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內容包括: 做人, 就要拿得起放得下 ; 今日舍是為了明日得 ; 得失不是簡單的計較 ; 少一點顧慮, 多一點耐心 ; 得到不是目的, 樂趣才是目標 ; 無懼選擇, 時間會告訴你堅持的價值 ; 失去是另一種擁有等十章。
1.浮躁社會中, 一部拯救焦慮人心的處世之書!
這個時代,社會上流動著一股浮躁的氣息,大眾急功近利,人心普遍焦慮,大部分人為了房子、車子、票子而疲于奔命。有時候我們真的需要靜下心來,好好思考,什么是自己真正需要的,什么是需要舍棄的。這本書恰如一汪清泉,可以撫慰焦慮迷茫的人心。
2.拿起是一種勇氣,放下是一種度量。做人,就要拿得起放得下!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舍得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輕松的生活方式。舍棄生活中多余的貪欲,才能收獲更多悠然自在,更加快樂地前行。
3.漫畫插圖+機智故事,共同講述“舍得”真諦。
內文配有多幅漫畫,機智幽默,圖文并茂,深入淺出地詮釋出了“舍得”的真諦。有舍有得,才是人生。今日每一次舍棄,時光都會飽含熱情,在將來回饋于你,另一番截然不同的風景。
經濟學中最基礎的理論是“多勞多得,不勞不得”的等價交換原則,而這條原則事實上是我們整個人生的基調,概括成兩個字便是——舍得。這兩個字看上去很簡單,但做起來卻不容易。
“舍得”一詞,四兩撥千斤般解釋了人生旅途上大大小小的事物。沒有舍,哪有得?這看似是一個簡單重復的道理,然而在“舍”與“得”之間所涵蓋的內容卻可以是包羅萬象、紛繁復雜的。
舍得是一種拿得起放得下的豪邁。兩千多年前西出陽關的王昭君走在出塞的路上,她肯定百思千慮過,這一去雖是王命,但自己更有神圣的使命,那一縷鄉愁且化作雙方議和的希望吧。于是,我們看到了昭君以一己之力維護了與邊塞百年的和平共處基業。這樣一個傾國傾城的絕色女子,在美貌之外,更用灑脫和堅忍舍棄了自己的個人夢想而完成了宏偉的壯舉,讓人敬仰不已。
每個人的一生都是在不斷的得失中度過的,我們的不如意和不順心其實都與在得失之間的心理調適做得不夠相關。人生如白駒過隙,如果我們在得失之間執迷不悟,是否太虧欠這似水年華呢?學會舍得,學會灑脫,你的人生同樣可以有屬于自己的精彩。
陌上桑,女,編輯。寫作風格簡潔明快,語言通俗易懂并富有哲理,浸潤著對人生的樂觀態度和積極思考。
第一章 做人,就要拿得起放得下
1.“棄暗投明”:活出味道/ 003
2.先苦后甜,創造幸福的記憶/ 007
3.奧斯卡影后:不是所有的大制作都值得演/ 011
4.做不成猴子,就做螞蟻/ 014
5.海綿女郎的人生選擇/ 017
6.袖珍演講師的偉岸人生/ 020
7.舍去“想當然”,相信眼見為實/ 023
第二章 今日舍是為了明日得
1.舍得的真味:有舍才有得/ 029
2.留在正確的軌道上才安全/ 032
3.跟隨社會熱點,不如實踐“真正的自己”/ 035
4.窮忙族是如何失去風景的/ 039
5.可以不成功,但要成長/ 042
6.不是得到越多越幸福/ 045
7.停止抱怨,笑對苦難/ 050
8.短暫的失和長久的得/ 054
第三章 得失不是簡單的計較
1.得在失里/ 059
2.寬窄都是路/ 062
3.得的前提:養精蓄銳/ 065
4.堅守的力量/ 069
5.得在悠然自在的生活中/ 073
6.成為富人是一種選擇/ 076
第四章 少一點顧慮,多一點耐心
1.疼痛過,才有成績/ 081
2.已失去的和能獲得的/ 085
3.舍得,是一道減法/ 088
4.舍得,是摒棄多余的擔心/ 090
5.泰坦尼克號上的取舍規則/ 093
6.職場中的舍得藝術/ 095
7.市場經濟中的舍得博弈/ 101
第五章 得到不是目的,樂趣才是目標
1.倔強堅持,時間從未結束/ 107
2.順境或逆境中的舍與得/ 110
3.舉手投足間的舍與得/ 113
4.商業競爭中的舍與得/ 117
5.各司其責,不得過界/ 121
6.讓每一個轉身都華麗優美/ 124
第六章 無懼選擇,時間會告訴你堅持的價值
1.So What?有什么不可以?/ 129
2.如果是對的,就不必改變/ 133
3.堅持真實的人贏得了大半個美國的愛戴/ 136
4.因為難就可以放棄“求是”嗎/ 140
5.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 143
第七章 失去是另一種擁有
1.得到總是以失去為代價/ 149
2.得失之間的“我愿意”/ 152
3.不輕言放棄和妥協/ 156
4.有些得到要仔細權衡/ 159
5.因為珍惜才有了大團圓/ 162
