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的執行力,超越“人手”階段
怎么從“人手”升級為“人才”?
如何從人手升級為人才,這是每一個職場人都關心的問題,只有解決了
這個問題,你才能在職場上“步步高升”。其實這個問題并沒有一個十分清晰
的答案,每個人都需要面對不同的問題才能保證自己在職場上不掉隊。作為
一個過來人,我想說的是,人才不是誰都能當的,但是人才是從每一個人手
里成長出來的。
我常跟年輕人說,成為人才最好的方法就是待在人才堆里,那些人才會
言傳身教地讓你知道人才原來是這樣的,人才應該這樣做事情,人才應該這
樣處理問題,人才應該這樣成長。在一個公司里,特別是大型公司,往往有
怎么從“人手”升級為“人才”?
各式各樣的人,也有各式各樣的人才,你只有用自己的眼睛仔細辨別,用自
己的頭腦仔細思考,才能夠選中值得學習的對象。還應當記住的是,不管公
司里其他的人在干什么,你應該一直在工作,這樣你才能進步,才有一絲成
為人才的希望。因為人才不是大忽悠,不管是滔滔不絕型的大忽悠、季春生
型的大忽悠還是導師型的大忽悠,各種各樣的大忽悠,無非是利用人性中固
有的弱點:貪婪。只要你不貪,就可以保證不被這些大忽悠所忽悠。記住,
要成為人才,必須遠離這些大忽悠。
與此同時,你還必須遠離墻頭草,這種職場兩面倒,只會讓你變得圓滑
世故,久而久之,便成為領導眼中的職場“隱形人”。隱形人有多苦惱,只有
當事人才知道,不做隱形人就只有生死突圍,這時候你就會后悔當初不該接
近墻頭草。
在職場中,除了遠離應該遠離的人,想要成為一個人才,還必須用心干
活,有一點匠人的精神。在工作中,再小的細節也需要你用十分的努力去重
視,只有重視細節,你才可能成為決定成敗的人。通過不斷對細節的打磨,
你會不斷提高自我認識,加強自我學習,最終實現自我領悟。
本章繼續小A的職場之旅——
在人手中成長為人才
有人傲嬌、有人呆萌,你要踏實干活
順利經過了半年績效考核,小A得償所愿,不僅工資翻了一倍,還成為
公司精英部門中的一員。進入新部門,小A深深地體會到新同事們都和過去
的同事不一樣。
首先,從穿衣打扮上就不同。過去在初級部門時,同事們穿著都很隨
意,張揚自己的個性,有嘻哈風格的,有哈韓的、哈日的、哈爾濱的,有英
倫風的,有美式的,有運動風的,有殺馬特的,有無印良品性冷淡風格的,
有“綠茶婊”風格的,還有“學生風”的,總而言之,整間辦公室就像群魔
亂舞一樣。每個人的個性融合到了一起,卻給人一種想要嘔吐的感覺。反觀
如今的新同事,他們曾經可都是從“人手”的群體中脫穎而出,才來到這個
部門的。但是,小A卻從他們的穿衣打扮上看不到任何“個性”的表現。
男同事一水兒都是干凈大方的襯衫加工褲,做工考究,不凸顯自己,只
是在細節上有小心思。看起來每一位男同事的穿著都差不多,但細瞧又都不
同。他們就像一個部隊,每一個人都穿著幾乎同樣的衣服,但又可以用不同
的細節表示自己的與眾不同。女同事的選擇多一些,也更時尚一些,也與過
去部門的女同事那些嚇死人的打扮不同,新部門的女同事們很明白穿衣服最
重要的不是流行什么就穿什么,而是穿那些能遮住自己缺點的衣服。有的人
屁股大,就總是穿各種款式的長衫,可以蓋住屁股;有的胳膊粗,就從不穿
無袖套裝;大腿粗的,就穿長裙;小腿粗的,就穿褲子。另外,新部門女同
事的化妝風格也和過去的女同事非常不同。過去的女同事,總是把自己化妝
成花枝招展的樣子,臉粉粉的,眉毛細細的,睫毛彎彎的,或者臉上還會有
些閃亮的小點點,完全不像職場上的職業女性。新部門的女同事就完全不同
