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強調文章的考究和精彩,深入挖掘每一個主題的特色,并追求知識的準確性與文字的趣味性,收入的作品優中擇優,品質至上。 ◆ 奉行給讀者帶來細節、新意和趣味為原則,用精美的圖文排編和優美的文字內容給讀者帶來閱讀快感和思想深度。 ◆ 資深歷史、軍事作家宋毅主編;追求卓越至上,內容為王。
宋毅,上海作協會員,著名歷史、軍事作家,曾獲《現代兵器》雜志2009年度優秀作者一等獎等榮譽。出版有《那時英雄:隋唐戰史》、《壬辰1592:決戰朝鮮》、《祖先的鐵拳:歷代御外戰爭史》等多部暢銷歷史、軍事著作。一手打造出暢銷歷史軍事MOOK《戰爭事典》系列。
天是紅河岸
——赫梯人的王國與戰士
編譯:劉天航
一、緣起
距今約3700年前,當青銅時代晚期露出第一縷曙光的時候,安納托利亞高原中部(今土耳其)崛起了一個強大的王國。這個王國曾是古代近東地區的霸主之一,它便是赫梯(Hittite)。我們將這片土地上曾經的居民叫作“赫梯人”,但當時赫梯人并不這樣稱呼自己。赫梯王國的都城是哈圖薩(Hattusa),歷代赫梯統治者都從那里發號施令,不遺余力地擴張領土。赫梯王國窮兵黷武,軍隊不斷東征西討,向西一路穿過安納托利亞高原,打到愛琴海畔;向南一路征服敘利亞北部,渡過幼發拉底河,攻入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從公元前14世紀到公元前13世紀,赫梯人建立起青銅時代晚期最強大的王國。
公元前1320年,赫梯王國國王蘇庇路里烏瑪(Suppiluliuma)率軍滅掉赫梯人最危險的勁敵米坦尼(Mitanni)王國。埃及、巴比倫和亞述皆是同一時期與赫梯并立的強國。這些強國的統治者與蘇庇路里烏瑪表面上相敬相惜、私交甚篤,他們定期遣使往來,互贈禮物,相互之間寫信均以“吾兄”“吾弟”“偉大的國王”相稱。其實,外交親善、慷慨贈禮、聯姻結親以及私人間的相敬相惜等,一切都不過是掩蓋他們相互之間的不信任而已。諸國的關系一直暗流洶涌,時常爆發公開的沖突。
赫梯國王曾統治過幅員相當遼闊的國土。赫梯人自安納托利亞高原開始向外擴張,觸角向南深入敘利亞,極南之處遠達大馬士革(Damascus)。在大馬士革地區,赫梯王國與埃及接壤。赫梯王國控制的地區,主要有附屬國和保護國兩類。兩者皆由本地的統治者管理,統治者與赫梯王國締約,向赫梯國王效忠。許多這種誓約保存至今。誓約規定,地方統治者要向赫梯國王承擔義務,包括軍事義務。相應地,赫梯國王承諾支持這些地方統治者及他們的合法繼承人。一旦他們提出請求,赫梯將隨時出兵為他們提供軍事上的幫助。蘇庇路里烏瑪還在敘利亞的阿勒頗(Aleppo)和卡爾凱美什(Carchemish)設立了兩個總督轄區。卡爾凱美什位于幼發拉底河畔,曾是米坦尼王國的故地。每個總督轄區都由赫梯王室成員統治,一般是赫梯國王的兒子親自掌管。
赫梯國王極為倚重外交手段來維護自己的王國。外交手段既包括赫梯國王與地方統治者、王室總督訂立誓約,也包括與異邦、屬國定期的國書、使節往來。不過,僅靠外交手段實在難以維持赫梯王國境內的長久和平。赫梯王國在長達五百年的歷史中飽經興衰起伏,幾度險些落到亡國滅種的邊緣。赫梯本土乃是赫梯王國的核心區,位于安納托利亞高原中部,周圍強敵環伺。四境強鄰時常越過赫梯本土的邊境,侵占劫掠赫梯的領土與城鎮,還曾屢次攻陷和洗劫過赫梯的都城。所以,為免于被眾多強敵瓜分肢解,赫梯王國必須建立一支強大的軍隊。
二、赫梯歷史大事記
年代 大事記
公元前17世紀早期 赫梯古王國建立。