6.物盡其用,拋棄貪婪/ 165
7.有一種權利必須努力爭取/ 169
第八章 努力就會發光,行動自有出路
1.幸或不幸,冷暖自知/ 175
2.只得不失的可能性/ 178
3.功到自然成/ 181
4.不斷行走才有出路/ 184
5.行動遠比想象得有分量/ 187
6.都得到不意味著都擁有/ 190
7.輕易遺忘的代價/ 193
第九章 順從自然的本心,快樂地生活
1.只能錯一次/ 199
2.得而不喜,失亦不憂/ 203
3.不要等到失去才后悔/ 207
4.有些成功在想象之外/ 211
5.坦然面對不完美/ 215
6.不爭取就沒有結果/ 219
第十章 去除雜念,收獲從容人生
1.學學小S的知足常樂/ 225
2.如果總是得不到/ 228
3.學學大S的強勢爭取/ 232
4.失去過才能更豁達/ 234
5.不在同一個地方跌倒/ 238
6.做淳樸的響當當的麥兜/ 241
舍得的真味:有舍才有得
拍出《一一》等獲得多個國際大獎的影片的臺灣著名導演楊德昌在2007年因病不治身亡之后,他的兩任妻子各自寫了一封信。
蔡琴信的標題是《就讓他活在我的歌里吧》,信中說:“楊德昌就這么走了……這個時候,說什么也說不清楚我的五味雜陳!回想當初,當我確知彭鎧立和他的戀情,到決定當機立斷成全他們,再到辦完離婚手續,甚至今天他去世……我深深地感謝上帝,讓我與他轟轟烈烈地愛過……細數一生他一共完成了八部電影,在我們生命聯集的十年里,我竟見證了一半……作為一個女人,他給我的寂寞多過甜蜜。作為一個觀眾,我們痛失一個銳利的記錄者。時間會給他所有作品一個公道!至于我們所有過往的點滴,我自己品嘗,就當作我活著時永遠的秘密,隨著他的逝去與世長辭。”
彭鎧立的手書標題是《楊德昌的最后七年》,寫的是:“楊德昌導演已于6月29日下午1時半于洛杉磯比華利山的家中辭世。2000年5月最后一部作品《一一》于戛納獲大獎之后,楊導演即被診斷出零期之大腸癌。7月旋即決定開刀,9月兒子出世。短暫休養之后,在2001年于戛納當評審之際決定下一部電影為劇情動畫片之目標。……6月25日開始略顯昏迷,仍緊握鉛筆畫簿,呈現的畫已出現超現實的影像如眾人搶搭火車之景……6月29日下午1時半于比華利山家中,于妻子相伴之下,安寧辭世。”
蔡琴文如其人,人如其歌。一封告別信寫得意猶未盡,感情充沛。而彭鎧立則是近乎平淡地描寫了和楊德昌導演共度的歲月以及他最后的時光,克制而理性。
無疑,兩位女性都是杰出的。一個是歌壇常青樹,一個則是名導心心念念著的賢妻良母。
蔡琴和楊德昌的十年婚姻結束之時,他們十年柏拉圖婚姻曾讓無數人驚訝不已。個中原因和感受只有當事人才能確切知道。但是,從這些只言片語中,我們不難看到,那段婚姻留給蔡琴最深刻的記憶依然是寂寞多過甜蜜,最后是因為她的“舍”才成全了楊德昌和彭鎧立的“得”。而她的“舍”中又帶著那么多的不舍和不甘。彭鎧立則并沒有因為“得”而多么喜形于色,并不張揚,從容而自然。大概也是因為最后的歲月是她和楊德昌共同度過,所以不遺憾。
從這兩封信中可以看到的是蔡琴的“舍”并沒有真舍,而彭鎧立則是真的以“得”的姿態去面對了。
有時候,如果我們只抓住自己的東西不放,就很難接受別人的東西。對于懂生活的人來說,放棄不是失敗,而是智慧。學會放棄,是放棄那種不切實際的幻想,而不是放棄為之奮斗的過程和努力;是放棄那種毫無意義的爭奪,而不是喪失奮斗的動力和生命的活力;是放棄那種金錢地位的追求,而不是失去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人,正因為不懂得舍棄才會有許多痛苦。當自己有了舍棄的智慧時,就會豁然開朗,人生會馬上向你展現出另外一個截然不同的景致。
面對紛繁復雜的世界和物欲橫流的社會,懂得放棄的人,就會用樂觀、豁達的心態去對待沒有得到的東西,他們每天都會有快樂和愉悅的心情;而不懂得放棄的人,只會焦頭爛額地亂沖亂撞,他們不但最終達不到目標,而且每天都會陷于得失的苦惱之中。
也許放棄當時是痛苦的,甚至是無奈的選擇。但是若干年后,當我們回首那段往事時,我們會為當時正確的選擇感到自豪,感到無愧于社會、無愧于人生。
新《臥虎藏龍》里有一句很經典的臺詞:當你緊握雙手,里面什么也沒有;當你打開雙手,世界就在你手中。很多時候我們都應該懂得舍棄,生活中魚和熊掌兼得的時候很少,每一次放棄是為了下一次得到更多的回報。
放棄是一種智慧,是一種豪氣,是更深層面的進取。我們之所以舉步維艱,是因為負擔太重;之所以負擔太重,是因為我們還不懂得放棄。功名利祿常常微笑著置人于死地。詩人泰戈爾說:“當鳥翼系上黃金時,就飛不遠了。”學會放棄,才能卸下人生的種種包袱,輕裝上陣迎接生活的轉機,度過風風雨雨;懂得放棄,心里才會更加充實、坦然和輕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