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亮心燈:—個班主任的心育歷程》站在一個從教25年,從事班主任工作20年的一線教師的立場,從心曲篇、樹人篇、尋根篇、立魂篇等角度,從工作經歷、實踐感悟、學習成長、蛻變提升、科研發展等方面,詮釋班主任工作的積極意義與藝術智慧。《點亮心燈:—個班主任的心育歷程》以人為本:沒有人本,就沒有育人的內涵。詩意棲居:沒有詩意,就沒有動人的氛圍。生動案例:沒有案例,就沒有感人的智慧。情理交織:沒有思考,就沒有潤人的思想。生命關照:沒有呵護,就沒有暖人的靈魂。
董雪梅,1972年生,上海南匯人。1990年6月,從上海市第六師范學校畢業,先后在上海市南匯彭鎮中心校、南匯彭鎮中學、南匯第二中學任教。曾榮獲“區德育十佳”、“上海市園丁獎”等;五次獲得區教育局“記功”和“記大功”榮譽;分別榮獲區班主任基本功大獎賽、區語文教師基本功大獎賽、區班主任優秀事跡演講、區師德征文、區師德師愛小故事表演一等獎;參加區教育局舉辦的“師德內涵與師德建設”師德論壇演講獲得好評;參加上師大中文專科和本科的學歷進修;參加上師大“德育管理”研究生課程班培訓,被評為優秀學員;多次應邀對校級、區級、市級的班主任做專題講座;先后成為區班主任中心組成員、區德育骨干教師,區德育學科帶頭人;撰寫的論文《尊重差異,促進發展——城鎮初中學生差異性教育的實踐研究》、《讓信件成為網絡家校互動的橋梁》、《一個“華麗的轉身”背后》、《學校心理咨詢與指導在學生整體素質提升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思想理論教育》、《大眾心理學》等刊物上發表。合作完成“學校教育環境影響初中生心理品質的實踐研究”、“小學班級主題教育課的理論和實踐研究”、“中小學班主任利用網絡開展家校互動的現狀調查和實踐研究”、“玩商,一個青少年成長繞不開的話題”、“財經素養教育:走向課程的途中”等課題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2009年12月,評上“中學德育”高級職稱。先后參加“上海市優秀班主任”、“上海市中小學骨干教師德育實訓基地”、“全國萬名中小學優秀班主任”、“上海市中小學德育學科教師培訓者”、“上海市德育名師基地”、“優秀青年教師成長助力研修國培計劃”培訓。
序
序二
前言
第一部分心曲篇——“播灑陽光,潤澤生命
第一章溫暖記憶,收獲春色滿園
18年的溫暖記憶
幸福的教師節
孩子,讓我握緊你的手
用生命潤澤生命
孩子,前進路上你并不孤單
孩子,別哭!
禮物——致我“外地班”的孩子們
第二章 教育思考,呵護生命成長
捐贈天堂
和一個女生之間的對話
一個“華麗的轉身”背后
一個蘋果的故事
1+1+1=?
一年一度的教師節
愛,能讓心靈充滿陽光
第二部分育人篇——“詩意棲居,丈量人生
第三章班級文化,營造育德氛圍
人人都是可塑之才
讓班級成為詩意棲居的樂園
播下希望的種子,讓夢想發芽
除了愛,還是愛!