公元前1650年—公元前1620年 哈圖西里一世定都哈圖薩,征服安納托利亞高原大部,越過幼發拉底河,征伐敘利亞北部。
公元前1620年—公元前1590年 穆爾西里一世繼承祖父哈圖西里一世的王位,征服敘利亞的阿勒頗和美索不達米亞的巴比倫。
公元前1590年—公元前1525年 穆爾西里一世遇刺身亡。赫梯王國陷入王位之爭。敵軍侵入赫梯本土。
公元前1525年—公元前1500年 鐵列平(Telipinu)奪取王位,穩定了王國的局勢,并收復了部分失地。
公元前1500年—公元前1400年 幾代赫梯國王皆為庸主,國勢日衰,王國漸趨分裂。在美索不達米亞和敘利亞北部,米坦尼人建立的胡里安王國逐漸崛起。
公元前1400年—公元前1350年 赫梯新王國建立。赫梯人再度征伐安納托利亞與敘利亞,又一次建立起霸權。不過,敵人同樣再度入侵赫梯本土,幾乎摧毀赫梯王國。國都哈圖薩淪陷,慘遭洗劫。
公元前1350年—公元前1322年 赫梯國王圖達里亞三世與其子蘇庇路里烏瑪統治赫梯王國。蘇庇路里烏瑪繼位后出兵征伐敘利亞和美索不達米亞,滅掉了米坦尼王國。
公元前1322年—公元前1295年 蘇庇路里烏瑪與其子阿爾努萬達相繼死于瘟疫。阿爾努萬達之弟穆爾西里二世繼位為王,在赫梯王國建立起自己的權威。亞述成為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第一霸國。
公元前1295年—公元前1272年 穆爾西里二世之子穆瓦塔里二世繼承王位,將赫梯都城遷往安納托利亞高原南部的塔亨塔薩(Tarhuntassa)。公元前1274年,穆瓦塔里二世與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在卡迭什爆發大戰。此戰雙方打成平手,不過赫梯人攻入埃及南部,占領了敘利亞北部的大馬士革。
公元前1272年—公元前1237年 穆瓦塔里二世之子烏爾希-泰舒卜(Urhi-Teshub)繼承王位,還都哈圖薩。烏爾希-泰舒卜在內戰中被自己的叔叔哈圖西里三世推翻。哈圖西里三世繼位為王,于公元前1269年與埃及法老拉美西斯締結和約。
公元前1237年—公元前1209年 哈圖西里三世之子圖達里亞四世繼位為王,赫梯國勢不斷衰落。赫梯軍隊在美索不達米亞北部慘敗于亞述人之手。
公元前1209年—公元前12世紀早期 最后兩位國王統治時期,赫梯王國江河日下,終至滅亡*。最后一位國王蘇庇路里烏瑪二世在位期間,赫梯王國有史以來第一次建立起海軍,在塞浦路斯島外海與敵人進行海戰,而且取得了勝利。
* 赫梯王國的最終滅亡是多種因素綜合造成的,包括赫梯本土北部山民部落的進攻,內亂不斷,長期糧荒,等等。
三、兵權
什么樣的人組成了赫梯軍隊?這些人來自何方?如何招募?赫梯國王本人就是軍隊的最高統帥,每年大部分時間,赫梯國王都親自率軍在外征戰,而且常常是遠離本土。勇武善戰在赫梯國王的權威中不可或缺,赫梯國王必須在戰場上證明自己,如有可能,還要讓自己所立的赫赫武功超過先王。于是,出兵征戰的目的不再只是捍衛家邦,漸漸變成滿足國王一人的欲求。赫梯國王更要通過不斷出兵征戰、拓土開疆來給自己的軍隊分賜戰利品,保持軍隊的忠誠。而且,此舉亦可向敵人證明自己絕非庸手,不可輕侮。尤其是每當赫梯的新君即位,四境強鄰常會視其為不諳兵事的黃口小兒,趁機出兵攻打。比如年輕的赫梯國王穆爾西里二世(Mursili II),因父兄相繼暴亡而繼承王位,就曾頗遭敵國的輕慢:
汝,一介豎子,諸事不通,于吾不知敬畏。汝之國土眼下滿目瘡痍,汝之步卒與戰車眼下微乎其微。汝有步卒,吾有步卒百倍以克之;汝有戰車,吾有戰車百倍以克之。汝父尚有步卒巨萬,戰車千乘;然汝,一介豎子,怎堪與之相提并論?
