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力資源反映的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科技人力儲備水平和供給能力。積極開發和高效使用科技人力資源,是促進科技人才合理布局和協同發展、構建國際競爭優勢的基礎工作,對推動國家科技創新、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具有不可替代的意義。
本報告系統論述了我國(未包括港澳臺地區)科技人力資源的發展情況。全書共八章,主要測算了截至2022年底我國科技人力資源的總量,以及截至2021年底我國科技人力資源的學科(專業大類)、學歷、年齡、性別結構和培養區域分布與流動等結構情況。
1988-1993年于清華大學精密儀器與機械學系(五年制本科)獲得學士學位;1993-1996年清華大學精密儀器與機械學系制造工程研究所獲得碩士學位;1996-2000年于清華大學精密儀器與機械學系制造工程研究所獲得博士學位。1999年起歷任清華大學精密儀器與機械學系黨委副書記、清華大學教務處副處長、清華大學團委副書記,2002年任清華大學團委書記,2006年赴美國密歇根大學訪問學者。曾獲清華大學優秀畢業生、林楓輔導員獎、全國優秀共青團干部等。現為青海省西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副主任(掛職,副廳級)。2013年7月任中國科學技術館副館長。任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主任。現任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研究員。
目錄
前言/i
第一章 我國科技人力資源的測算方法 1
第一節 科技人力資源總量的測算方法 2
第二節 學科(專業大類)和學歷結構的測算方法 8
第三節 年齡與性別結構的測算方法 12
第四節 區域科技人力資源估算方法 16
第五節 小結 17
第二章 我國科技人力資源的總量19
第一節 2021~2022年新增科技人力資源數量 20
第二節 截至2022年底我國科技人力資源總量 22
第三節 小結 30
第三章 我國科技人力資源的學科結構33
第一節 2020~2021年新增科技人力資源的學科結構 34
第二節 截至 2021年底科技人力資源的學科結構 41
第三節 科技人力資源學科結構的國際比較 46
第四節 小結 56
第四章 我國科技人力資源的學歷結構59
第一節 2020~2021年新增科技人力資源的學歷結構 60
第二節 截至2021年底科技人力資源的學歷結構 63
第三節 科技人力資源學歷結構的變化趨勢 64
第四節 小結 67
第五章 我國科技人力資源的年齡與性別結構69
第一節 截至2021年底科技人力資源的年齡結構 70
第二節 截至2021年底科技人力資源的性別結構 75
第三節 小結 84
第六章 我國科技人力資源培養的區域分布與流動87
第一節 各省份科技人力資源的培養數量和密度 88
第二節 各省份科技人力資源培養的學歷結構 94
第三節 我國科技人力資源的區域流動特征 100
第四節 小結 106
第七章 我國工學科技人力資源發展狀況 111
第一節 2020~2021年工學二級類本科畢業生狀況 112
第二節 1986~2021年工學二級類本科畢業生狀況 114
第三節 工學發展的新趨勢 132
第四節 小結 137
第八章 總結與展望 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