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璽的稱謂和產生,與皇帝稱謂一樣,都是始于秦王贏政建立大秦國時的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用和氏璧雕刻了“受命于天既壽永昌”的傳國璽及天子六璽,又用蘭田玉雕刻了“受天之命皇帝壽昌”的受命璽,這一套八方寶璽就成為定制,傳承至清末,共經歷了13個朝代合計2132年。以后每個朝代都有一套自己的寶璽,它們或是禪讓,或是搶奪,或是自制。寶璽是當皇帝的依據,是皇權的象征,是封建社會國家執政的憑信,寶璽制度在中國歷史上,是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是中華民族的符號,是國粹,*應該是響**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秦始皇的八方寶璽,傳給了漢、魏、兩晉、南北朝及隋朝時,其數量、材質、規格、文字、紐式都絲毫不變,傳到唐朝時不僅增大了規格,也增加了數量,武則天又改“璽”稱“寶”,為九寶制,以后北宋九寶,南宋十四寶,元朝十一寶,明朝二十四寶,清朝除了交泰二十五寶外還有盛京十寶,真是數量越來越多,規格也越來越大。
中國的印章,是中國燦爛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皇帝的印章稱“寶璽”。歷代寶璽,從印質、種類、印文、用途到它們的刻法及裝璜,無不體現了寶璽的*高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是研究我國古代制度史、文化史、思想史和藝術史的重要史料。杜奎生所*的《中華寶璽史》通過50萬字的描述和700多幅插圖的展示,都能讓你找到相應的答案。
杜奎生,山東招遠人,1944年生于卜奎(今齊齊哈爾市),歷代寶璽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東隅印社副社長。
自幼酷愛藝術,文史,工作之余著手于“寶璽資料”的收集約三十年。1993年離退后,則全身心地投入到“中華歷代寶璽”課題的研究中,得到了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室主任徐啟憲與朱家溍等專家學者的支持幫助。是海內外將“中華歷代寶璽”作為終生研究課題的歷史專家,也是立志將“中華歷代寶璽”按原尺寸、原文、原質、原貌等全部復原、復制出來的。組建了“歷代寶璽研究所”,出版了《中華寶璽探秘》《中華寶璽探蹤》《中華圣旨大觀》《宦海遺珍》《中華寶璽圖典》《璽海孤帆》,《中華復興百印稿歷史見證中國夢,等多部圖書。
1.從母系族權圣物到皇帝奉天受命
2.探索璽印的淵源
3.巴蜀璽印概述
4.中國的皇帝與寶璽
5.從“和氏璧”到“傳國璽”
6.秦朝寶璽史話
7.秦刻二璽與始皇五巡
8.再談中華第一璽
9.漢朝寶璽史話
10.跌宕起伏的兩漢寶璽
11.傳國玉璽傳了多久
12.關于漢代“皇帝信璽”的質疑
13.西漢遺珍“文帝行璽”及其他
14.簡談漢朝存世的三方寶璽
15.魏、晉寶璽綜述
16.南北朝寶璽綜述
17.南朝奇聞:寶璽如同接力棒
18.隋朝寶璽綜述
19.歷史上的符節
20.唐朝寶璽綜述
21.唐朝的“中書省之印”及其他
