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變局下的東北亞正處在一個歷史性轉變的新起點。核心是變,而變的關鍵是導向與方式,即使東北亞走向長久和平與合作發展的新時代,構建東北亞命運共同體。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以新思維、新方式推動構建新區域關系和秩序的成功范例有兩個:一是歐盟,二是東盟。東北亞新地區關系的秩序建設是在現有的基礎上進行,快速的突變并不現實,且沒有一方能夠單獨改變現狀。因此,東北亞需要尋求符合本地區情況、符合新時代大趨勢的變革之路。東北亞以構建長久和平與合作發展為目標,為此要讓基于區域共生和區域共利認知的合作進程可持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個認知理念,推動東北亞命運共同體構建是近代東北亞關系和秩序發展的一個歷史性轉變。在東北亞,由于復雜的政治生態,促進一種公共的價值觀認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命運共同體構建是集大家之慧、靠大家之力,中國既是倡議者,也是行動者。
張蘊嶺 1945年生。第10屆 、第11屆全國政協委員,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際研究學部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92年被評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專家。長期從事國際問題研究,曾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研究所所長,日本研究所所長,歐洲研究所副所長,東亞展望小組成員、中國—東盟合作專家組成員,東亞自貿區聯合研究專家組組長,東亞緊密經濟伙伴專家組成員,美國哈佛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訪問學者,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日本中央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等特聘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