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介紹了臨床工作者感知急性和慢性繼發性壓力、強化自我關懷、身心自我調整、使用正念和積極心理學自我減壓的重要意義及具體實踐方法,探究了遠程心理健康時代和公共衛生體系對臨床工作和心理韌性的影響,討論了臨床工作者應如何正確對待替代性創傷后成長,可幫助臨床工作者管理壓力、降低職業倦怠、提高心理韌性,進而體會臨床工作的樂趣并收獲有意義的人生。
1.1994.09-1999.06:安徽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醫學學士學位
2. 2002.09-2005.06:首都醫科大學精神衛生專業,醫學碩士學位
3. 2009.09-2015.06:安徽醫科大學藥理學專業,醫學博士學位1. 1999.09-2002.08:合肥市第四人民醫院,住院醫師
2. 2005.07-2016.12:合肥市第四人民醫院,主治、副主任醫師
3. 2017.01-至今:安徽醫科大學附屬巢湖醫院,主任醫師
精神醫學1.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心身醫學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2. 教育部精神醫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3.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兒童心理衛生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4. 中華預防醫學會精神衛生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
5. 中國醫師協會精神醫師協會,委員
6. 中華醫學會精神醫學分會兒童學組第六、七、八屆委員,第九屆顧問
7. 國際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及相關學科協會,理事
8. 安徽省醫師協會精神科醫師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目錄
中譯本序 i
前言 創造新的內在心理空間:持續的正念和心理準備過程 vii
致謝 xix
第一章 感知危險:慢性和急性繼發性壓力 1
第二章 增強心理韌性:強化自我關懷方案 20
第三章 身心自我調整:獨處、靜默和正念 50
第四章 日常自我檢視:如何使用正念和積極心理學自我減壓 84
第五章 遠程心理健康時代的心理韌性 118
第六章 大視角看心理韌性:如何創造公正且富有同情心的衛生體系 136
第七章 從心力交瘁走向成熟睿智:創傷后的成長與意義 154
附錄 167
附錄A 職業倦怠的原因 167
附錄B 職業倦怠的主要體征和癥狀 168
附錄C 處理日常職業倦怠的實用步驟 169
附錄D 壓力管理的基礎知識 170
附錄E 臨床工作者繼發性壓力自我意識問卷 173
附錄F 個人問題反思指南 180
參考文獻 191
推薦書目 200
后記 臨床工作者:高尚的職業,有意義的人生 215
譯后記鍛造心理韌性 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