了,她們的化妝重點主要是讓自己的皮膚顯得白皙,白是最重要的,尤其是
職業女性,經常會有加班和睡眠不足的情況發生,一般來說第二天臉上就會
出現水腫或者黑眼圈的現象,這一點比男人要嚴重得多。用了那些價格不菲
的化妝品,可以讓職業女性一整天都看起來精力十足。
另外,小A還發現,新部門的同事比過去的同事都更懂得如何生活。在
新部門里,小A不再是唯一一個騎車上下班的職員,也不是唯一一個中午出
公司散步的人了。在這里,每一個人都對生活有自己自由獨立的看法,每
個人都按照自己最舒服的方式工作和生活,而且,他們的效率還非常高。小
A不禁感嘆,過去自己是原部門效率最高的,現在在新部門里都快成為效率
最低的了!如果換作別的什么人,也許就會經受不住壓力,變得自暴自棄,
但小A絕不是這樣的人,他通過自己的努力,已經在從“人手”升級到“人
才”的路上了,絕不能就這樣放棄,小A常把自己比作《圣斗士星矢》中最
弱的青銅圣斗士,要像青銅圣斗士們那樣,雖然底子薄,能力弱,但憑借自
己的努力也是可以戰勝白銀圣斗士和黃金圣斗士的!
雖然目前同事們的工作能力都在自己之上,但小A并沒有嫉妒他們,而
是在工作上遇到問題時都向新同事們請教。另外,小A還在暗中偷偷學師,
看比自己出色的同事是如何和客戶打交道的,看比自己出色的同事遇到問
題時是如何處理的,看比自己出色的同事是如何安排自己工作的。一段時間
下來,小A已經把不少別人的經驗變成自己的了,這對他的工作有很大的幫
助。這段時間里,他感覺自己就像金庸小說中的男主人公一般,總可以從各
路各派的高手身上得到真傳,東學學、西學學、南學學、北學學,眼看著短
時間內自己的工作能力就漲了不少,這讓他感覺很受用,每天工作的心氣兒也
就更高了。這是一個良性循環,學得多,導致能力提高得快;能力提高得快,
會讓心情變得好;心情好了,學得就更多。長此以往,小A就追趕上了同事們
的步伐,在新部門里得到了同事們的一致好評和尊重。(還記得小B嗎?此時
他還在最基礎的部門里被當做“人手”使用,在三年的合同中煎熬著呢。
隨著自己能力的上升,小A也開闊了自己的視野,讓自己上升了一個臺
階,看得明顯更遠了。小A現在距離脫下“人手”的標簽,升為“人才”已
經很近了。但就是在這一階段,小A卻遇到了自己的瓶頸。他感到自己無法
再從周圍同事身上學到新東西了,這時他不知道自己還能如何提高了。甚
至,他還能發現周圍同事們身上的一些問題了。
撒嬌賣萌,寸步難行
小A在平時的工作中首先發現的就是女同事的撒嬌和賣萌,這是最叫小A
受不了的。首先咱們就來說說撒嬌。
“撒嬌”這個詞,可以說是職場上唯有女性才會用到的招數(當然,少
數僅身份證上顯示性別為男的“男人”也會使用這招,想想就想吐。,也
是難度最大的一種旁門左道。熟練這一招數的職業女性幾乎都被一種思想洗
了腦,那就是女人在職場上一定要懂得示弱,一定要扮作一臉天真,如果樣
貌姣好就更上一層樓,能獲得所有人的幫助,尤其是男性朋友;如果職業女
性做起事來十分認真,一五一十,別人就會說這個女人像男人一樣,那么這
個女人在職場上就會寸步難行。
真是天大的諷刺啊。全球的職業女性都在為男女平等努力著,作為男
人,小A也非常贊同女性為了獲得合理的權益所做的一切。但是,就是這些
平時高喊男女平等的女性,在職場上卻在做著有損這一立場的事情。利用男
性認為女性柔弱的心理來算計男性,使用假純潔、撒嬌的方式來讓男性替自
己完成自己沒有能力做好的工作,不僅如此,還把這樣的行為上升到“在職
場上撒嬌是正!钡母叨,不容置疑。這樣的女性,真的是給廣大在事業上
想要有所建樹的職業女性臉上抹黑。
按照這些“撒嬌分子”的話說,最見功底的就要數對客戶撒嬌了,小
