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綜合來自德國、美國、英國和法國的歷史資料,以及多部由個人撰寫的回憶錄,盡量真實地再現了諾曼底戰役的場景,引發讀者對這段歷史回顧和思考,是一部具有啟示意義的作品。
本書是哈爾濱出版社出版的“直擊二戰”叢書之一,是一本戰爭紀實類圖書。
本書體例統一,語言簡練,內容主次分明。本書不僅適合廣大的軍事愛好者,也適合喜歡探求歷史秘密、追求歷史真相的史學愛好者,讓人在了解歷史真相的基礎上增強歷史記憶,提高文學欣賞水平,得到屬于自己的人生啟示。
第1章要成功,先行動
我們一定能打回去
盡管我們掌握著制海權,我軍的戰斗機也在空中構筑了強大的防御力量。但是,我們還是非常擔心,而且理應如此擔心——德軍有可能登陸英國本土。每個海灣,每片海灘,每個港口,都成了我們擔心的焦點。除此之外,德軍傘兵也可能進行空降,占領利物浦和愛爾蘭等地。如果這種想法能激發我們的精力,那是再好不過了。然而,如果德軍能不顧我們的海軍,而對我國本土進行突襲,那么我們不禁要問:“為什么我們不能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呢?”法國完全抱著防御的老舊思想,最終遭致毀滅。我們不能讓保守的思想摧毀我們的進攻精神。我們應該立即著手組織突擊隊,進攻德軍占領區的沿海地帶,從而牽制住大批德軍。那里的居民對我們的態度非常友好。突擊隊應該由能夠獨立行動并且全副武裝的單位組成。每個單位的人數約1000人,總兵力不超過10000萬人。襲擊的目標應該保密至最后一刻,從而保證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敦刻爾克的事實說明,在必要時,我軍可以如此迅速地從選定的地點撤離。如果我們能迫使德軍去猜想我們下一步行動的目標,而不是德軍迫使我們在英倫三島上苦修防御工事,這將是多么令人興奮的事啊!
——1940年6月4日,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致黑斯廷斯伊斯梅將軍
目標迪耶普
1942年,聯合作戰指揮部參謀處制訂了一份突襲迪耶普的作戰計劃,陸軍部分的計劃由我負責。行動計劃的初衷為:聯合作戰指揮部認為,想要順利地返回歐洲,必不可少的條件是預先奪取一個良港,并且必須在德軍破壞其設施之前將其全部占領。此前制訂的大規模反攻歐洲大陸的“圍殲”計劃和對法國進行小規模突襲的“鍛錘”計劃都已經取消,因此聯合作戰指揮部的參謀長就強烈地支持應該對橫渡英吉利海峽的行動進行嘗試,從而在實戰中發現奪取港口的作戰中需要注意的問題。迪耶普是最好的目標,其位于我軍戰斗機的航程之內,并有合適的軍事目標——1座雷達站,一個機場,幾個炮兵連,以及港灣和船舶。
——英國東南戰區司令伯納德蒙哥馬利將軍
最初的勝利
全體人員必須面對極為嚴峻的現實。竭盡全力抗擊盟軍的空襲、艦炮的射擊、突擊隊的滲透、兩棲登陸、空降和機降,抵抗組織的破壞和謀殺等行為。隨時保持高度的警惕。
當敵軍炮火來襲時,我們不能畏懼退縮,而是應該睜大眼睛,豎起耳朵,緊握手中的武器,給于敵軍迎頭痛擊。我們的口號是“不是你死,就是我活!”過去,我軍每次都能完成元首交付給我們的任務,這次也一定能夠完成。士兵們,你們要相信自己是優秀的!透過你們的眼睛,我看到了你們每個人都有一顆日耳曼人的心。你們要勇敢地面對職責,爭取再次的勝利!德國人民萬歲,偉大的祖國萬歲,元首萬歲!
——1942年8月,德軍第302步兵師發布的最高戰備級別動員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