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對復雜環境下方位瞄準系統抗干擾測角所涉及的關鍵技術進行了系統介紹:1、復雜環境下CCD自準直測角技術。以環境自適應為目標,介紹了自準直測角、CCD自動變掃描控制、準直光源控制、A/D轉換控制、環境自適應濾波等技術。2、基于光學超分辨的焦深延長技術。基于有限視場超分辨理論,介紹了位相型光瞳濾波器的焦深延長以及超分辨特性,重點分析了光瞳濾波器結構參數對焦深和系統分辨率的影響,設計了超分辨光電接收系統。3、經緯儀軸系誤差高精度建模與補償技術。介紹了一種全新的高精度經緯儀三軸誤差補償模型,給出了測量過程中的軸系變換矩陣以及旋轉策略。分析了軸系誤差源作用機理以及大誤差、耦合誤差對測量精度的影響。設計了一種能夠滿足環境適應性需求的誤差補償技術方案。4、復雜環境下方位瞄準系統抗干擾測角系統設計。給出了具有自動調平對心、自動調焦、自動瞄準目標以及高精度測角功能的抗干擾測角系統技術方案。
模擬訓練裝備系統,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2013年,排名1(本書依托項目)。
目錄
“信息感知測量前沿技術叢書”序
前言
第1章 緒論 1
1.1 引言 1
1.2 瞄準系統抗干擾測角技術現狀 4
1.3 本書結構和內容安排 6
參考文獻 7
第2章 復雜環境下CCD自準直測角技術 10
2.1 引言 10
2.2 CCD自準直測角原理 10
2.2.1 失準角測量原理 10
2.2.2 CCD驅動原理 12
2.2.3 CCD信號處理原理 14
2.3 自適應準直測角技術 16
2.3.1 自適應準直測角原理 16
2.3.2 變掃描驅動設計 18
2.3.3 基于環境自適應的信號控制與仿真 21
2.4 本章小結 27
參考文獻 27
第3章 基于光學超分辨理論的焦深延長技術 30
3.1 焦深問題提出 30
3.2 有限視場光學超分辨理論 31
3.2.1 光學系統分辨率 31
3.2.2 有限視場超分辨理論 32
3.2.3 光學超分辨參數 34
3.3 超分辨光瞳濾波器設計與焦深延展性能分析 35
3.3.1 基于高斯光束的超分辨光瞳濾波器設計 35
3.3.2 振幅型光瞳濾波器焦深延展性能分析 37
3.3.3 環形位相型光瞳濾波器焦深延展性能分析 39
3.3.4 連續位相型光瞳濾波器焦深延展性能分析 49
3.4 高分辨率長焦深系統的優化設計 53
3.5 本章小結 57
參考文獻 58
第4章 瞄準儀軸系誤差高精度建模與補償技術 60
4.1 瞄準儀軸系誤差分析 60
4.2 瞄準儀軸系誤差高精度建模 61
4.2.1 旋轉矩陣的建立 62
4.2.2 瞄準儀軸系誤差建模 64
4.3 瞄準儀軸系誤差影響機制 69
4.3.1 照準差影響及修正 69
4.3.2 橫軸傾斜誤差影響及修正 74
4.3.3 豎軸傾斜誤差影響及修正 80
4.4 瞄準儀豎軸傾斜誤差補償技術 84
4.4.1 豎軸傾斜誤差改進補償模型 84
4.4.2 基于改進模型的軸系多誤差影響機制分析 87
4.4.3 電子水平儀安裝誤差修正 92
4.4.4 瞄準儀豎軸傾斜誤差補償修正方法 94
4.5 瞄準儀豎軸對心偏差補償技術 94
4.5.1 豎軸對心偏差補償模型 94
4.5.2 基于瞄準儀和標桿儀雙對心偏差補償模型建模 96
4.5.3 豎軸對心偏差補償 97
4.6 瞄準儀軸系誤差補償試驗及結果分析 97
4.6.1 軸系誤差補償系統試驗及結果分析 98
4.6.2 豎軸對心偏差補償試驗及結果分析 100
4.7 本章小結 102
參考文獻 102
第5章 瞄準儀自動化瞄準關鍵技術 104
5.1 引言 104
5.2 全自動瞄準儀方案設計 104
5.2.1 設計的原則及要求 104
5.2.2 系統結構及工作原理 105
5.3 自動定位技術 107
5.3.1 瞄準儀光學系統改造 107
5.3.2 CCD圖像采集系統設計 111
5.3.3 通信控制 111
5.4 自動調焦技術 113
5.4.1 自動調焦方案 113
5.4.2 物距與調焦距離的關系 114
5.4.3 光學系統焦距的自動控制 117
5.5 自動調平對心技術 118
5.5.1 自動調平對心方案設計 118
5.5.2 自動對心系統改造 120
5.5.3 數字調平技術 123
5.6 軟件總體設計 123
5.7 試驗結果 125
5.8 本章小結 126
參考文獻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