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第四版)》扼要介紹了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方法、意義及基本理論,重點論述了學前兒童注意、感知覺、記憶、想象、思維和言語、情感、意志、個性因素特點及培養方法;全面闡釋了學前兒童社會化的類型、培養策略及學前兒童心理健康的含義、特性、影響因素與實現途徑。適合幼兒師范?茖W校、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使用,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和早幼教機構工作人員也可選用。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第二節 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第三節 學習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的意義
第二章 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基本理論
第一節 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一般規律
第二節 制約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主要因素
第三節 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幾種主要理論
第三章 學前兒童注意的發展
第一節 注意的概述
第二節 學前兒童注意發展的特點
第三節 學前兒童注意力的培養
第四章 學前兒童感知覺的發展
第一節 感覺和知覺的概述
第二節 學前兒童感知覺發展的特點
第三節 學前兒童感知覺規律及其運用
第四節 學前兒童觀察力的培養
第五章 學前兒童記憶的發展
第一節 記憶的概述
第二節 學前兒童記憶發展的特點
第三節 學前兒童記憶力的培養
第六章 學前兒童想象的發展
第一節 想象的概述
第二節 學前兒童想象發展的特點
第三節 學前兒童想象力的培養
第七章 學前兒童思維和言語的發展
第一節 思維的概述
第二節 學前兒童思維的發展及其培養
第三節 言語的概述
第四節 學前兒童言語的發展及其培養
第八章 學前兒童情感的發展
第一節 情緒和情感的概述
第二節 學前兒童情感發展的特點
第三節 學前兒童積極情感的培養
第九章 學前兒童意志的發展
第一節 意志的概述
第二節 學前兒童意志發展的特點
第三節 學前兒童意志的培養
第十章 學前兒童個性因素及發展
第一節 學前兒童的氣質
第二節 學前兒童的性格
第三節 學前兒童的能力
第四節 學前兒童自我意識的發展
第十一章 學前兒童的社會化
第一節 學前兒童的親子交往
第二節 學前兒童的同伴交往
第三節 學前兒童的社會行為
第十二章 學前兒童心理健康與教育
第一節 學前兒童心理健康的概述
第二節 學前兒童心理健康的標準
第三節 學前兒童心理健康的指導
參考文獻
第四版后記
《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第四版)》:
2.具體形象思維
具體形象思維是依賴事物的具體形象(或記憶表象)而進行的思維。這是從直觀動作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發展的過渡形式。如剛開始學計算的兒童在計算“媽媽買來5個蘋果,小朋友吃了2個,還剩幾個?”這類題時,就是利用蘋果的直觀形象進行的思維。具體形象思維在問題解決中有重要意義。藝術家、作家、導演、設計師等更多地運用具體形象思維。
3.抽象邏輯思維
抽象邏輯思維是指人們運用概念、判斷、推理的形式來解決問題的思維。學生理解課本中的概念和原理,科學工作者進行某種推理、判斷以及日常生活中人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都要運用這種思維。它是人們思維的典型形式。
(二)根據思維探索答案的方向來分
可將思維分為集中思維與發散思維。
1.集中思維
集中思維是把問題的各種相關信息集中起來,得出一個正確的結論或最佳的解決方案的思維。如某學生要利用假期到外地旅游,路線有許多條,他會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一條經濟而實用的路線。又如科學家的創造發明也是根據相應要求選擇一個最佳方案。其主要功能是求同。
2.發散思維
發散思維是人們沿著不同的方向思考,產生出大量的、獨特的新思想的思維。例如,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如何保護城市生態環境等等問題,都會有無數種方法和可能性。其主要功能是求異。
三、思維的過程
。ㄒ唬┓治雠c綜合
分析是在頭腦中把事物的整體分解為各個部分、各個方面或不同特征,分別加以思考的過程。如,把一篇文章分解為段落、句子和詞,把一株植物分解為根、莖、葉、花、果、實等。綜合是在頭腦中把事物的各個部分、各個方面和不同特征結合起來組成整體來加以思考的過程。如把文章的各個段落綜合起來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分析與綜合作為思維的基本過程是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任何一種思維活動既需要分析,又需要綜合。分析與綜合的不同運用,表現為比較、抽象和概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