A最見不得的就是女同事對客戶撒嬌的樣子。做業務的都知道,想要簽一筆
好價錢的訂單有多不容易。往往一名業務員要身經百戰后才能磨煉出一套成
功率較高的談判技能,適當的恭維,不容置疑的底線,實際困難,與互幫互
助,這些都是商業談判上重要的步驟。不過,一些職業女性有損女性形象的
撒嬌行為,卻玷污了整個商業談判的模式。小A就曾見到自己的一位女同事
在和客戶談判時撒嬌的場景。女同事用嗲嗲的聲音說道:“劉總,您吃肉,也
要讓我這么一個弱女子喝口湯嘛,您要是不給我喝,我可要從您嘴里面搶肉
肉吃了哦!”這種曖昧的話讓小A直接一哆嗦,冷得雞皮疙瘩起了一身,更何
況那位劉總了,直接防線崩潰,連聲說好好好,好好好。如果有人說,為了
生存,這樣的做法無可厚非,那我也無話可說。讀者們可以仔細琢磨琢磨,
如果一切的商業談判都變成了這個樣子,那么公司為什么還要從本科生、碩
士生、博士生中選拔業務員呢?直接從夜總會挖人就行了!
那些熟練運用撒嬌招數的職業女性還會在網上搜索一些相關的秘笈,好充
實自己這一招數的不同招式。她們就撒嬌的尺度、技巧、時機、方式、語言都
要綜合考慮在內,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不說下流話,但又要把普通的字眼
說出曖昧和諂媚的味道來,這不是每一個下作的女性都學得來的,而但凡有了這種
“天賦”,這個職場女性就會被同僚們尊稱為職場上的“霹靂嬌娃”,并冠以性感、
機智、勇敢這樣不嫌害臊的辭藻來贊美她。這真可謂是職場亂象中的一幀啊。
這幾年,網絡流行語中出現了一個叫“賣萌”的詞,意思就是故意裝可
愛,以此打動別人。職場上,除了曖昧不明的撒嬌之外,“賣萌”也成了職業
女性獨有的一種潛規則。更有甚者,已經將這種伎倆上升為學說,在網上發
文,引來無數職業女性圍觀,真是不知該說什么好了。文章中提到職場潛規
則中賣萌需要很高超的“技術”,“萌”,現在不僅僅是指可愛、賣萌,它從漫
畫中走來,進入到了職場中。還說職場中的“萌”其實是一種解壓方式,也
是一種生活態度,賣萌越來越受到白領的喜愛。一些職場新人更是“無萌不
歡”,把剛走出校園的那種萌勁也帶入工作中來。
其實,賣萌只是女性征戰職場的武器,是為了掩飾自身能力低下所表
現出來的一種避重就輕的狀態。我不否認,在男員工較多、女員工男性化的
公司里,一個長得挺好看又會撒嬌的姑娘,會很容易獲得眾人的憐憫之心與
包容之情,只是,那些喜歡賣萌的職業女性卻常常忽略了度的問題。凡事皆
有度,不可能有男同事可以一直替賣萌女同事收拾爛攤子的。這就是職場,
說男女平等也好,不平等也好,最終都要拿業績說話。為了在事業上有所成
就,男性在職場上真刀真槍地拼殺,女性也應該如此,無限放大所謂的性別
優勢,只能暴露自己能力的不足。所以,與其費盡心思求人包容,倒不如擺
正姿態,讓自己真正地強大起來。否則,無論是賣萌還是撒嬌,這樣的職業
女性都只會讓人作惡。
職場大忽悠的生存之術
經過一段時間的成長,小A對職場漸漸有了自己更深刻的思考,他發現
有一些同事其實工作能力并不像他想象中的那么強,甚至可以說是很弱也
不為過,但每一次重要的工作卻又能保質保量地做完,讓他覺得非常不可
思議。小A心想,難不成這些同事都是高手,不顯山不露水,關鍵時刻才見
真章兒?但似乎又并不是如此。小A決定私下里偷偷觀察,弄明白這其中的
“奧秘”。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小A終于掌握了這些看上去能力不足的同事
為何能出色地完成任務的真正原因:大忽悠,嘴皮子說得一套又一套。
如果說忽悠也是一種技能的話,那么小A的周圍就有幾個忽悠界的天
