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顯生于戰(zhàn)亂不堪的十六國時代,山西人,他出生在農家。經過了30多個國家,取得佛經12部60多卷,從海上回來時遇險,漂流半年多,從青島嶗山登陸。撰寫有《佛國記》。《法顯傳/三晉百位歷史文化名人傳記叢書》這部書是研究中國與印度、巴基斯坦等國的交通和歷史的重要史料。伴隨佛教而來的西域、印度文化,在語言、藝術、天文、醫(yī)學等許多方面,對我國文化產生了積極影響。
前言
一 避疫情托孤佛門
二 受具足戒主佛寺
三 訪高師輾轉四省
四 度流沙西行取經
五 西域六國求真經
六 越蔥嶺進入天竺
七 觀圣跡走訪六國
八 葬教友訪北天竺
九 渡河南下中天竺
十 瞻圣跡博聞強記
十一 逐圣跡繼續(xù)前行
十二 遇險后再拜圣地
十三 求真經遠行邊塞
十四 學梵文記錄真經
十五 負貝經開始返程
十六 獅子國參拜佛寺
十七 無畏山寺抄經律
十八 海上遇險回故土
十九 登陸后弘法建寺
二十 逢權貴建康譯經
二十一 江陵弘法成游記
后記
《法顯傳/三晉百位歷史文化名人傳記叢書》:
一避疫情托孤佛門襄垣縣位于山西上黨盆地,歷史十分悠久,曾為趙襄子建城,韓國的別部,史有韓趙名都之稱。銅鞮在歷史上很有名,也在這個縣的境內,由此可見其歷史面貌。這個縣還有個名叫龔家莊的村莊,是中國西天取經第一人法顯的故里。在一千六百多年前,也就是公元337年的一天,法顯就在這龔家莊一個農家院呱呱墜地。他的父母既不是讀書人,也不是手藝人、商人,而是個普通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依靠種地維持一家人的生活。子隨父姓,法顯的父親姓龔,他自然也姓龔。史籍沒有記下他的名字,他的前面有三個哥哥,他排行老四,按當地慣例講,乳名離不開“四”字,應該叫四孩或四兒。他出生時父母正在中年,都身強力壯,全家兩代六口人,四個活蹦亂跳的小男孩,展示著美好的前景和希望。應該說是個人丁興旺、歡聲笑語的幸福的家庭。可哪知法顯生不逢時,當時正是十六國時期,也就是史籍講的五胡亂華之時。全國狼煙遍地,戰(zhàn)亂不堪,民眾流離失所,饑殍遍地,是中國歷史上最悲慘最黑暗的時期。
時值西晉八王之亂,皇族內部爭權,也就是諸位宗族的王子不擇手段,憑借自己手中的兵權,相互之間廝殺混戰(zhàn),造成國力大衰。北方少數民族趁機崛起,進入中原各自建國,各國之間爭奪土地,彼此又在開戰(zhàn),鬧得流民遍地,十屋九空,這就歷史上的十六國時期。上黨東臨名山太行,又是群山圍繞的高地,中間形成一個盆地,地勢十分險要,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當地流傳著得上黨者得中原的諺語,便是對其最好的詮釋。漢代劉邦曾與匈奴和親,匈奴人劉淵是西晉的部將,看到西晉走上末路,他自稱是漢代皇族血統(tǒng),是漢高祖劉邦的外孫,便背叛西晉崛起,建立漢國定都平陽,擁有國土面積西至黃河,東至太行,南至黃河,北至雁門廣大地區(qū),是十六國少數民族建立的第一個國家。其后劉淵病死,其子劉聰繼位,漢國內亂,劉淵晚輩劉曜篡位,改漢國為趙國,建都長安,史稱前趙。羯族人石勒,生于上黨武鄉(xiāng),又在上黨崛起,一時成為北方最強大的勢力,便滅掉前趙建國為后趙,定都襄國。期間的數十年間,山西發(fā)生許多戰(zhàn)爭;特別是兵家必爭之地上黨地區(qū),發(fā)生的戰(zhàn)爭更是難以數計。每戰(zhàn)都尸骨遍地,血流成澤,許多村莊都沒有人煙。民眾陷入水深火熱,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痛苦萬分。佛教教義是救苦救難普度眾生,遭受戰(zhàn)亂的人們便拜倒在釋迦牟尼之下,遁入佛門以求得到保佑。當時佛教傳人中國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漢明帝夜夢金人派人去西域取經,因是白馬馱經而回,在洛陽建設了白馬寺。