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拿別人的地圖找自己的路(讀美文庫)》:夢在青春在。一本心靈成長之書,寫給困惑迷茫焦躁不安的年輕人。
★微信微博熱議話題,300+公眾號瘋狂轉載,單篇閱讀量30000+,點贊5000+。
★人生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生命不息,奮斗不止。敢和別人不一樣,靠自己去成功。
★經營你的長處,發現你的優勢,清醒思考,明智行動,內心強大不迷茫。
★在動蕩紛亂的世界里,你要明白:
◎你的長處能成就多少,你就能成就多少。
◎如果你沒有成功,檢查一下你是否站在優點的基礎上。
◎不斷練習發揮優點,必臻完美。
◎如果你有信心完成,并且真的完成了,可能是因為你原來就擁有這份能力。
◎相信這句話:其他人做得到的,你也同樣做得到。
★《不拿別人的地圖找自己的路(讀美文庫)》:夢在青春在。一本心靈成長之書,寫給困惑迷茫焦躁不安的年輕人。
★微信微博熱議話題,300+公眾號瘋狂轉載,單篇閱讀量30000+,點贊5000+。
★人生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生命不息,奮斗不止。敢和別人不一樣,靠自己去成功。
★經營你的長處,發現你的優勢,清醒思考,明智行動,內心強大不迷茫。
★在動蕩紛亂的世界里,你要明白:
◎你的長處能成就多少,你就能成就多少。
◎如果你沒有成功,檢查一下你是否站在優點的基礎上。
◎不斷練習發揮優點,必臻完美。
◎如果你有信心完成,并且真的完成了,可能是因為你原來就擁有這份能力。
◎相信這句話:其他人做得到的,你也同樣做得到。
喚醒沉睡的優勢與潛能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陸哥?赫胥勒說得好:“編撰20世紀歷史時可以這樣寫:我們最大的悲劇不是令人恐怖的地震,不是連年戰爭,甚至不是原子彈投向日本廣島,而是千千萬萬的人生活著然后死去,卻從未意識到存在于他自身的人類從未開發的巨大潛能。”
古希臘特爾斐神廟中的碑銘上鐫刻著幾個大字——“認識自我”,偉大的思想家盧梭認為這幾個大字“比倫理學家們的一切巨著都更為重要,更為深奧”。當人類把身心投向認識自然、征服自然的活動中,往往遺忘了這一古訓。
人類用極大的精力和代價研究外部世界,大到浩翰無垠的宇宙,小到細菌、夸克、頂夸克,可是卻沒有很好地關注自身的潛能。與人類大力投入對外部世界的研究相比,人類對自身潛能實在是太漠不關心了!人的潛能開發不僅最為根本、最為重要,而且人的潛能極其巨大,哪怕是作出杰出成就的人“利用他自己的大腦潛能還不到百億分之一”。
人類擁有方方面面、形形色色的巨大潛能,但是這些巨大潛能都處于沉睡狀態,遠遠沒能得到開發、利用。一方面,潛能無比巨大,另一方面,潛能開發十分容易。
其實,只要方法得當,可以立即見效。
有一家煉鋼廠分廠的工人總是完不成定額。該廠經理不管用好言好語鼓勵工人,還是想方設法勸告他們,甚至罵他們,用開除威脅他們,但是都沒有效。
總廠廠長斯切魏伯來了,他在白天班快要放工時問工人:“你們今天白班煉了幾爐?”
“6爐。”
他二話沒說,拿起粉筆在地板上寫了一個“6”就離開了。
夜班工人來了,看見地板上有了“6”字,就問白班的工人是什么意思。
“今天斯切魏伯來這里,他問我們今天煉了幾爐,我們告訴他6爐,于是他用粉筆寫了個‘6’字。”
第二天早晨,斯切魏伯再到這個煉鋼廠來了,夜班工人把“6”字擦掉了,寫了個“7”字。
白班工人看見夜班工人在地板上寫了個大“7”字,他們想趕過夜班,就熱火朝天地大干起來,到了交班時,他們竟寫上了個“10”。
就這樣,一班勝過一班。在極短的時間里,這個原來生產落后的煉鋼廠比總廠的任何一個分廠的生產都要好!
就是一個小小的數字,就能夠把潛能輕而易舉地開發出來!
在體育上,人們為了挑戰體能極限,為了那0.001秒、0.001米殫精竭慮?茖W發明層出不窮,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可是在人的潛能開發上,人們卻固步自封!人類何等聰明,又何等愚蠢!