才,忽悠的本領幾乎可以和趙本山在小品中的表演相媲美。當然,我所說的
忽悠是一個中性詞,沒有褒義,更沒有貶義。忽悠并不犯法,更不是犯罪,
忽悠是誠信與欺騙中間的灰色地帶,這片灰色地帶非常巨大,也非常模糊。
在職場上,幾乎我們所有人都有落入忽悠的灰色地帶中的危險。當你還是一
個“人手”的時候,很少能感覺到忽悠在職場上的影響力,因為你只是個
“人手”罷了,沒有利用價值,所以,那些擁有忽悠技能的人沒有必要忽悠
你,你還不配被忽悠。
不過,隨著你的能力提升,慢慢地,從一個“人手”變到“人才”的
過程中,身份變了,價值也變了,這時,你就會發現開始有人忽悠你了。很
快,你就會發現,原來“上層”的工作生活中充滿了忽悠,仿佛哪里有空氣
和水,哪里就會有忽悠的存在。更不用說在職場這個江湖一般的地方,你的
身份越高,獲得的機遇越多,四周就越會充滿各種誘惑和陷阱,大忽悠就在
暗中看著你,在我們不知不覺中,他們已經將我們鎖定,找準時機就會拿你
下手,等我們意識到的時候,可能寶貴的職業生涯已經被這些大忽悠拐跑
了,走了十八彎的路,讓人后悔不已。
小A的周圍就有幾個大忽悠。其中一個是滔滔不絕型的大忽悠,他最顯
著的特點就是口才特別好,講起話來滔滔不絕,所以小A盡量不去主動和他
說話,否則說著說著就會變成這個大忽悠在長篇大論,完全不容別人打斷,
可以洋洋灑灑地胡噴一下午。雖然小A覺得這種人非常討厭,但是他的工作
卻進行得很順利,不少客戶都被他忽悠了,因為他可以熟練運用中文語言上
的多種技巧,用吐沫星子淹死人,僅僅幾分鐘的時間便讓客戶失去了自主
的判斷能力,掉入他的陷阱,和他簽訂單。聽這樣的人和客戶談業務或是打
電話,小A眼前常常會出現一副演小品或者說相聲的畫面。換作別人,也許
會覺得這種大忽悠是個奇才,可以為公司贏得很多利益,但是小A并不欣賞
他,覺得他這樣的嘴皮子功夫只算是撈偏門,不算真正的業務精,事后也
會給自己帶來很多麻煩,有不少客戶一開始被忽悠了,但是后來發現事情
不對,來公司里投訴,也不是一次兩次的。雖說這個大忽悠每次都能逢兇化
吉,但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的呢?
小A不光是不欣賞這樣的大忽悠,還會假設自己是他的客戶,思想如
何可以破解他的忽悠神功。沒多久,小A就總結出了一套對付他的方法:首
先,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注視著對方,裝作仔細聆聽的樣子,任他胡說八道,
點頭稱是,但是心思卻放在自己要講的話上。如果對方道行太深,自己招架
不住,完全可以說今天還有事,過幾天再說,然后拔腿就走。惹不起,躲得
起嘛。一定要記住,遇見能說會道的人,一定不要被他的思路帶跑,也不要
輕易地做決定,因為經歷了大忽悠的信息轟炸,再強大的大腦也會蒙圈,幾
乎無法作出正確的判斷。所以,面對這樣的人,一定不要聽他在說些什么,
而是要看他究竟做了什么。絕對不能有僥幸心理。
不貪是大忽悠的克星
另有一種大忽悠是小B型的加強版。他和小B的思維方式一樣,但因為
在某些方面很有天賦,所以在事業上比小B成功得多,但終究是有著不正確
的價值觀和做事方法。這種人比失敗者強,但也僅僅是如此,想要成為成功
人士,簡直是門兒也沒有啊,因為路就是錯的。這類人的特點是他們對于業
務知識非常精通,對社會的看法非常世故。他們可以對所有新的商業模式和
發展前景做出獨具慧眼的、十分深刻的、自信滿滿的分析,但其實那些分析
不過是從其他書本中借來的罷了。客戶沒有看過那些書,還覺得遇見了奇才
