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詩人”——戴望舒的詩歌誠摯而憂傷,華美而節(jié)制,兼有象征主義意象與浪漫主義情愫,使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充分感受詩歌文學(xué)性與韻律之美。本書從詩人的四部詩集《我底記憶》《望舒草》《望舒詩稿》《災(zāi)難歲月》中精選詩歌52篇,既有表現(xiàn)“現(xiàn)代人”心底無法排解的憂傷之作,如《煩憂》《雨巷》,也有明朗、極具愛國主義色彩的詩篇,如《斷指》《我用殘損的手掌》,從不同的維度向讀者呈現(xiàn)一個完整的戴望舒。戴望舒詩歌音節(jié)優(yōu)美,巧妙運用韻腳,富有音樂感,與詩中意象與意境相得益彰,堪稱經(jīng)典。
本文插圖選用印象派大師莫奈的畫作。作為“光”的謳歌者,莫奈將深邃的色彩與美學(xué)完美結(jié)合在一起,揭示色彩真正的意蘊。
余光中先生說:在中國新詩史上,崛起于三十年代的戴望舒,上承中國古典的余澤,旁采法國象征派的殘芬,不但領(lǐng)袖當(dāng)時象征派的作者,抑且遙啟現(xiàn)代派的詩風(fēng),確乎是一位引入注目的詩人。戴望舒的詩歌誠摯而憂傷,華美而節(jié)制,兼有象征主義意象與浪漫主義情愫,極具文學(xué)性與韻律之美。本文選用印象派大師莫奈的畫作,如此將西方色彩和光感美與東方的婉約雅韻相結(jié)合,給讀者帶來不一樣的閱讀感受。
戴望舒,(1905—1950),中國現(xiàn)代派象征主義詩人,翻譯家。浙江杭縣(今余杭)人。在上海震旦大學(xué)學(xué)習(xí)期間開始寫詩。曾赴法國留學(xué)。抗日戰(zhàn)爭時期在香港參加進步文化運動,宣傳抗日。1941年日軍占領(lǐng)香港后被捕入獄。1949年離開香港到北京,次年病逝。早期作品大都吟詠個人的悒郁情懷和生活遭遇,《雨巷》《我底記憶》等作品講究音樂性和象征性,追求意象的朦朧;后期詩作《獄中題壁》《我用殘損的手掌》等表現(xiàn)出反抗精神,情調(diào)趨向明朗。出版詩集有《我底記憶》《望舒草》《望舒詩稿》《災(zāi)難歲月》等,翻譯作品有《道生詩集》等。
莫奈,(Claude Monet,1840—1926),法國畫家,印象畫派創(chuàng)始人之一。初從布丹學(xué)習(xí),并受容金和柯羅影響,后轉(zhuǎn)向外光的描寫。曾長期探索光色和空氣的表現(xiàn)效果,常在不同時間和不同光線下,對同一對象連續(xù)作畫多幅,從自然的光色變幻中抒發(fā)瞬間的感受。在運用色彩方面有所突破。代表作有《睡蓮》《帆船》《花園里的女人們》等。
第一輯 我底記憶 001
我底記憶 003
古神祠前 005
殘花的淚 007
殘葉之歌 010
Mandoline 012
雨巷 013
路上的小語 016
對于天的懷鄉(xiāng)病 020
斷指 022
第二輯 望舒草 025
印象 027
煩憂 029
少女 030
八重子 031
我的素描 032
單戀者 035
老之將至 037
秋天的夢 039
前夜 0 40
二月 042
有贈 043
游子謠 044
秋蠅 045
少年行 047
旅思 048
尋夢者 050
樂園鳥 052
見勿忘我花 054
微笑 055
霜花 056
第三輯 災(zāi)難歲月 057
古意答客問 059
燈 060
秋夜思 062
贈克木 063
眼 065
我思想 067
寂寞 069
元日祝福 070
白蝴蝶 071
狼和羔羊 072
致螢火 074
獄中題壁 076
我用殘損的手掌 079
心愿 081
等待(一) 083
等待(二) 084
過舊居 086
示長女 090
在天晴了的時候 095
蕭紅墓畔口占 097
斷篇 098
無題 099
附錄 101
(一)譯詩 103
自題卷首(英國 道生) 103
勃列達尼的伊鳳(英國 道生) 104
發(fā)(法國 果爾蒙) 106
冬青(法國 果爾蒙) 108
雪(法國 果爾蒙) 111
秋歌 (法國 魏爾倫) 112
皎皎好明月(法國 魏爾倫) 114
蜜蜂(法國 瓦雷里) 117
消失的酒(法國 瓦雷里) 119
(二)詩論零札 120
我底記憶
我底記憶是忠實于我的,
忠實得甚于我最好的友人。
它存在在燃著的煙卷上,
它存在在繪著百合花的筆桿上,
它存在在破舊的粉盒上,
它存在在頹垣的木莓上,
它存在在喝了一半的酒瓶上,
在撕碎的往日的詩稿上,在壓干的花片上,
在凄暗的燈上,在平靜的水上,
在一切有靈魂沒有靈魂的東西上,
它在到處生存著,像我在這世界一樣。
它是膽小的,它怕著人們底喧囂,
但在寂廖時,它便對我來作密切的拜訪。
它底聲音是低微的,
但它底話是很長,很長,
很多,很瑣碎,而且永遠不肯休;
它底話是古舊的,老是講著同樣的故事,
它底音調(diào)是和諧的,老是唱著同樣的曲子,
有時它還模仿著愛嬌的少女底聲音,
它底聲音是沒有氣力的,
而且還挾著眼淚,夾著太息!