處在如此險惡的環境之下,赫梯王國尤為注重儲君的軍事能力和兵法韜略,一般從儲君的童年時代就開始培養。現存的文獻記載,多位赫梯王儲十幾歲就上陣歷練。赫梯王國后期的國王圖達里亞四世(Tudhaliya IV,公元前1237年—公元前1209年)第一次親率大軍出征時,年僅14歲。
赫梯國王本人有時會親自領兵殺入敵陣,即所謂“遵循神之指引”(“His god running before him”)。這種時候,赫梯國王往往會與敵陷入慘烈的肉搏戰。有趣的是,據目前所知,除了赫梯早期有位國王是死于戰傷之外,尚沒有任何一名赫梯國王戰死陣中。很可能赫梯國王只是在陣中安全的關鍵之處指揮戰斗而已,并沒有以身涉險;抑或是王室衛隊貼身拼死護衛的結果。赫梯人一定明白,決不能讓國王或王儲真的身陷險境。否則,敵人一旦專門調兵攻來,甚至是萬一哪名敵兵碰巧一劍刺來,都會立時將赫梯王國推入災難的深淵。這種風險冒不得。
總有赫梯國王無法御駕親征的時候,比如當時正領兵在別處征戰,再比如其他要務纏身——像履行宗教職責之類。在這種情況下,國王就要委任統帥,代替自己領兵出征,通常是任命王室成員。國王的兄弟一般會擔當起統帥一職。這些王兄王弟的地位僅次于國王本人和王儲,平時擔任位高權重的王室衛隊統帥(赫梯語稱為“Gal Meshedi”)。其他高級將領職務也常委派給王族,計有右駟長(Chief of the Chariot-Warriors of the Right)、左駟長(Chief of the Chariot-Warriors of the Left)、右軍帥(Chief of the Standing Army-Troops of the Right)、左軍帥(Chief of the Standing Army-Troops of the Left)和右庶長、左庶長(Chiefs of the “Shepherds” of the Right and Left)等。每名將領統率一旅之師,約一千之眾。
赫梯貴族通常擔任中層將校,在國王或親王指揮的大軍中統領自己的一部兵馬。有時他們會奉命率本部兵馬出擊敵軍,或者討伐附屬城邦的叛亂。身為統兵之人,貴族可以借此為磨煉自己的指揮謀略和作戰技能。他有義務直接向國王陛下匯報自己此次出戰方方面面的情況。如果表現不稱職,赫梯國王會對其予以訓斥,直至軍法從事。即便平時不參戰,國王也會通過定期的文書報告和消息往來,嚴密監視駐軍將領的一舉一動。
至于下級軍官,軍階由高到低分別有前監軍(Overseers of Military Herald)、大夫(Dignitaries)、公士(Gentlemen)等。赫梯人有自己的一套軍階等級制度,大致相當于現代的從上尉到下士。“公士”是最低一級軍官,官越大帶的兵就越多。有的下級軍官統兵100人,有的則只能帶兵1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