陪伴成長
開學第一天
小小短信,傳遞真情
愛,是最好的教育——見實習班主任培訓有感
第四章主題教育,提升教育藝術
長大后我就成了你
唱響心中的歌
讓青春揚帆遠航
讓生命之花綻放
我們的故事,未完待續
撐起“夢想”的藍天
初三生活苦樂說
含著“淚”微笑——一堂主題教育課的n次反思
……
第三部分 尋根篇——“激情人生,飛揚生命”
第四部分 立魂篇——“情理交織,升華生命”
跋:探尋教育的本質
后記:又到梅花飄香時
《點亮心燈:—個班主任的心育歷程》:
孩子,讓我握緊你的手
新一屆二中學生三天的軍訓活動開始了。在一群嘰嘰喳喳的孩子當中,我發現了一個沉默寡言的身影,她不善言辭,她沒有好朋友,她喜歡獨來獨往。第二天晚上,根據活動安排,要去操場看一場露天電影,孩子們興致勃勃地離開了宿舍,唯獨她,愁眉緊鎖,用雙手捂著肚子,說自己胃痛發作,去不了了。我安慰了她幾句,讓一個學生留下陪同,就組織學生前去觀看電影。電影看到一半,陪同的學生匆匆趕來,說她痛得難以忍受。所以,我上氣不接下氣地來到宿舍,看她蜷縮在床角落里,一副瑟瑟發抖的模樣,憐憫之情油然而生。這么小的孩子就得了這樣嚴重的胃病,往后的日子可怎么過呀?事不宜遲,我撥通了她媽媽的電話,電話那頭,除了焦急,就是無奈。我的心緊縮了一下,勸她服下了事先準備的藥物,陪她坐了很久。
在一次課堂作文中,她提到了她的爸爸,讓我大為驚訝的是,她的爸爸因為參與販毒而被關進了監獄,父母也因此離了婚。這件事給她幼小的心靈蒙上了陰影,文章幾乎全篇都是“我恨我爸爸……”我原先準備教學生——學會如何欣賞同學作文,但看到這樣的生活經歷,覺得這件事情不便讓班級里的同學知道,以免本來就很脆弱的她遭受更大的情感創傷,所以,我在她的作文后寫下:“忘掉所有的不快,把秘密隱藏起來,做個自強不息的好孩子。”然后,悄悄地把作文送到她的手中。
沒想到,一個的平凡柔弱的生命竟會遭遇如此不幸,我覺得很有必要對這個孩子進行一次家訪。一天放學后,我騎上自行車,帶著她來到了她家。一路上,我們聊了很多,她的爸爸,她的媽媽,她的家。上了一道仄仄的樓梯,打開一道沉重的鐵門,映入眼簾的是一張簡陋的大床,旁邊是一個破舊的沙發,小桌子上凌亂地堆放著一些物品,顯然,這個家庭日子過得非常艱難。聽她媽媽介紹,自從她爸爸入獄以后,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由于她文化水平不高,只能做些幫人看店之類的活,每月早出晚歸也只有七八百元的收入,除去必要的生活開支,負擔孩子的學雜費已是捉襟見肘。見到如此景象,我暗暗告訴自己:一個孩子也不能落下,越是家庭困難的學生,越是需要我提供幫助。
有一天,放學后,天下起了大雨,看著無助的她翹首以盼的身影,我給她攔下了一輛出租車,囑咐司機把孩子送到家門口,沒想到,第二天,孩子拿來了車費,說是一定得還給老師。我心里百感交集,為這個可憐的孩子,也為這個懂事的孩子。以后,她還主動承擔起了每天為教室開關門窗的任務,事情雖然渺小,卻是意義非凡,因為,她勇敢地走出了第一步,她開始以實際行動融入這個由五十個兄弟姐妹組成的大家庭,從此她不再孤獨、不再無助。
新學期又開始了,我為她支付了一個學期的午餐費,希望她中午能在學校用餐,這樣可以免去來回奔波的辛苦,但她執意不肯,說是回家吃飯來得及。我看到她瘦弱的身影,有時真的很想盡我所能地幫助她。中秋節到了,我準備了一盒月餅,放學時,悄悄塞給她,讓她帶回去,和媽媽一起嘗嘗。因為她的媽媽每天工作到很晚才能回家,太忙太累,無暇顧及她的學習,本來不很理想的成績更是每況愈下。看到她學得這么吃力,我提出讓她住到我家。~方面,可以免受每天晚上一個人在家的孤獨和寂寞;另一方面,我的女兒正讀初二,可以輔導她的各門功課。我回家和家人一起商量,得到了他們的全力支持,可是當我問及她的意愿時,卻遭到了拒絕。究其原因,是她媽媽覺得太過意不去了,不好意思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