我們只不過清醒了一半,我們只運用了身體上和精神上的一小部分資源,未開發的地方很多很多,我們有許多能力都被惡劣的習慣糟蹋掉了。
實際上,我們絕大多數人,一定有可能比現實中的自己更偉大些。偉大取決于能力,我們人人身上都蘊藏著巨大的潛能,只要發揮出這些潛在的優勢,那么人人都能比現在的自己偉大百倍、千倍?杀氖牵f萬的人都從未認真地審視自身的潛能,從未意識到存在于自己身上的巨大潛能。
不要說“我的能力有限”
科學家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
他們把跳蚤放在桌上,一拍桌子,跳蚤迅即跳起,跳起高度均在其身高的100倍以上,堪稱世界上跳得最高的動物!
然后在跳蚤頭上罩一個玻璃罩,再讓它跳;這一次跳蚤碰到了玻璃罩。連續多次后,跳蚤改變了起跳高度以適應環境,每次跳躍總保持在罩頂以下高度。
接下來逐漸改變玻璃罩的高度,跳蚤都在碰壁后主動改變自己的高度。
最后,玻璃罩接近桌面,這時跳蚤已無法再跳了。科學家于是把玻璃罩打開,再拍桌子,跳蚤仍然不會跳,變成“爬蚤”了。
跳蚤變成“爬蚤”,并非它已喪失了跳躍的能力,而是由于一次次受挫折學乖了,習慣了,麻木了。
最可悲之處就在于,實際上的玻璃罩已經不存在,它卻連“再試一次”的勇氣都沒有。玻璃罩已經在潛意識里,罩在了心靈上。行動的欲望和潛能被自己扼殺!科學家把這種現象叫作“自我設限”。
在我們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會面臨許多害怕做不到的時刻,因而劃地自限,使無限的潛能只化為有限的成就。
如果你認為現在的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現實的一切不可超越,不管你持有此觀點的時間多長,你都是錯的。你可以通過改變自己的態度和習慣來改進自己的生活。
許多人其實應更為成功,但我們在生活中自我設限太多,不敢主動出擊,明明具有某方面的優勢,但懼怕失敗,處在觀、等、望狀態,結果時不待我,等到想要出擊時,時機已過,自己的優勢已蕩然無存了。因為人們太安于現狀,太不重視優勢的發揮,以致總是取得的比想到的要少得多。
有個農夫展覽一個形同水瓶的南瓜,參觀的人見了都嘖嘖稱奇,追問是用什么方法種的。
農夫解釋說:“當南瓜拇指般大小時,我便用水瓶罩著它,一旦它把瓶口的空間占滿,便停止生長了。”
人也是這樣,自我設限,就是把自己關在心中的樊籠,就像水瓶罩住的南瓜一樣,等于是放棄給自己成長的機會,不敢相信自己的潛能與優勢,這樣成功當然有限。
標定自己是何種人——“我一向都是這樣,那就是我的本性”,這種態度會加強你的惰性,阻礙成長。因為我們容易把“自我描述”當作自己不求改變的辯護理由;更重要的是,它幫助你固持一個荒謬的觀念:如果做不好,就不要做。而不是找到優點,用優勢出擊去贏得成功。
一旦你標定了自我是什么樣的人,你就是否認自我。一個人必須去遵守標簽上的自我定義時,自我就不存在了。他們不去向這些借口以及其背后的自毀性想法挑戰,卻只是接受它們,承認自己一直是如此,終將帶來自毀。
無論什么時候你要逃避某些事,或掩飾人格上的缺陷,總可以用“我一直這樣”來為自己辯解。事實上,這些定義用了多次以后,經由心智進入潛意識,你也開始相信自己就是這樣,到那時候,你似乎定了型,以后的日子好像注定就是這樣了。這樣長久下去,只會導致你更不相信自己所擁有的潛能和優勢,從而平庸處世,平淡一生,毫無建樹。為了不使自己的一生碌碌無為,就要敢于用優勢出擊,相信自己的潛能和優勢。無論何時,你一旦出現那些“逃避”的用語,馬上大聲糾正自己。
把“那就是我”改成“那是以前的我”;
把“我沒辦法”改成“如果我努力,我就能改變”;
把“我一向是這樣”改成“我要力求改變”;
把“那是我的本性”改成“以前那是我的本性”。
任何妨礙成長的“我怎樣怎樣”,均可改為“我選擇怎樣怎樣”。
不要做一個困獸,沖出自制的樊籠,作一只翱翔的飛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