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測設計》以滿足高等學校的人才培養為宗旨,以突出技術應用、注重解決道路工程方面的實際問題為特色,緊密結合現行公路工程技術標準和相關設計規范。
《道路勘測設計》共9章,系統地介紹了公路與城市道路路線勘測和設計的基本理論、基本原理和設計方法,主要內容包括:緒論,汽車行駛理論,道路平面、縱斷面和橫斷面設計,路線的選線和定線方法,道路平面與立體交叉設計等。
《道路勘測設計》可作為高等院校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及土木工程專業教材,也可供從事公路與城市道路設計、施工、管理與研究等方面的技術人員參考。
本書為培養新世紀土建類應用型人才而編寫,服務對象是高等院校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及土木工程專業(公路與城市道路方向)的學生。本書是該專業的一門主干專業課教材,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實踐性。通過本書的理論教學和相應實踐教學環節,可使學生具有公路與城市道路路線設計的基礎理論知識,熟悉道路勘測設計程序,內業、外業工作內容和方法,以及公路工程基本建設項目設計文件的編制方法等。
本書以突出技術應用、注重解決道路工程方面的實際問題為特色,對課程內容和體系進行優化組合,以掌握概念、強化應用為重點,適當精簡理論推導,加強技能培養。本書緊密結合現行公路工程技術標準和相關設計規范。
本書由呼倫貝爾學院周楓桃,內蒙古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李博擔任主編,內蒙古大學交通學院李卓英、王志強、信志剛擔任副主編。全書由周楓桃、李博統編定稿,具體編寫分工如下:第3章、第9章由周楓桃編寫;第7章、第8章由李博編寫;第5章由李卓英編寫;第1章、第6章由王志強編寫;第2章、第4章由信志剛編寫。
限于編者學識水平疏淺,書中不足和疏漏之處,懇請有關專家和讀者提出寶貴建議,以便進一步完善。
1 緒論
1.1 交通運輸網構成
1.1.1 交通運輸網的構成
1.1.2 交通運輸的特點
1.2 我國道路現狀與發展規劃
1.2.1 道路發展簡況
1.2.2 我國道路現狀
1.2.3 我國道路發展規劃
1.3 道路的功能、分級與技術標準
1.3.1 道路的功能
1.3.2 道路的分類
1.3.3 公路的分級與技術標準
1.3.4 城市道路分級與技術標準
1.4 道路勘測設計控制要素
1.4.1 設計車輛
1.4.2 設計速度(計算行車速度)
1.4.3 交通量
1.4.4 通行能力
1.5 本課程研究內容
習題
2 汽車行駛理論
2.1 汽車的動力、行駛阻力及汽車的行駛條件
2.1.1 汽車的牽引力
2.1.2 汽車的行駛阻力
2.1.3 汽車的行駛條件
2.2 汽車的動力特性
2.2.1 動力因數和動力特性圖
2.2.2 車速特性
2.2.3 汽車爬坡性能
2.3 汽車行駛的穩定性
2.3.1 汽車行駛的縱向穩定性
2.3.2 汽車行駛的橫向穩定性
2.4 汽車的制動性能
2.4.1 汽車的制動過程與制動力
2.4.2 汽車制動性的評價指標
2.5 汽車的燃油經濟性
2.5.1 汽車的燃油經濟性評價指標
2.5.2 影響汽車燃油經濟性的因素
習題
3 道路平面設計
3.1 概述
3.1.1 路線
3.1.2 平面線形要素
3.1.3 平面設計的基本要求
3.2 直線
3.2.1 直線的特點
3.2.2 直線的運用
3.3 圓曲線
3.3.1 圓曲線的幾何要素
3.3.2 圓曲線半徑
3.4 緩和曲線
3.4.1 緩和曲線的作用與線形
3.4.2 緩和曲線的布設
3.4.3 緩和曲線的最小長度
3.5 平面線形設計
3.5.1 平面線形設計一般原則
3.5.2 平面線形要素的組合與銜接
3.5.3 平曲線的最小長度
3.5.4 平面線形設計計算實例
3.6 行車視距
3.6.1 行車視距的計算
3.6.2 行車視距標準
3.6.3 平面視距的保證
3.7 道路平面設計成果
3.7.1 路線平面設計主要任務及成果
3.7.2 直線、曲線及轉角表
3.7.3 路線平面設計圖
習題
……
4 道路縱斷面設計
5 道路橫斷面設計
6 道路選線
7 道路定線
8 道路平面交叉設計
9 道路立體交叉設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