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聚焦純電動汽車的動力性、經濟性,尤其是對續航和能耗問題的解決過程中使用的工具、方法、改善措施等進行了深入探討。作者在參考30篇行業標準的基礎上,緊緊圍繞動力性經濟性測評技術這一主題,從能耗分析工具、測試工況、道路阻力測量、電驅動系統與整車匹配、動力蓄電池測評等幾個方面整理了其在合眾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工作期間撰寫的45篇論文及研究報告,對每篇論文及報告的重點與應用價值進行提煉和總結。
本書主要面向在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整車廠、動力系統制造商、汽車設計公司中從事車輛動力性經濟性相關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以及高校汽車相關專業的研究人員和學生等。
1.本書是由國家特聘專家趙坤民博士領銜主編的專門介紹電動汽車動力性、經濟性測評及優化的技術類書籍,是基于作者30篇行業標準以及作者在開發哪吒U、V和S三款電動汽車過程中撰寫的45篇論文和研究報告的基礎上,集成合眾新能源汽車研發團隊多年在動力系統領域研發與交付經驗而成。
2.本書首先從電動汽車動力性經濟性的介紹與發展開始講起,介紹了相關的標準和分析方法,之后沿著動力性經濟性測評技術,詳細介紹各個環節中所涉及的開發方法以及相關工具,包含大量對傳統方法的改進以及技術創新,最后展望了新能源汽車的未來發展趨勢及需要解決的問題。
3.本書主要面向在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整車廠、動力系統制造商、汽車設計公司中從事車輛動力性經濟性相關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以及高校汽車相關專業的研究人員和學生等。
汽車的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和共享化是大勢所趨,中國汽車廠商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取得了快速發展,世界各國也相繼推出了新能源汽車戰略規劃。當前,純電動汽車雖然還存在續駛里程較短、高低溫環境適應性偏弱、充電不夠便捷快速和電池成本高等問題,但隨著技術的快速發展和產業鏈的進一步完善,這些問題都將逐漸被解決,高性價比的智能電動汽車將觸手可及。
本書聚焦純電動汽車的整車動力性經濟性,在30篇行業標準以及作者在開發哪吒U、V和S三款電動汽車過程中撰寫的45篇論文和研究報告的基礎上,圍繞動力性經濟性測評技術這一主題,從能耗分析工具、測試工況、道路阻力測量、電驅動系統與整車匹配、動力蓄電池測評等幾個方面展開論述,尤其是對續航和能耗問題解決過程中使用的工具、方法和改善措施等進行深入探討,詳細表述了核心論點、論據、技術原理、所解決的問題和達成的效果,對研究重點與應用價值進行提煉總結,便于讀者閱讀和參考。
作者在整車動力性的開發、仿真及試驗過程中主要遇到打滑和電池限功率等問題,相關技術瓶頸相對較少,因此本書用較大篇幅論述了經濟性相關的內容。所開發的軟件工具、申報的專利、形成的標準和測試評價方法,均在各章節做了描述,這些可作為與整車動力性經濟性開發相關的系統集成工程師、驅動電機工程師、動力蓄電池工程師、控制標定工程師、車身造型工程師、電子電器工程師、試驗驗證工程師和公告法規工程師等人員的技術參考資料,也可為高等院校新能源汽車專業方向的課程設計作參考。
本書是一部對電動汽車整車動力性經濟性的測評技術進行深度分析及創新的書籍,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所有實例均取材于真實的項目研發和工程實踐,具有一定的理論參考價值和較高的工程實踐指導意義。
鑒于作者水平有限,有不妥之處請讀者批評指正。
前言
第1章 概述1
1.1 整車動力性經濟性概述1
1.2 動力性2
1.2.1 動力性指標2
1.2.2 關鍵技術指標與測試4
1.3 經濟性13
1.3.1 經濟性指標13
1.3.2 關鍵技術指標與測試15
1.4 實用工具概述18
第2章 測試工況分析與構建19
2.1 標準測試工況介紹19
2.1.1 NEDC標準工況20
2.1.2 FTP75標準工況25
2.1.3 WLTP標準工況26
2.1.4 CLTC標準工況28
2.2 各標準工況下的能耗統計特征分析31
2.3 基于等效能耗原理的工況重構算法35
2.4 工況數據庫的構建與應用40
2.5 基于用戶工況的定制化措施46
2.5.1 降低風阻措施的定制化46
2.5.2 制動能量回收措施的定制化51
第3章 整車能耗56
3.1 概述56
3.1.1 整車能耗及分解56
3.1.2 競品能耗水平統計分析59
3.2 能耗分析工具與數據處理方法64
3.2.1 靈敏度與瀑布圖分析工具64
3.2.2 能量流分析圖示工具68
3.2.3 能量流試驗數據處理方法74
3.3 整車能耗與續駛里程82
3.3.1 續駛里程初步設計82
3.3.2 瞬時能耗的估算方法87
第4章 車輛道路阻力測量及分析101
4.1 車輛道路阻力101
4.1.1 相關標準101
4.1.2 測量方法102
4.2 測量方法校正107
4.2.1 滑行試驗的校正技術108
4.2.2 環境溫度對車輛道路阻力的
影響113
4.2.3 環境風速對車輛道路阻力的
影響121
4.2.4 旋轉部件轉動慣量對測試結果的
影響126
4.3 改進措施132
4.3.1 利用滑行試驗的能耗量描述
道路阻力132
4.3.2 使用單純形優化法處理滑行
試驗數據136
4.3.3 速度間隔對滑行試驗精度的
影響141
4.3.4 測量常數項阻力系數的
簡化方案146
4.3.5 等速法的改進措施151
4.3.6 減速法的改進措施156
4.3.7 循環能量法的改進措施161
第5章 電驅動系統評價及優化165
5.1 電機的性能指標166
5.2 電機效率MAP的擬合方法171
5.3 電機高效區域的評價方法176
5.4 減速器速比匹配優化184
5.5 電機零轉矩控制對能耗的影響190
5.6 制動能量回收優化設計197
5.6.1 制動能量回收過程的能流分析197
5.6.2 制動能量回收的影響因素206
5.6.3 基于大數據的制動策略212
第6章 動力蓄電池性能測評218
6.1 電池容量設計概述219
6.2 鋰離子動力蓄電池模型219
6.3 電池模型的工作模式224
6.4 能耗測評時的采樣頻率229
6.5 動力蓄電池在線參數辨識234
6.6 電池回收利用余能檢測243
6.7 電池能量密度價值評估247
6.8 用戶充電習慣分析251
6.9 儲能節能技術創新258
6.9.1 低壓鋰離子蓄電池技術258
6.9.2 重力勢能的虛擬儲能模型263
第7章 動力性經濟性優化技術展望271
參考文獻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