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變得聰明,那你就要和聰明的人在一起,這樣,你才會更加睿智;
如果你想變得優(yōu)秀,那你就要和優(yōu)秀的人在一起,這樣,你才會出類拔萃。
《學(xué)最好的別人,做最好的自己》詮釋了“借他人之智,完善自己”這一美好主題,
通過講述和冷靜的、智慧的、明智的、堅韌的等14類擁有積極心態(tài)的人在一起,
學(xué)習(xí)其生活處世中積極閃光的一面,
告訴你如何成為理想中最好的自己。
人生三大幸運:讀書遇到好老師,工作遇到好導(dǎo)師,成家遇到好伴侶。有句話說得好:你是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誰在一起。 人生就是這樣:和不一樣的人在一起,就會有不一樣的人生。獻給所有渴望遇見更好的自己的人,這本書會告訴你如何擁有這樣的智慧:善于發(fā)現(xiàn)別人的優(yōu)點,并把它轉(zhuǎn)化成自己的長處;善于把握人生的機遇,并把它轉(zhuǎn)化成自己的機遇。
嘉偉,成功勵志類圖書作家,性格沉穩(wěn)內(nèi)斂,敏于觀察,對人生有獨到的見解和感悟,其作品通俗易懂,卻不浮夸淺薄。
第一課 和冷靜的人在一起,臨危就不會急躁
身處荊棘,不動不傷 \ 001
風(fēng)浪中沉得住氣,內(nèi)心便無所畏懼 \ 004
內(nèi)心沒有雜念,流言自然無處生根 \ 007
臨危不驚慌,腳下有生路 \ 009
杜絕“一步登天”的幻想 \ 012
把事情做透,轉(zhuǎn)機就會出現(xiàn) \ 015
第二課 和智慧的人在一起,行路就不會艱難
路不通時,借道而行 \ 018
縝密一些,苦難也能迎刃而解 \ 021
在問題變復(fù)雜之前,謹(jǐn)慎行事 \ 024
不人云亦云,才能看破假象 \ 027
懂得放棄,才會得到更多 \ 030
第三課 和明智的人在一起,人生就不會迷惑
放下追求以外的東西,就是明智。 \ 033
生活沒有后手,不要拿兩支箭 \ 036
能抓住機會的人,永遠(yuǎn)是幸運者 \ 039
認(rèn)準(zhǔn)目標(biāo),切勿因小失大 \ 042
揭下面具,改掉脾氣 \ 045
細(xì)節(jié)上不閃失,走到哪里都受歡迎 \ 048
守住內(nèi)心的單純,生活就是天堂 \ 050
第四課 和聰慧的人在一起,矛盾就不會激化
因境而變,是心靈的悟者 \ 054
身處矛盾中,理解是潤滑劑 \ 057
讓對手成朋友,風(fēng)雨同舟 \ 060
轉(zhuǎn)換方向,絕路也成坦途 \ 063
與其壓抑著,不如一吐為快 \ 066
不畏人言,方能活出真我 \ 069
忍住所有傷痛,要相信總會時來運轉(zhuǎn) \ 071
第五課 和堅韌的人在一起,獨處就不會孤獨
寂寞不是壞事,獨者深思 \ 075
接受寂寞,才能享受寂寞 \ 078
不要把希望寄托于他人 \ 081
把握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 \ 084
善于從錯誤中反省,就能不害怕失敗 \ 087
要堅信,所有的努力都有回報 \ 089
第六課 和勇敢的人在一起,受困就不會畏懼
把困境踩在腳下,一切苦難都可以克服 \ 092
不是所有鮮花都能成為果實 \ 095
有時間抱怨,不如馬上應(yīng)對困難 \ 098
是否繼續(xù)開花,取決于你的決心 \ 101
半途而廢,終將一事無成 \ 104
比來比去,幸福也許就會遠(yuǎn)離 \ 107
困難沒有那么可怕 \ 110
忍耐苦,就會苦盡甘來 \ 113
第七課 和睿智的人在一起,相交就不會爭執(zhí)
心中淡泊,就不被得失左右 \ 116
無須事事爭個分明 \ 119
