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高等教育的開拓者孫明經,于七七事變爆發前夕從南京出發到全面抗戰爆發后近一個月返回南京的旅程,是他行程超過萬里的考察,考察范圍及于華東、華北和西北地區。
孫明經的這一次考察,拍電影、拍照片、記文字三管齊下,成果頗豐。記錄了七七事變前后長城內外廣袤大地上的蕓蕓眾生,不僅為我們今天研究和認知當時中國的現狀留下了豐富的的影像史料,為我們今天和未來如何“用好”珍貴的中華傳統文化財富留下了寶貴的思考空間。
孫明經(1911年-1992年),中國教育家。中國電影教育先驅,中國電視事業的拓荒者。1937年,主持開拍大型系列電影《中華景象》。后獨立拍攝紀錄影片、科教片共62部。早期中國各地教育機構流通的科教影片一半以上出此。所拍紀錄影片至今多為珍貴的傳世之作。1952年后又和同仁及學生一起作為業務主干創辦發展北京電影學院,參與了國家電影、廣播、電視、攝影高等教育的十幾門課程的創建工作,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電影、電視、廣播、攝影的大學教師和高級人才。
序
導言
第1信 六月九日 發于隴海道上
云龍山值得入鏡頭“日本人”偵攝隴海路
第2信 六月十日 發自板浦(灌云縣兩淮鹽務管理局所在地
小隴海沿途只一站新板浦淡飲費周章
第3信 六月十五日 端午節發自新浦東方旅社
南風之薰兮阜吾民 國稅豐收兮灶戶貧
第4信 六月十五日 發自連云港上海大旅社
稅警團功在國防連云港形勢天成
第5信 六月十六曰發自隴海路運河站
市民百萬飲黃窩帶魚咬尾為食亡
第6信 六月十六日發自臺兒莊
照電影兩腿居首功臺兒莊控制兩鐵路
第7信 六月十七日 發于棗莊中興煤礦公司
白寶黑寶都不少可惜礦師外國佬
第8信 六月二十日 發自臨城車站
“大槽煤”厚達八米通空氣空穴有風
第9信 六月二十一日發自天津車站
微山湖形同化外天津站何嘗屬我
第10信 六月二十五日 發自北平北辰宮飯店
“文化城”另有所歡訪故宮不得全豹
第11信 六月二十七日 發自北平頤和園
北平圖書館四庫完好灤州影藝術高妙
第12信 六月三十日 發自北平北辰宮飯店
慈幼院“教”“養”“衛”合一
考察團“看”“問”“想”并重
第13信 七月一日 發自大同
平綏鐵路昭國光萬里長城無國防
第14信 七月二日 發自集寧省立師范學校
云岡石佛侍傷兵集寧重鎮駐湯軍
第15信七月三日 發自歸綏正風中學
大青山前葬烈士 白話碑文垂戰績
第16信七月五日 發自歸綏正風中學
國民兵功在抗戰大黑河利于灌溉
第17信七月七日發自歸綏正風中學
全省教員受集訓羽山公館辦特務
第18信 七月八日 發自歸綏正風中學
歸武公路貫穿大青山 四一九團首占百靈廟
第19信 七月九日 發自歸綏正風中學
王子修反正挽危局民生渠虛拋百萬金
第20信 七月十日 發自包頭省立第二中學
包頭市西北商業中心煙和妓綏遠兩大危機
第21信 七月十三日 發自達拉特旗政府
渡黃河騾車坐船訪旗地不見蒙俗
第22信 七月十四日 發自薩拉齊縣磴口車站
民生渠閘口不進水種大煙每畝利百元
笫23信七月十七日發自五原
王同春開渠干余里五臨安屯墾地萬頃
第24信 七月二十日 發自五原實行小學
集團結婚便屯墾訓練自衛固國防
第25信 七月三十一日 發自鄭州
離北平幸乘末次車到太原欣聞大勝利
外篇
《1937 萬里獵影記(中國百年影像檔案)》:
國立北平圖書館是國內有名的大圖書館,建筑費百余萬元,完全采宮殿式樣,地點恰恰依著北海,真是個讀書的佳境。館中藏書達五十萬冊,內中珍藏的《四庫全書》和《永樂大典》等尤為名貴,為了這《四庫全書》,承編目主任友人吳光清君介紹,我于昨日下午到了該館,開始拍攝。(吳君現在華盛頓國會圖書館工作——原編者識) 《四庫全書》的藏書庫在全屋的最下層,平時絕不開放,僅得有特殊許可者可以人內閱覽。《四庫全書》原有七部,其中六部或多散佚或已不全,惟該館所存的一部仍全部完好。計經五四八二卷,史九四七六卷,子九。五五卷,集一二二六二卷,共三六二七五卷,分裝六一四四函。
上半年因中日關系緊張,該館善本書曾有一部分運往上海保存,現在平市方面中日空氣似頗平靜,故日來已有大批存滬善本運回,堆置于過道中,尚未開箱。當局的樂觀使我無法不樂觀,但如忽然轉為悲觀,善本書的未來命運不堪設想。
最讓我暗自傷心的是這些可愛的圖書館客,他們騎著自行車早早地跑來,爭著去找他們最愛看的書,有男有女,安靜地擠滿每一個閱覽室,高興地讀著看著,但是有一天他們會找不到他們心愛的書,有一天將不能安靜地讀他們心愛的書;這也許是過慮,但我怕這日子不遠。
走出了北平圖書館的大門,我還是這樣想著。
灤州影是中國藝術中一件驚人的偉績。昨日經裴校長介紹,找了一位善于表演的李君,假華語學校禮堂內演出了好幾出影戲。幕前幕后的種種都攝成電影,這位李脫塵君原是北平匯文中學畢業,他的父親以演影戲著名,他也襲父技,辦了一個慶民升影戲社,請他表演的多半是大飯店、公使館,以及其他高貴的外賓。
關于灤州影的起源,像《談藪》載: “漢武帝李夫人亡,帝思之,齊人少翁夜設帳張燈燭,帝坐帷中望之,仿佛先夫人。”這便是灤州影的胚胎。到唐宋時代漸形發達,但都是在陜西一帶,至明末,流于灤州,技術愈形精巧,便成了現在的灤州影,到現在已是三百多年,比現代電影的發明早多了。
灤州影事實上是一種傀儡戲,也可以說是活動影戲。它的原理有一半是和現代電影相同的。重要的部分有三件:第一是一面薄紙糊成的幕,用木架支持著,約有六尺寬,四尺高,正相當一塊家庭電影的銀幕。第二是光源,早先通用的是油燈,現在既有了電燈,于是灤州影亦采用電燈作為光源:五個電燈作一排,掛在幕后一尺多遠的地方,這燈光把幕完全照明,在幕與光源之間如果有人物的剪影,在幕前即能現出。這用驢皮制的剪影,可說是第三個重要部分。剪影的內容視戲的情節而異,大概可以分作兩類,一是背景,如亭臺樓閣;一是人物。背景和人物都是用頂細致白凈的驢皮雕鏤而成,繪上鮮艷的色彩,并涂上透明的油漆,人物的頭可以取下換用,以便臨時配成各種的角色。每個人物有三根小棍操縱著,兩根操縱著手,一根操縱著身體。人物的一切活動都在這三根小棒的操縱下,活躍地演出,行動、打仗、鞠躬,都能畢肖;連喜怒哀樂的態度都能表現出來。一個人物的動作,由一個手去操縱,兩個人物由兩手操縱,三個四個就需用兩人同時操縱,如果許多人物同時出場,往往有一部分不動,觀眾的注意力集中在動的人物上,所以并不顯出場面有甚么呆板。操縱傀儡的演戲人能在幕的反面演出有情有節恰到好處的戲目,同時還要隨時唱伴對白,配演口技,另外幾個樂師,打鼓的打鼓,拉胡琴的拉胡琴,也隨著劇情用音樂增強劇情的現實力量,影子又是那么色彩鮮艷,簡直是有聲有色,了不起的藝術。年前有一位美國小姐,特地花了三個月的工夫,跟李君學了好幾套戲,帶了不少皮人回美國獻技。(這位小姐原編者于二十九年在紐約會過一次,那是她正在美國各地表演。)還有一位德國學者來北平考察灤州影之后,回去寫了一本專書,詳細地介紹灤州影。下星期,六國飯店要舉行一次灤州影表演,入場券是三元一張。北平一般社會里,灤州影已失卻了地位,但在外人奇異的眼光下,卻成了可以大書特書大看特看的藝術。在電影史上灤州影也常占著一篇重要地位,因為它是利用投射成影的原理,可惜中國人沒有把它改進成現代的電影,而在外國卻由幻燈驚盤等玩意兒很快地發展成世界的大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