呢!另外,他們對所處行業中的龍頭老大看似也有很深的了解,哪個老板是
怎么發家的,哪個老板背后有什么關系,哪個老板有見不得人的事兒,這一
類的大忽悠全都知道,并且喜歡侃侃而談。小A就見過一個這類的大忽悠,
一天會見5個客戶,和每一個客戶聊天時說得幾乎都是同樣的話,完全就像一
個演員!客戶上套了,當大忽悠說得正帶勁兒時,他們仿佛看到了未來的李
嘉誠和喬布斯似的,恨不得馬上就簽訂單。通過平時的聊天,小A發現這一
類的大忽悠和小B一樣,早就說要自己出去下海創業,卻只是動嘴皮子不動
屁股,問他們為什么,他們就只是笑而不語。沒幾年的工夫,這些人的頭發
就會一天比一天少,身體也會發福,成了馬路上常見的那種大叔,一輩子的
級別也就到這里了。
小A總結出面對這種人時的策略:和他們交談時絕對不要認真,要把會
面當作一次采訪,把自己當作記者,去采訪精神病患者,把他們所說的都當
作八卦新聞。同時,你可以帶著戲謔的態度和這種人聊天,聊聊最新款的數
碼產品,聊聊奶茶妹妹和劉東強,聊聊蘋果手機未來的發展,嘗試自己是否
能夠把別人的思路帶跑,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還有一種大忽悠,是季春生型的大忽悠。還記得《我愛我家》中葛優
客串出演的大忽悠季春生嗎?他號稱自己發明了一項新的技術,可以點水成
油,用了他的技術,海水就能被制成石油,無奈沒有得到有關部門的重視,
才淪落到行乞的地步。在電視劇中,季春生忽悠的謊言立刻就被揭穿,但是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個小季春生還在拿這種不著邊際的謊言忽悠人呢。這類
忽悠的特點有三:其一,一定是號稱他的想法獨一無二,按照他的想法來實
施的話就會給行業帶來突破性的技術,為民族工業的發展作出巨大的貢獻,
一副“下一屆諾貝爾獎得主,非我其誰哉”的嘴臉;其二,是逢人就說,并
且利用互聯網廣泛散布自己的謊言,不斷炒作自己,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以
獲得暗地里的利益;其三,雖然廣泛散布這些信息,卻絕口不提他的具體想
法,并且以保密為借口,故作神秘,凸顯出自己高人一等的樣子。這明擺著
是在等人上鉤,此時如果真的有二傻子信以為真,特意請教大忽悠,就等著
上當受騙吧!
碰巧,小A在一篇名為《職場上如何防止忽悠和被忽悠》的文章中就看
到了類似的大忽悠,作者寫道:
我去年碰到過一個河北的企業家,號稱發明了一種革命性的
潤滑油產品,正在尋找合作。但是到底什么樣的產品,人家就是不
說,說那是機密,反正就是告訴你:這事情要是成了將制造一大批
富翁。言外之意就是,你別問那么多,跟哥干將來必然是吃香的喝
辣的。還有一個“企業家”,也是號稱發明了什么新技術,然后把商
業模式說得讓你無法挑剔,恨不得立刻投奔大哥。
有時候這類忽悠很難識別,因為他們中的有些人確實會有自己
的事業基礎,所以讓你對他們很信任。并且他們也會表現得比較大
方,甚至很誠懇,該花錢的時候花錢,讓你覺得挺靠譜。但是本質
上他們還是在忽悠。他們壓根兒就沒有真正的產品,即使有也被吹
得天花亂墜。這些人或許是為了忽悠到國家的扶持,或者是擴大影
響力,總之都別有目的。
總之,千萬不要指望這些人可以帶你玩,他們只會利用你,絕
不會帶你玩的。
你只要相信一點便可免疫:技術創新是有客觀規律的,絕不會短時期內
出現革命性的突破,即使有也不會在中國發生,即使在中國發生了也不可能
輪到你去攪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