別太把名氣和成績當(dāng)一回事 \ 121
自食其力,擁有的是一世的財富 \ 125
花開一季,需懂珍惜 \ 127
心懷仇恨,就不會再有任何歡樂 \ 129
心中有善念,每一天都坦蕩蕩 \ 132
不爭執(zhí),亦能細(xì)水長流 \ 135
第八課 和豁達(dá)的人在一起,凡事就不會苛求
看得透,不為虛名所累 \ 138
學(xué)會豁達(dá),不在得與失間搖擺 \ 141
肯擔(dān)待,瑣事不介于懷 \ 143
心里存著計較,怎能安靜 \ 146
想得開,就會看到海闊天空 \ 149
正視過去,豁達(dá)面對悲哀歡喜 \ 152
不執(zhí)迷,亦不固執(zhí) \ 155
隨遇而安的心境,柳暗花明 \ 158
第九課 和從容的人在一起,遇迫就不會急進
一顆平和心,從容待之 \ 161
不說放棄,努力面對每一天 \ 164
用堅強的韌性,戰(zhàn)勝不幸 \ 167
樂觀比悲觀更有運氣 \ 169
對人和氣,處世才能順心 \ 172
為人著想,就是豁達(dá) \ 175
庸人自擾,就會辜負(fù)美好春光 \ 178
心中無燈,就會慌不擇路 \ 181
第十課 和謙和的人在一起,處事就不會浮躁
謙和處事,一片冰心在玉壺 \ 184
見賢思齊,心靈也會變得高尚 \ 187
每個人都值得你尊重 \ 190
品德像美酒,越醇越讓人向往 \ 193
低進塵埃,方能開出花朵 \ 196
做一個有底蘊的人,尊重對手 \ 199
不傳流言,不說是非 \ 201
保持心中的坦然和慷慨 \ 204
第十一課 和明理的人在一起,放下就不會煩惱
煩惱源于執(zhí)念,明理者心寬 \ 208
給自己減負(fù),輕裝上陣 \ 211
可以執(zhí)著,但不能過分執(zhí)著 \ 214
真正的放棄,才有新的機會 \ 217
走出偏執(zhí),不苛求 \ 219
把握好感情的度,愛才能持久 \ 222
心要空明,不活在別人的目光里 \ 225
給心靈留點空間,與世界隔點距離 \ 228
第十二課 和重義的人在一起,心靈不會孤單
大義,能抵御寒冷 \ 231
講信用的人,都值得托付 \ 233
信任是清泉,能洗滌污垢 \ 237
良心比任何東西都可貴 \ 239
幫助他人就是快樂自己 \ 242
懂得分享,快樂就會加倍 \ 244
善心善行,暖若三春 \ 247
有知己相伴,人生永遠(yuǎn)不會孤獨 \ 249
第十三課 和重情的人在一起,靈魂不會孤獨
淡利者心安,心安者不獨 \ 253
欲望是個黑洞,越填越深 \ 256
放下架子,不被虛名負(fù)累 \ 259
任何時候,都要為自己的親人驕傲 \ 262
付出與照顧,是幸福與滿足 \ 264
朋友的關(guān)懷讓你時刻溫暖 \ 266
做寒冷時的炭火,而不是熱鬧時的鮮花 \ 269
不曾給予,便不懂真情 \ 271
第十四課 和知足的人在一起,心態(tài)就不會垂老
懂得知足,超越自我而欣喜 \ 275
心靈應(yīng)長著快樂的種子 \ 278
因為獨特,所以完美 \ 281
把握了當(dāng)下的時光,才算把握了人生 \ 283
遍嘗人生五味才是真的人生 \ 286
感悟快樂,從平凡中發(fā)現(xiàn)光 \ 288
不滿足,得到整個世界也不快樂 \ 290
慢些走,用心體會周遭的風(fēng)景 \ 294
身處荊棘,不動不傷
以淡定的態(tài)度對待是是非非,“靜者不傷”。
一次,莊子與一位君王談話,正看到一只猴子在樹林間跳躍,君王對莊子說:“您瞧這只猴子身手靈活,在樹林之中游玩,多么自在,多么開心。”
莊子看著那只不斷跳躍的猴子,笑著對君王說:“這猴子現(xiàn)在雖然開心,但如果有一天,它誤入荊棘叢中,就算有再靈活的身手,它也一籌莫展。”
