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清教神壇到福利國家 美國工作倫理的演變》闡述了:現代美國社會的工作倫理是建立在新教工作倫理之上的,其演化過程大致經歷了四個主要階段:第一階段是殖民地初期到18世紀中葉“大覺醒”運動結束,屬于清教工作倫理。第二階段從18世紀中葉到內戰(zhàn)結束,清教工作倫理完成其去宗教化,確立了以追求個人經濟成功為目標的工作倫理。第三階段從內戰(zhàn)后到20世紀20年代,即傳統(tǒng)工作倫理初遇挑戰(zhàn)的階段。
第四階段從羅斯福新政到現今,這是傳統(tǒng)工作倫理的顛覆期,以福利國家的確立與發(fā)展為標志。
總序:探究文明的活力
導論
第一章 工作、財富與上帝
第一節(jié) 為上帝而工作:清教工作倫理概述
第二節(jié) 教會的角色:工作概念回溯
第三節(jié) 韋伯命題:百年爭議
第二章 工作、地位與成功
第一節(jié) 告別神圣:清教工作倫理的世俗化
第二節(jié) 一個時代的聲音:本杰明·富蘭克林
第三節(jié) 從娃娃抓起:兒童文學的作用
第三章 勞動異化與工作倫理的改變
第一節(jié) 工業(yè)革命的興起與勞動的異化
第二節(jié) 為競爭正言:社會達爾文主義
第三節(jié) 福利國家的萌芽:進步運動
第四章 時代的困惑
第一節(jié) 推開福利之門:羅斯福新政
第二節(jié) 消滅貧窮:約翰遜的“偉大社會”
第三節(jié) 重提工作倫理:保守主義的回歸
結語
附錄
參考書目
后記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