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正處于一個快速城市化階段,發展越來 越受到來自環境、資源、社會等的多重壓力,城市交 通問題正演變成為中國城市環境惡化的首要難題。如 何面對又如何破解這道難題,在考驗著我們的智慧。
何玉宏編*的《城市綠色交通論(精)》嘗試融合社會 學、生態學、環境倫理學、交通工程學等學科理論和 知識,圍繞城市交通發展的綠色轉向,分別從交通與 環境、資源、社會及未來的關系角度對之進行了系統 闡述與論證。作者這一觀點,與黨中央2015年首次提 出的“綠色化”所蘊含的理念一致,一定程度上交通 發展的綠色轉向可謂是“綠色化”在城市交通領域的 體現。
第一章 導論:交通與城市和諧何以可能
第一節 研究背景及意義
一、綠色交通形成的背景
二、研究綠色交通的意義
第二節 國內外研究概述
一、社會學或生態學對交通研究淵源
二、國內外對城市交通的研究
三、國內外對綠色交通的研究
第三節 研究目標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目標
二、研究方法和基本思路
第四節 綠色交通概念的界定
一、綠色交通及相關概念辨析
二、綠色交通的本質及其基本特性
第二章 綠色交通思想溯源與理論基礎
第一節 綠色交通的思想溯源
一、綠色思想的興起與發展
二、城市交通發展思想的演變
第二節 綠色交通的主要理論基礎
一、綠色交通的生態學基礎
二、綠色交通的社會學基礎
三、綠色交通的環境倫理學基礎
四、綠色交通的交通工程學基礎
第三章 城市交通發展的綠色轉向
第一節 城市交通問題的社會性與生態性
一、城市交通問題的概念
二、城市交通問題的社會性
三、城市交通問題的生態性
第二節 中國城市交通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我國城市交通問題形成的背景
二、我國城市交通問題形成的原因
三、我國城市交通問題的發展趨勢
四、當前我國城市交通面臨的主要問題
第三節 解決城市交通問題的綠色轉向
一、解決城市交通問題應有社會學思想
二、解決城市交通問題需要生態學思想
三、綠色轉向是城市交通發展的理性選擇
第四章 與環境和諧:從“心”開始回歸生態理性
第一節 城市交通環境的社會特性與功能
一、城市交通環境的內涵
二、城市交通環境的社會特性
三、城市交通環境的社會功能
第二節 城市交通對環境的影響
一、城市交通對自然環境的影響
二、城市交通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三、城市交通對社會、人文景觀的影響
第三節 寬馬路與高架橋:中國特色的城市交通建設
一、中國城市的寬馬路與高架橋建設
二、寬馬路與高架橋作為城市景觀表征弊端
三、中國特色城市交通環境現狀的癥結
第四節 創建一個健康的人本化綠色交通環境
一、通過道路空間創造,形塑交通環境“新生態”
二、通過環境法律治理,完善城市交通軟環境建設
三、完善“慢行系統”,恢復對步行的熱愛
四、低碳出行,從“心”出發回歸生態理性
第五章 與資源和諧:以最小的代價維持交通需求
第一節 中國國情及其對城市交通發展的制約
一、國情現實:地大物博抑或資源匱乏
二、現實國情對城市交通承載力的制約
第二節 “轎車進入家庭”與中國國情
一、轎車的生態包袱與生態足跡
二、“轎車進入家庭”須承受的經濟與社會代價
三、可能趨向:“囚徒困境”抑或“公地悲劇”
四、結論:“轎車進入家庭”并不適合中國國情
第三節 公共交通方式是最有效的資源利用方式
一、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系統中的地位與優勢
二、軌道交通:一種最綠色、安全、環保的交通方式
三、快速公交:開創城市公共交通新潮流
四、以公共交通為主體的運輸體系最適合中國國情
第四節 綠色交通要義:將自行車納入城市公交體系
一、自行車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不可替代性
二、中、西方國家自行車交通發展的動向
三、自行車納入公交體系是一種生活品質重建
第六章 與社會和諧:安全、公平、以人為本
第一節 交通安全是社會和諧的有機組成
一、車禍:“無休止的交通戰爭”
二、交通安全事關千家萬戶社會和諧
三、發展綠色交通緩解交通傷害危機
第二節 交通公平應更多體現對弱勢群體的關懷
一、城市交通系統中的公平原則
二、城市交通中的公平性分析
三、城市交通應體現對弱勢群體關懷
第三節 落實“以人為本”走綠色交通之路
一、西方發達國家的“車本位”經歷
二、城市交通回歸“人本位”的反思
三、“以人為本”在城市的先進性體現
第七章 與未來和諧:構筑基于可持續發展的綠色交通體系
第一節 綠色交通與城市交通可持續發展
一、“可持續發展”理論的提出
二、城市交通的可持續發展
三、綠色交通與可持續發展的關系
第二節 綠色交通的原則與目標
一、綠色交通的發展原則
二、綠色交通的發展目標
第三節 基于可持續發展的綠色交通體系構建
一、國外城市交通發展戰略及其經驗
二、城市交通發展模式與選擇影響因素
三、目前我國城市交通發展模式的弊病
四、構建面向未來的、可持續發展的綠色交通體系
第八章 結論與展望
一、研究結論
二、主要創新點
三、進一步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