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民國逸史》(第二部)
【書摘】胡適軼事
胡適,著名學者、詩人,以倡導“白話文”,領導新文化運動著聞于世。胡適一生的學術活動主要在史學、文學和哲學幾個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嘗試集》、《白話文學史》(上)和《胡適文存》(四集)等。他在學術上影響最大的是提倡“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的治學方法。晚年潛心于《水經(jīng)注》的考證。
【四害“麻將”】
胡適對中國人打麻將,大不以為然,看到那些麻迷們一打就打個通宵達旦、昏天黑地,十分鄙視。他曾說:從各國對游戲的特殊愛好上看,板球是英國的國戲,相撲是日本的國戲,棒球是美國的國戲,這最低檔次的麻將,就可以稱之為中國的國戲了。
他做了個簡略的估計,當時,全國每天至少有100萬張麻將桌,就算每桌只打8圈,每圈只消半小時,那全國就是400萬小時,相當損失16.67萬天的光陰,而一個60歲的人一輩子不過活兩萬天,相當于一個人的八輩子。這里還不將金錢的輸贏、精力的消磨,道德的淪喪計算在內(nèi)。他痛心地說:“中國有三害,鴉片、八股、小腳,其實這三害已除,如今最廣的麻將可謂第四害,它日益興隆,沒有一點兒衰竭的樣子。”為此他大聲疾呼:“我們走遍世界,可曾看到哪一個長進的民族,哪一個文明國家,肯于這般荒時廢業(yè)嗎?”
【“諍友”碰壁】
1956年10月30日是蔣介石七十壽辰。胡適為了促使蔣介石守法守憲,保障言論自由,不搞獨斷專行,在《自由中國》刊物上以祝壽為名,引用《呂氏春秋》中“無智、無能、無為”,借題發(fā)揮說:“無智,故能使眾智也;無能,故能使眾能也;無為,故能使眾為也。”這篇捋虎須的祝壽文章在臺灣和海外引起了強烈反響,氣得蔣家父子怒火中燒,急忙指使國民黨御用報紙發(fā)動反擊,說胡適搞“思想走私”“企圖不良”“別有用心,假借民主自由的招牌,發(fā)出反對主義、反對政府、反對本黨的歪曲論調(diào)”。這樣說仍不解氣,又升級為“毒素思想”“荒謬絕倫的言論”。最后,自謂“無黨無偏”的胡適竟被說成是“名為自由主義,實際卻是共匪的幫兇”。
胡適毫不在意,他知道國民黨已奈何不了他這個聞名中外的“老頭子”了。
【勉勵后生】
胡適返臺后,1959年與一位賣麻餅的小販交上了朋友。小販叫袁瓞,原籍江蘇靖江,在上海一所私立中學讀到高中二年級,1949年流落到臺北。
袁瓞因弄不清英美政治制度有什么不同,很希望從理論上弄明白,便貿(mào)然給胡適寫了一封長信請教。胡適對這位素不相識的小販的自修精神深感可佩,便親筆回了一封信,指出兩者沒什么大差別,同時贊揚了袁瓞關心國家大計的“奇事”,最后表示愿意贈送他想要而找不著的書。
后來,胡適邀袁瓞到“中央研究院”作客,高興地說:“你這么年輕,出乎我的意料。從你的來信中,要看你40歲以上啊!”
袁瓞打開帶來的毛巾包,10個黃燦燦的芝麻餅散發(fā)著新烤芝麻的香味。“先生,這是我親手做的,送給您吃,表示我對您的敬意。”
胡適欣喜地拿起一個便吃,嚼得咯吱作響。
這一老一少談得很起勁,胡適扯到了他在美國康奈爾大學游泳時鼻孔里長了個小瘤,水中呼吸不方便。袁瓞說自己鼻孔里也長了個小瘤,可能是癌癥。胡適勸他診治,他說鈷60放射治療太貴。胡適聽后,立即給臺大醫(yī)院高天院長寫了一封信:“這是我的朋友袁瓞,一切治療費用由我負擔。”
診斷的結果,袁瓞所生鼻瘤并非癌癥,他打心里感激胡適先生。事實上胡適并不富有,連他自己住院也常常因怕開支大而提前出院。
【反唇相譏】
1958年4月10日,蔣介石和陳誠出席胡適就任臺灣“中央研究院”院長典禮。蔣介石在訓辭中夸獎胡適具有“高尚品德”,并號召“發(fā)揚明禮義、知廉恥之道德之力量”。不料胡適并不買賬,侃侃而談地說了一通令在座者目瞪口呆的話:“剛才總統(tǒng)對我個人的看法不免有點錯誤,至少,總統(tǒng)夸我的話是錯誤的。我們的任務,還不只是講公德和私德,所謂忠信孝悌禮義廉恥,這不是中國文化所獨有的……總統(tǒng)年歲大了,說話的分量不免過重了一點兒……我個人認為:我們學術界和“中央研究院”應做的工作還在學術上,我們要提倡學術。”
這番高論,與蔣唱的完全是對臺戲。蔣懾于胡的威望,雖有慍怒卻不便發(fā)泄。
【最后一幕】
1962年2月23日上午,胡適前往臺北南港“中央研究院”主持第5次院士會議。著名學者吳健雄、王大中、吳大猷、袁家騮等人都從美國專程趕來參加會議。胡適與故友久別重逢,分外高興。他面帶笑容走上講臺,力求振奮精神把話講好,無奈他已72歲高齡,心臟又隱隱作痛,講起話來十分費力。第二天下午舉行酒會,胡適勉強支撐到散會,突然臉色遽變,腳跟不穩(wěn),一下子跌倒在地上,立即送到醫(yī)院急救,醫(yī)生費盡心血也未能救活他。
胡適的喪事辦得相當隆重,陳誠親任治喪委員會主任,蔣介石還親往祭奠,贈了手書的挽聯(lián):舊倫理中新思想的師表;新文化中舊道德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