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秉持“中西互襯”“以西映中”的研究立場,以“敘事”“表述”“重復”“不可靠敘述”“敘事結構”“人物”“敘事閱讀”“敘事聲音”“敘事反諷”“敘事空白”“音景”“聆察”等有代表性的關鍵詞為考察對象,緊密結合中外文藝經典中的大量事例,對這些關鍵詞的結構形態、發展流變、知識特點與文化蘊涵等進行系統梳理,旨在挖掘中國敘事理論概念術語背后潛藏的文化傳統,總結中西敘事現象的某些普遍規律,在此基礎上,嘗試創設若干新的概念范疇以期有利于描述與闡釋日益復雜的敘事現象。
傅修延總主編 劉亞律等著
----------------------------
總主編傅修延,文學博士,江西師范大學資深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社科基金會議評審專家,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敘事學分會會長。專著《濟慈詩歌與詩論的現代價值》入選2013年“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專著《中國敘事學》和論文《元敘事與太陽神話》獲教育部人文社科獎二等獎與三等獎,主持過五個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其中重點與重大各一),七次獲得江西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
劉亞律,四川大學文學博士,江西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目錄
第一章問題、目標和突破口:中西敘事傳統比較研究谫論
第一節問題
第二節目標
第三節突破口
第二章關鍵詞:中西敘事理論比較研究的新路徑
第一節為何比較:燭照盲區與深化理解
第二節以何比較:作為“文化”與“事件”的關鍵詞
第三節如何比較:立場原則與主要方法
第三章論敘事傳統
第一節傳統
第二節敘事傳統
第三節敘事傳統與“講好中國故事”
第四章論西方敘事傳統
第一節良好的開端
第二節幾種有代表性的敘事形式與傾向
第三節發展、創新與繼承
結語
第五章敘事
第一節“記錄”與“編制”
第二節“慕史”與“崇虛”
第六章表述
第一節綜述
第二節表述的發展過程
第三節表述的內外結構
第四節表述在巴赫金理論體系中的地位:銜接各理論的橋梁
目錄//中西敘事傳統比較研究·關鍵詞卷第七章重復
第一節重復與人類語言的伴生關系
第二節文學中的重復及其敘事功能
第三節重復與克里斯瑪特質的形成
第四節重復在疏離中的發展
結語
第八章不可靠敘述
第一節西方的不可靠敘述觀:修辭、認知與綜合
第二節國內的不可靠敘述研究:引進、拓展與深化
第九章敘述結構
第一節在結構主義浪潮中理解“結構”
第二節結構主義在中國的接受
第三節從“綴事”到“章回”
第四節從“線性結構”到“心理結構”
第五節被“解構”的“結構”
第十章人物
第一節西方敘事傳統中的人物理論
第二節中國敘事傳統中的人物理論
結語:“人有人的作用”
第十一章敘事閱讀
第一節倫理性本位與關系性范型
第二節崇“聽”傳統與科學精神
第三節聽覺意味與視覺倚重
第十二章敘述聲音
第一節聲音與敘述聲音:幾種代表性的觀點
第二節傾聽文本中的敘述聲音
第十三章敘事反諷
第一節反諷概念
第二節敘事者與反諷
第三節敘事“跨層”與反諷
第四節敘事進程與反諷
第十四章敘事空白
第一節敘事空白的界定
第二節敘事空白的本質
第三節敘事空白的運作機制
第四節敘事空白的價值
結語
第十五章音景
第一節音景:故事背景上的聲音幕布
第二節不僅僅是幕布:音景的反轉與“聲音帝國主義”
第三節音景何以不可或缺:擬聲種種及人類本能
第十六章聆察
第一節“耳瞼”開啟“覺有聲”
第二節“消極的能力”
第三節“最大的好客就是傾聽”
第四節傾聽作品中的聲音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