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固山以險峻稱,因三國故事和古代名人吟詠而名揚千古。《北固山游記選》精選北固山游記28篇,作者多為歷代名家。每篇游記之后,多加上作者介紹、文章解讀和注釋,方便讀者了解相關背景知識。
記甘露李文饒事
游北固山記
游居柿錄(卷三節選)
紀游
游北固山記
北固山題名記
游北固山記
游金焦北固山記
游北固山記
登北固山
自怡軒楹聯剩話(卷二節選)
游北固山記
京口三山(《清稗類鈔·名勝類》節選)
游北固山記
京口漫筆(節選)
重游北固山甘露寺記
北固山甘露寺
焦山北固山游記(節選)
北固與金焦(節選)
獨游北固山
鎮揚游蹤(節選)
三山五泉話鎮江
北固亭——江南隨得筆
北固閑話
北固山新景
鎮江簡史(選段)
蒼涼試劍石
北固山賦
附錄:北固山景區景點介紹
《北固山游記選》:
在山下面臨江邊,還有一座觀音洞,坐在這洞前,可以很清晰地聽著洶涌的江濤,一浪一浪打襲岸邊的響聲。從這些響聲里,送走無窮無盡的歲月,掩沒了人世間一切的紛擾塵囂。再仰起頭看那瀕臨江邊的峙巖峭壁,藤葛之類和些雜樹,生在那深褐色的石壁縫里,更饒古意。
(民國三十七年三月四日)狠石猶存事可尋看過三國演義的人,到鎮江都喜歡跑跑北固山的甘露寺,因為誰都知道劉皇叔甘露寺招親的故事。至今游人到甘露寺來,還是依照傳說胡亂地指點某處是“相婿樓”,某處是“孫夫人梳妝樓”,說得活靈活現,而對于寺后的一只石羊卻莫明其來歷;這石羊,在當日倒確是與孫劉有點關系的。
甘露寺多景樓后面,在那條通上“江山第一亭”的長廊上,有一只石刻的羊,羊身上刻有“狠石”二字,這就是石羊的名稱。石羊四腿作跪伏狀,砌在一方傳臺上,頭向大江,尾部對著寺墻;游客們誰從那里經過,都喜歡在它身上撫摸,或者再騎上去玩玩,尤其是孩子們最愛爬上去。但卻很少人知道這是什么玩意。
據說,當曹操率領八十三萬大軍下江南之際,諸葛亮往江東時,曾與孫權騎此石羊上,共同討論抵抗曹操計劃;但有的傳說則說是劉備到江東與孫權騎此石羊論拒曹操,究竟是諸葛亮還是劉備,卻無法決定。
明人龐時雍有一篇《很石亭記》說:“……漢諸葛孔明與孫仲謀共議破曹瞞之計,曾據此石,后人因名很石。唐羅隱宋蘇文忠俱有詩。……建寧置匾,曰‘武侯遺石’。……”則很石之上還曾有過一座亭子的,但現在亭子卻沒有了。蘇東坡游甘露寺詩序云:“寺有石似羊,相傳謂之很石,諸葛孔明坐其上,與孫仲謀論拒曹操。”詩有謂:“很石臥庭下,穹窿如伏羱。緬懷臥龍公,挾策事雕鉆。一談收猁子,再說走老瞞。名高無遺想,事往徒留觀①。……”這都是說諸葛亮與孫權據很石上論拒曹操的。
宋人蔡居厚《寬夫詩話》謂:“甘露寺有塊石,狀如伏羊,形制略具,號很石;相傳孫權嘗據其上,與劉備論拒曹操。”蔡居厚并又引一首唐人羅隱的詩為證:在石羊后面的寺墻上,嵌有一塊石板,上面就是刻的羅詩,“紫髯桑蓋此沉吟,狠石猶存事可尋。
漢鼎未安聊把手,楚醪雖美肯同心?英雄已往時難問,苔蘚何知日漸深。還有市塵沽酒客,雀喧鳩聚話蹄涔。”這塊石板,今日已不見了,石羊后面寺墻上嵌的石板,乃是《重修多景樓碑記》,并未提到石羊的話。根據此詩,則“紫髯”當是孫權,因孫權是具有碧眼紫髯的異相的。“桑蓋”則指劉備,蓋劉備系河北涿縣樓桑村人氏,其村夙有高大茂盛之桑樹一株,遙望之如車蓋;劉備在幼年與群兒嬉戲時,曾說過“我為天子,當乘此車蓋”的話。羅隱是唐末人,時代較蘇東坡為早,照理所說的應更為確實,不過三國時代的故事,到唐代時已經流傳得很多而且很紛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