有一位智者曾說:“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林。”這句話說得真好,形象貼切,讓人感同身受。我們有時候也會覺得自己像莊子口中的猴子,在荊棘叢中,全身的本事無法施展。那位智者又說:“心不動則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則傷其身痛其骨,于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由此可見,每個人的生活都是苦難的歷程,每個人都會受苦。
曾有哲人這樣評價嬰兒的啼哭:“嬰兒降生為什么會啼哭?因為他從此離開母體的呵護,獨自一人在這世間漂泊,要忍受種種痛苦與煎熬,他怎么會不哭呢?”從降生到成熟,沒有人能夠一帆風(fēng)順,成長的每一步都伴隨著困境與傷痛,這些傷痛都會變?yōu)樾撵`的劃痕,留下大大小小的傷疤。
生活在都市中的現(xiàn)代人,特別是那些為生計奔波的人,更加理解“苦”的含義,沉重的工作,巨大的生存壓力,復(fù)雜的人際關(guān)系,使他們的內(nèi)心日漸疲乏,每一天都生活在焦慮與失望中。焦慮,是因為壓力得不到合理紓解,思慮越來越重;失望,是因為理想與現(xiàn)實差距過大,對自己、對他人、對環(huán)境產(chǎn)生不滿。
心病還要心藥醫(yī),那么,究竟什么是心藥?什么是最有效的紓解方式?這種方式不能依靠他人,因為他人不是你,永遠(yuǎn)只能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幫你出主意,那主意也許好,卻未必適合你;也不是環(huán)境,環(huán)境從不遷就任何人,只有人適應(yīng)環(huán)境才能更好地生存。你需要領(lǐng)悟生存的智慧,在紛繁的人世,靜,則不傷。
從前有位禪師,他云游四方,最后回到出家的寺院。他每天都會坐在大殿里通宵打坐。
這一天,知事僧打開大殿的功德箱,突然大呼起來,原來,功德箱里少了一大筆錢。和尚們都說昨夜并沒有人進入大殿,一定是打坐的禪師偷走了這筆錢。
面對眾人的指責(zé),禪師并不解釋,也拿不出那筆錢,大家認(rèn)定他就是小偷,每天都對他投以鄙夷的目光,而禪師仍然心平氣和,照常打坐,沒有流露半點不滿。
這樣的日子過了半個月,出去辦事的方丈回到寺院,聽說這件事后連忙說:“那筆錢是我拿走的,你們冤枉了禪師。”眾人連忙去向禪師道歉,他們都說:“在這樣的懷疑下竟然能做到不慌張,以一顆平常心生活,這才是真正的修為和境界!”
當(dāng)一個人被他人冤枉,最好的辦法是什么?是拿出證據(jù)辯解。但是,如果剛好拿不出證據(jù)呢?這個時候爭辯毫無意義,最好的辦法就是沉默。在別人不相信你的時候,任何解釋都是徒勞。人正不怕影子歪,只要問心無愧,相信事情總有水落石出的那一天,旁人的猜測就不能損害你的內(nèi)心,以淡定的態(tài)度對待是是非非,這就是“靜者不傷”。
沉默,正是心靜的外在體現(xiàn),因為心中沒有妄念,沒有不合時宜的沖動,自然不會草率行動。沉默者最初讓人覺得木訥無趣,可接觸久了,就會發(fā)現(xiàn)此類人往往有大智慧,大底蘊,他們不說,只因深知三思而后行的重要。在面臨困境的時候,沉默的人能夠容忍誤解與困苦,他們并非逆來順受,而是積蓄后勁,等待時機扭轉(zhuǎn)局面。
有一首歌叫《沉默是金》,其中一句歌詞說:“是錯永不對,真永是真。任你怎說安守我本分。”安分守己的人知道沉默的可貴,特別是在喧嘩的人群中,沉默的人自有一種氣度,讓人不敢小覷,不愿生疑。如果能夠守住內(nèi)心的堅持,不隨波逐流,不人云亦云,凡事有自己的原則,久而久之,沉默就會令人信服,令人尊敬。不必在乎外界環(huán)境的苛刻,用靜與默當(dāng)作保護自我的盾牌,足可抵御外界的真真假假,保持內(nèi)心的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