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武俠小說典藏文庫·鄭證因卷:金梭呂云娘(雪山四俠 鐵鈴叟)》是一部民國武俠小說。鄭證因的武俠小說對情節(jié)的整體性重視尤其突出,主要以“恩仇結”和“英雄會”的經(jīng)典俠義模式形成故事,是傳統(tǒng)俠義的現(xiàn)代回歸,而所用的敘事手段帶有不同于傳統(tǒng)的色彩,開啟了武俠小說關于故事與情節(jié)敘事的一片新天地。中國文史出版社“民國武俠小說典藏文庫·鄭證因卷”共收錄鄭證因武俠小說八十余種,共三十九部,《民國武俠小說典藏文庫·鄭證因卷:金梭呂云娘(雪山四俠 鐵鈴叟)》就是其中一部,收錄了《金梭呂云娘》、《雪山四俠》、《鐵鈴叟》三篇小說。
鄭證因論
金梭呂云娘
第一回 漫天風云單劍護驚鴻
第二回 昭德夫人陷身仙猿嶺
第三回 臨難不屈巾幗勝須眉
第四回 力保孤雛云娘全大義
第五回 荒山遇伏神魔斗群兇
第六回 仙谷留蹤摧敵完壯志
雪山四俠
第一回 護孤兒雪山權避禍
第二回 五云抓獨力斗雙兇
第三回 金剛掌義助鐵鈴叟
第四回 假車夫狡計再脫身
第五回 三義店柳武師泄機
第六回 九環(huán)灣鐵麟兒遇救
第七回 奇門劍私訪玉冰嶂
第八回 戰(zhàn)雪山退走遺民谷
鐵鈴叟
第一回 狼子貪心 惡礦主恃強奪礦產
第二回 負傷忍辱 余大業(yè)待時豹子崗
第三回 鐵鈴示警 老郎中古剎戲雙匪
第四回 層層設伏 陰風洞俠士破陰謀
第五回 變裝易服 雪山俠巧入黑虎礦
第六回 云開日現(xiàn) 快恩仇血濺雞爪崖
《民國武俠小說典藏文庫·鄭證因卷:金梭呂云娘(雪山四俠 鐵鈴叟)》:
在這種時候,客旅們全是裹足不前,因為在大雪封山的時候,邊荒一帶就沒有多少商人來往了,就是趕上有邑鎮(zhèn)的地方,那街道上也是死氣沉沉,家家關門閉戶,沒有十分要緊的事也不肯出來。
這時,在寧靜山一帶,沿著山雪地里,冒著寒風冷雪,有兩匹馬在飛馳著,馬上人一個年越五旬,雖然露著半張臉,也可以看出這人生得濃髯繞頰,兩只眼閃爍著異光。那一個年歲很輕,看情形也就在三旬左右,面貌十分俊秀,不過在風雪里這么奔馳,那少年已經(jīng)凍得面色青紫。這兩匹牲口大約走得路很久了,身上熱氣蒸騰,從口角噴出的白沫已經(jīng)結成冰珠。
這兩個客人雖然全是穿著御寒的皮衣,但那少年頗有些不能禁受之意,一邊策馬疾馳著,回頭卻招呼:“咱們這一站還有多遠?恐怕牲口不能支持了吧!”后面的虬髯客答道:“掌柜的,你放心,我如若記得不錯,大約不遠就到了蘇蘭驛,咱們到那里可以打尖歇息。”說話間,這兩人策馬如飛,仍然向前緊走著,順著山邊轉過去,天色可就不早了,因為天色陰著,雪還在下著,更顯得黑得快。遠遠地望到就在山邊下現(xiàn)出一座鎮(zhèn)甸,這鎮(zhèn)甸荒涼異常,沒有多大地方。一進邑鎮(zhèn)口,有一排草房,門口掛著一個酒葫蘆,每遇到有人出入時,門簾掀起,立刻從里邊冒出一股子熱氣來。
這虬髯客和少年馬到近前,翻身下馬。那虬髯客說道:“主人。你看這里好么?在這酒棚里歇一下再作商量。”那少年牽著牲口卻有些遲疑,抬頭望著虬髯客說道:“石師傅,這里的人很雜亂,我們去得么?”那虬髯客一邊抖著身上的雪,一邊向那少年道:“主人,去不得又該怎樣?前途尚有數(shù)百里的途程,我們難道真的就該埋骨在冰天雪地中么?”酒棚里面的伙計似乎聽到了外面馬蹄的聲音,已經(jīng)跑出來迎接客人,向這兩人招呼道:“老客,里邊坐吧!你嘗嘗我們這里的陳年燒酒和五加皮,準比牛莊出產的還高。牲口交給我們,旁邊暖棚里全有人照料馬匹。”這一老一少把那韁繩遞給伙計,一同走進酒棚。從外面乍一進來,覺得暖氣融融,酒香撲鼻,想不到這里競有十幾撥客人,十幾副座頭全坐滿,這一老一少被另一伙計領著轉到里面。這兩人頭上的皮帽子全不肯摘下來,身上皮衣也沒脫,對面落座后,這虬髯客把一個包袱和一柄長劍放在了桌案的里邊,叫伙計要了酒菜,每人先干了一杯。少年卻向虬髯客說道:“石師傅,你自己慢慢地喝著,我只能飲這一杯。”那虬髯客哈哈一笑道:“這么冷的天,能夠找到這么好的地方,你再不多飲幾杯也太冤枉了。”那少年并不答話,他皮帽子雖沒摘下來,但身上已經(jīng)回暖過來。別的酒客看著少年俊秀的面貌,絕不像這條路上的客人,對于這兩人十分注意。這時,少年用手指蘸著杯中酒,在桌上寫了幾個字,虬髯客看了一眼,少年趕緊把所寫的字抹去。虬髯客低聲說道:“我們只要渡海滄江,到了巴安,大約就沒什么危險了。白天路途上所遇的那人雖可疑,但不敢斷定準是敵人。”虬髯客說到這里,一連喝了三杯,長吁了一口氣,說道:“主人,再有兩三天,我們就可以趕到地方了,這種道路,主人有生以來沒走過吧!”對面那人點點頭,忽然臉上帶著凄然之色,低聲微喝道:“愚子,你倒走慣了這道路。我看這一帶就是不下雪的時候,氣候也比內地里差得太遠了。我身上的衣服競不能御寒,可見這里酷冷的情形為別處所沒有。這是什么地方,你可知道么?”那虬髯客答道:“這里大約是桑楚河,所經(jīng)過的這片大山就是雪山西嶺,這一正山脈長綿延數(shù)百里,再往南下走去,山上面真有數(shù)千年的積雪寒冰,從來不融化。不過那種地方全是陰山背后,終年照不著一點陽光。像這一帶可就好得多了,到了夏季的時候,天氣也熱起來,不過沒有很熱的時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