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中篇精選集)》是一本抗戰(zhàn)系列小說,《生存》是寫于《生命通道》《五月鄉(xiāng)城》之后的,比較而言,《生存》寫了戰(zhàn)爭中的人,寫了戰(zhàn)爭中人的狀態(tài)。人無論面對多么神圣多么重大的事情,生存總是首要的。
尤鳳偉,1943年生,山東牟平人,作家,原青島市作協(xié)主席。1976年開始發(fā)表作品。寫過戰(zhàn)爭,寫過土改肅反,又從歷史煙塵轉(zhuǎn)到對現(xiàn)實的強烈關(guān)注。著有短篇小說《遠去的二姑》《蘋果》,中篇小說《生存》《小燈》《中山裝》,長篇小說《中國一九五七》《泥鰍》等。根據(jù)其中篇小說《生存》改編的電影《鬼子來了》獲戛納電影節(jié)評委會大獎與日本每日電影大獎等。
前言
生存
生命通道
五月鄉(xiāng)戰(zhàn)
諾言
泱泱水
不要問為什么
秋的旅程
《生存(中篇精選集)》:
問完了周若飛口供,天就快晌了。趙武他們無法證實得到的情報是否屬實,無非是據(jù)點里鬼子、二狗子多少多少,迫擊炮、機關(guān)槍、三八大蓋多少多少,孫一更做了記錄。審完周若飛再回頭審小山,小山卻頑固對抗,什么也不說,只得作罷,留待以后再審。
這時,審人的和被審的肚子都在咕咕叫。 吃飯就遇到了麻煩。 莊稼人在冬閑時一般不吃早飯。這不是風俗習慣,更不是養(yǎng)生之道,只為了省糧。按說省糧最有效的方法是扎起脖梗不吃,可老不吃就要餓死人,于是莊稼人就將自己調(diào)理在吃與不吃的半死不活之間。這其實很難掌握,許多人家就因沒掌握好提前斷了頓,日子就被逼到討飯、逃荒、死人這條絕路上了。
只因趙武沒有吃早飯這種意識,兩個俘虜也就沒吃早飯。審訊之后,俘虜被關(guān)進東廂房里。那是一間磨房,他們用鐵鏈子將俘虜和石磨連在一起。這是一個笨且有效的辦法,只要俘虜不能將上千斤的石磨拖跑,逃就沒有指望。一切停當后,除留一個民兵在院里站崗,其余的人都回家吃飯了。趙武也回屋做飯。
趙武過的是一種很苦的日子,老婆于兩年前病死,沒再續(xù)弦,八歲的兒子送到鄰村的丈人家撫養(yǎng),一村之長就成了“孤家寡人”。
午飯現(xiàn)成,在鍋里熱熱就成,這是趙武幾天前做的一鍋地瓜面摻蘿卜纓雜和飯。他總是做一鍋吃上好幾天,一為省事,二為省些火。他將飯熱了,盛了兩大碗端進磨房,放在磨盤上讓兩個俘虜吃。鬼子小山狐疑地朝碗里黑乎乎的東西看看,大概沒看出個究竟,就端碗吃起來。不待咽下,就吐了出來,隨之瞪眼朝趙武嗷嗷直叫。趙武一時不明就里,遂問周若飛.周若飛便如實相告,說小山嫌飯不好吃,說是豬狗食。趙武聽了火沖頭頂,大罵鬼子小山是狗雜種,說老子能吃他個狗日的俘虜?shù)共荒艹裕【瓦@,愛吃不吃!告訴他,不吃就等著餓死!周若飛后悔不該把小山的話原樣翻給趙武聽,惹他發(fā)了怒。接受這個教訓,他就不將趙武的話原樣翻給小山聽。他嚴肅地勸告小山,今年這一帶遭災,眼下又值青黃不接,糧食奇缺,村里家家都吃這種粗食,沒好的給咱們吃,為了活命只能將就。而小山卻死硬到底,堅持不吃。并放賴似的躺倒在草鋪上。趙武鐵青著臉問周若飛吃不吃,周若飛忙說他吃。
這頓飯趙武沒吃,他被小山氣得肚子疼。他這是頭一遭和日本鬼子打交道,以前曾聽人說這些畜生很各色,難斗難纏,這遭他領(lǐng)教了。可氣的是他們做了俘虜還不服軟,還和你作對,真他媽該殺該剮! 石溝村是一個小村,小得沒被繪人任何一本地圖冊里,于是就被以地圖為指南的軍事忽略。如果不是土地貧瘠,這里就真的是一個世外桃源。從天空向下看去,石溝村像一把泥瓦匠的瓦刀,刀刃向北,砍向村后那座不高的山崗。只是總沒砍得出去,長久的閑置就使它蒙上一層鼠皮顏色的銹垢,在冬日下顯得一無生機。
趙武亦是一無生機地走在村街上,臉上的顏色比鼠皮也差不了多少。街上空蕩蕩的,不見一個人影兒,甚至連一樣會喘氣的東西都不見。自日本俘虜押在村里的消息傳開(消息擴散得如此快,令趙武深為擔憂),村子就像是一個人突然間病倒,懨懨地,沒了精神。家家戶戶都有種大禍臨頭的感覺,惴惴不安。
上歲數(shù)的人嚴厲約束住自己的兒孫晚輩,不許他們出去招惹是非,不到萬不得已不許出門。大家普遍在心里埋怨趙武,怪他不該將禍種引進村里。既然鬼子沒來招惹過石溝村,就算老天保佑了,何苦再沒事找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