它底拜訪是沒有一定的,
在任何時間,在任何地點,
甚至當(dāng)我已上床,朦朧地想睡了;
人們會說它沒有禮貌,
但是我們是老朋友。
它是瑣瑣地永遠不肯休止的,
除非我凄凄地哭了,或是沉沉地睡了,
但是我是永遠不討厭它,
因為它是忠實于我的。
雨巷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憂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撐著油紙傘
像我一樣,
像我一樣地
默默彳亍著,
冷漠,凄清,又惆悵。
她靜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飄過
像夢一般地,
像夢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夢中飄過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飄過這女郎;
她靜默地遠了,遠了,
到了頹圮的籬墻,
走近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顏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她丁香般的惆悵。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飄過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
我用殘損的手掌
我用殘損的手掌
摸索這廣大的土地:
這一角已變成灰燼,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這一片湖該是我的家鄉(xiāng),
(春天,堤上繁花如錦幛,
嫩柳枝折斷有奇異的芬芳)
我觸到荇藻和水的微涼;
這長白山的雪峰冷到徹骨,
這黃河的水夾泥沙在指間滑出;
江南的水田,你當(dāng)年新生的禾草
是那么細,那么軟……現(xiàn)在只有蓬蒿;
嶺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盡那邊,我蘸著南海沒有漁船的苦水……
無形的手掌掠過無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黏了陰暗,
只有那遼遠的一角依然完整,
溫暖,明朗,堅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殘損的手掌輕撫,
像戀人的柔發(fā),嬰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運在手掌
貼在上面,寄與愛和一切希望,
因為只有那里是太陽,是春,
將驅(qū)逐陰暗,帶來蘇生,
因為只有那里我們不像牲口一樣活,
螻蟻一樣死……那里,永恒的中國!
示長女
記得那些幸福的日子!
女兒,記在你幼小的心靈:
你童年點綴著海鳥的彩翎,
貝殼的珠色,潮汐的清音,
山嵐的蒼翠,繁花的繡錦,
和愛你的父母的溫存。
我們曾有一個安樂的家,
環(huán)繞著淙淙的泉水聲,
冬天曝著太陽,夏天籠著清蔭,
白天有朋友,晚上有恬靜,
歲月在窗外流,不來打攪。
屋里終年長駐的歡欣,
如果人家窺見我們在燈下談笑,
就會覺得單為了這也值得過一生。
我們曾有一個臨海的園子,
它給我們滋養(yǎng)的番茄和金筍,
你爸爸讀倦了書去墾地,
你媽媽在太陽陰里縫紉,
你呢,你在草地上追彩蝶,
然后在溫柔的懷里尋溫柔的夢境。
人人說我們最快活,
也許因為我們生活過得蠢,
也許因為你媽媽溫柔又美麗,
也許因為你爸爸詩句最清新。
可是,女兒,這幸福是短暫的,
一霎時都被云鎖煙埋;
你記得我們的小園臨大海,
從那里你們一去就不再回來,
從此我對著那迢遙的天涯,
松樹下常常徘徊到暮靄。
那些絢爛的日子,像彩蝶,
現(xiàn)在枉費你摸索追尋,
我仿佛看見你從這間房
到那間,用小手揮逐陰影,
然后,緬想著天外的父親,
把疲倦的頭擱在小小的繡枕。
可是,記著那些幸福的日子,
女兒,記在你幼小的心靈:
你爸爸仍舊會來,像往日,
守護你的夢,守護你的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