山西距白馬寺最近,便成了佛教向外傳播的第一站。當時隨同取經者而來的印度僧人攝摩騰和竺法蘭,在洛陽白馬寺落腳后,周游名山大川傳道。據說他們來到五臺山,發(fā)現(xiàn)臺懷之地,和印度摩竭陀國佛祖講經的靈鷲山一樣,建議漢明帝在此地建寺,弘揚佛法。漢明帝采納了他們的建議,很快撥款施工興建,定名顯通寺。這是中國在白馬寺后建的第二座佛寺。加上后來天竺高僧佛圖澄在后趙傳道,后趙皇帝石勒又很崇佛,佛教在后趙王朝大為發(fā)展,并建有大量的寺廟。如今上黨地區(qū)還存有彌陀寺、大云院、崇安寺、淳化寺等許多古寺。
當時佛教的發(fā)展成了戰(zhàn)亂避難的天國和保護神,因此信佛的人越來越多。法顯父母乞求佛祖保佑平安,自然也信佛人教,家里還建了佛龕,供著一尊小型的立身佛像。可他們卻萬萬沒有想到,巨大的災難仍然降臨到他們的頭上。由于戰(zhàn)爭頻發(fā),當時死人太多引發(fā)了瘟疫,他們的四個未成年兒子中的老大,突然染病倒在床上。他們求醫(yī)問藥跑了好多地方,最后醫(yī)治無效夭折。讓他們最沒有想到的是,他們的二兒子和三兒子又連續(xù)染病,沒多長時間相繼夭折。這有如挖掉他們的心頭肉,又如塌天一般,對他們是個致命的打擊,讓他們痛不欲生。法顯的父親大病一場,精神委頓,母親哭破嗓子,流干了眼淚。可天不憐人,一波瘟疫未平,一波瘟疫又起,好多人被奪去生命,又一場劫難降臨到他們的頭上。他們最小的兒子法顯也染病,這是給他們龔家留下的唯一的獨苗苗,是他們的命根子。他們焦急萬狀,惶恐不安,到處求醫(yī)求藥拜佛求神,不惜一切要保住這獨苗苗的性命。有人向他們建議,說寺廟是佛家凈地,把孩子送人寺廟出家為僧,讓他遁入空門。那空門是一塊佛家凈土,消災免疾,自然可保住孩子的生命。法顯的父母無奈,為保全四兒的性命,狠下了決心,便把法顯送入仙堂山的仙堂寺,使他出家為僧,與塵世隔絕。
這仙堂山是上黨的名山,奇峰崢嶸,青嵐疊嶂,花草樹木繁盛。山間洞多泉多。洞有觀音洞、朱砂洞、黑龍洞、滴谷洞、狐仙洞、蜜蜂洞,講經洞;泉有五泉,各有特色,奇松怪石遍布,環(huán)境秀美,寧靜幽雅。仙堂寺位于仙堂山腳下,莊嚴肅穆,為三進院落。寺外泉水噴涌,溪流環(huán)繞,寺內供奉著釋迦牟尼像,駐寺僧眾有近百人,是當時最有影響的寺院。寺內住持因所住房子為一方丈,故又稱方丈。傳說這方丈名為法凈,已有八十高齡。得知法顯父母送病中的兒子出家,他慈心大發(fā),率領眾弟子雙手合十,口念阿彌陀佛,將孩子迎進寺內,安排在僧寮住下。僧人中懂醫(yī)術者不少,便為孩子進行了診治。說也奇怪,他的病很快就痊愈了,不久方丈便在佛前為他落發(fā)剃度。頭發(fā)代表人間煩惱,落發(fā)是去除煩惱,清凈六根,是區(qū)別常人進入佛門的重要標志,也是出家人的第一儀式。其程序也很講究,有引導、請師、啟白、開導、拜圣、辭謝四恩、灌頂,剃度等一連串的項目。這些都是佛家術語,通俗一點說,也就是眾僧在佛前舉行法會,落發(fā)者由資深僧人領著,在方丈面前表明出家決心,得到方丈首肯,在佛前敬香扣首后,又對著寺門跪下磕四頭,即感謝天恩、地恩、父母恩、師恩四大恩。然后以溫水澆頭剃發(fā),稱灌頂和剃度。佛教規(guī)定,出家者必須剃光頭發(fā),而且每月都要剃一次,最長不能超過兩月,通稱凈發(fā)。初次剃發(fā)稱作落發(fā),因落發(fā)標志著遁人空門,所以稱剃度。法顯落發(fā)儀式很莊嚴也很隆重。剃度也標志著方丈收法顯為徒。依法規(guī)僧隨師名,出家人要有法名,師稱師父,類似一種親緣關系。方丈法凈給他取名為法顯,從此他與眾僧一樣有了法名,俗名不再使用。僧人的衣服體現(xiàn)超凡脫俗目的,顏色不用正色,即紅、黃、藍、白、黑五色;而用蒼黑、青黑、赤黑不正的顏色,又稱壞色;以至用破布縫衣,稱衲衣,故年長僧人自稱老衲。
這樣一是區(qū)別于俗人,二是標明斷除一切欲望,通稱袈裟。法顯很快便穿起了特制的小袈裟,成為仙堂寺眾僧行列中的一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