色的貢獻,應該比以前更能獲得同事和同行的認可。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申請,看的是研究基礎和可行性分析、對科學問題的把握和項目的創(chuàng)新性,但是評申請書最終是評申請人,越是重點、重大以及人才項目的評審,就越看重學術影響力和申請人,做學術就是做人,所以前言中說了這么多,希望讀者們可以思考一下自己的學術之路到底該如何走,想清楚了,再來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申請。其實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只是學術活動中很小的一部分。這樣來看,獲得同行的認可,獲得資助就是學術活動的一個收獲而已。否則,欲望大于能力,就會感到壓力較大,如果還不查缺補漏,只是在申請書的撰寫上打轉,即使獲得了資助,要做好學術研究也是很難的。
本書是在多年和年輕學者們交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書撰寫經驗和評審體會的基礎上完成的,有些內容為大家所熟知,有些內容是第一次和大家見面,還有些內容參考了網上一些學者的博文,以及和一些專家教授的日常交流。在這里衷心感謝在本書成書過程中提供幫助的專家、學者和朋友們!書中觀點為一家之言,僅供讀者參考。由于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有不當之處,歡迎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薛小懷
薛小懷,博士(后),上海交通大學材料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焊接工程師;研究方向:焊接冶金及材料焊接性
序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1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的行為準則/
1.1申請條件/
1.2申請材料/
1.3限項申請規(guī)定/
1.4合作研究外撥資金/
1.5科研誠信/
1.62024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改革舉措/
第2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的一般性問題/
2.1如何選擇學科代碼?/
2.2如何選擇關鍵詞?/
2.3研究生畢業(yè)了是否就能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了?/
2.4博士后要不要申請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2.5本科和碩士學歷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難不難?/
2.6申請書查重/
2.7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中學術不端行為的解讀/
2.8同一師門或者同課題組撰寫申請書應該注意的問題/
2.9什么是干擾評審程序行為?/
2.1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應該資助哪些人?/
2.11如何準備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第3章立項依據的撰寫/
3.1立項依據里的邏輯關系/
3.2立項依據撰寫的步驟/
3.3科學問題從哪里來?/
3.4創(chuàng)新其實很簡單/
3.5創(chuàng)新的幾種方式/
3.6如何打動函評專家?/
3.7評審和申請半斤八兩/
3.8如何打磨申請書?/
第4章申請書中的參考文獻/
4.1參考文獻的作用/
4.2參考文獻的選擇和數量/
4.3參考文獻的格式/
第5章研究團隊/
5.1研究團隊的必要性/
5.2工作時間應該怎么算?/
第6章可行性分析和研究基礎/
6.1可行性分析/
6.2如何體現自己的研究基礎?/
6.3對研究基礎的誤解/
6.4對研究基礎的思考/
6.5申請書常見問題示例/
6.6申請書的題名和摘要/
第7章代表性論著/
7.1代表性論著為什么是5篇?/
7.2代表性論文能否決定一份申請書的命運?/
7.3資深專家眼里的5篇代表性論著/
7.4綜述論文能否作為代表性論著?/
7.5綜述性論文作為代表性論著的各方觀點/
第8章形式審查/
8.1初審中的翻車事故/
8.2提交之前的形式自查/
8.3形式審查自查表/
8.4申請書逐頁形式自查/
第9章其他項目/
9.1重點項目的答辯/
9.2人才項目還是以人為本/
9.3兩青的答辯/
9.4主任基金項目怎么申請?/
9.5基金評審時同等條件下是否會側重小單位或者邊遠地區(qū)?/
第10章了解函評與會評/
10.1函評之后上會標準的計算方法/
10.25A被評下去了/
10.3函評時有C能否上會并通過?/
10.4什么樣的評審容易上黑名單?/
10.5函評之后為什么還要會評?/
10.6了解一下會評專家/
10.7會評結束為什么不馬上公布結果?/
10.8沒有消息反倒是好消息/
10.9會評專家是怎么會評的?/
10.10如何看評語?/
第11章基金項目為什么這么難?/
11.1基金項目申請很難/
11.2盲人摸象,不得要領/
11.3換個口子就能中/
11.4人走項目來/
11.5大家都知道結果了/
11.6海外優(yōu)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申請人的尷尬/
11.7為什么自己的申請書總是不中?/
11.8完成項目也很難/
第12章提升自己的學術能力和水平/
12.1尋找學術的杠桿/
12.2科研能力包括什么?/
12.3怎樣進行嚴格的科研培訓?/
12.4學位論文可讀性不高的原因/
12.5客觀地給自己定位/
12.6尊師重道,常懷感恩之心/
12.7通過學術報告向同行展示自己的研究/
12.8科研人的境界/
12.9要有淡泊名利的心境/
12.10做有意義的事情/
12.11如何快速提升獲批率?/
12.12什么樣的性格更容易獲批?/
12.13導師讓再寫一篇論文,寫,還是不寫?/
12.14堅持不懈終于獲批的經典案例/
附錄/
附錄A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通訊評審函/
附錄B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通訊評審專家履職盡責提示與承諾函/
附錄C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同行評議要點/
附錄D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通訊評審意見表/
附錄E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計劃書/
附錄F計劃任務書填寫常見問題解答匯總/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