22.一方被《四庫全書》搞錯的寶璽
23.五代十國寶璽綜述
24.歷史上的兩次“黃袍加身奪璽稱帝”
25.宋朝寶璽綜述
26.北宋寶璽透析
27.南宋寶璽質疑
28.宋朝大駕鹵簿中的寶璽
29.談寶璽文字中的鳥蟲篆
30.說說宋朝寶璽中的“填以金盤龍紐”
31.宋理宗鈐印成雙對
32.探尋宋朝寶璽的最后蹤跡
33.尋覓宋徽宗的御用寶璽
34.再談西夏的“符牌”
35.遼代寶璽綜述
36.金代寶璽綜述
37.金章宗與“明昌御覽”寶璽
38.元朝寶璽綜述
39.這是一方歷史上的傳國玉璽
40.大元朝寶璽文字及規格的復原設計
41.尋找元朝寶璽紐式的“元朝味”
42.元朝太后攝政用“皇太后寶”
43.元文宗與“奎章閣寶”
44.明朝寶璽綜述
45.“凝命神寶”與紅崖天書
46.秦始皇到底刻了幾方傳國玉璽
47.明朝的“正嘉寶璽之毀”
48.淺談明朝的“崇禎御押”
49.“廣運之寶”是明朝皇帝的專利
50.關于故宮收藏檀木質“貴妃之寶”
51.淺談明朝寶璽的下落
52.清朝寶璽綜述
53.一寶刻兩朝開啟了“明寶清刻”的傳承史
54.歷史上的“傳國玉璽”
55.從秦始皇的拋璽再現看歷代秦璽復出
56.元、明、清三朝的帝師璽印
57.歷代的圣旨與寶璽
58.歷史上的“制誥之寶”
59.“天子六璽”史話
60.歷史上的“御前之寶”
61.歷史上的“皇太后寶”
62.慈禧是歷史上擁有璽印最多的后妃
63.歷朝寶璽的稱謂
64.歷史上的御押寶璽
65.“皇太子寶”與清朝的建儲制度
66.清初御寶與《康熙會典》
67.不入康熙《欽定大清會典》的清朝寶璽
68.大清入關第一寶
69.我鑒定過“康熙御筆之寶”
70.介紹康熙的兩組套璽
71.關于大清朝三十九寶
72.清朝到底刻有多少方寶璽
73.尋覓大清寶璽的奠基人
74.大清朝的“皇帝之寶”
75.大清朝的閑章不閑
76.康熙皇帝的御用寶璽
77.“敬天勤民”康乾盛世的治國根基
78.雍正皇帝的壽山石寶璽
79.酷愛印章的乾隆皇帝
80.生日寶璽——乾隆朝的大手筆
81.神秘的“乾隆御覽之寶”
82.“乾隆鏈章”始末
83.大清朝的宮殿寶璽
84.清朝皇帝的貢品璽印
85.“三希堂”“快雪堂”寶璽及其他
86.清朝諸帝御用寶璽的貯藏
87.一組兩岸共存的乾隆寶璽
88.清朝的“傳國玉璽”哪里去了
89.探尋清朝失落的寶璽
90.清朝帝后的謚寶謚冊
91.清朝道光帝、后謚寶及其他
92.談大清朝的檀木寶璽
93.乾隆皇帝幾乎一生都在刻制寶璽
94.明清后妃的閑章及其翰墨情緣
95.“珍妃之印”與珍妃
96.清朝皇帝的“御筆之寶”
97.大清皇家的王爺印
98.一組啼笑皆非的大清收官寶璽
99.清朝乾隆、嘉慶、道光時的宮殿組璽
100.昔日圓明園的寶璽都哪里去了
101.1900年京城壽皇殿的浩劫
102.“五福五代”乾隆的自豪
103.歷朝的“傳國玉璽”都傳了多久
104.歷朝皇家的書畫收藏及鑒藏印
105.歷朝寶璽的“紱綬”及其飾物變革
106.民國政府與清朝寶璽
107.歷史上鐫刻過兩套寶璽的人
108.民國政府的“大總統印”
附錄一 歷史上極權的象征物“寶璽”之外還有“寶鼎”
附錄二 “天潢演派”一方明朝皇室寶璽
附錄三 南明永歷帝的“敕命之寶”及其他
附錄四 清朝的“敬事房”印與太監
附錄五 科舉制度與“禮部之印”
附錄六 太平天國璽印始末
附錄七 吉美家族收藏的中國寶璽
附錄八 偽滿洲國傀儡皇帝的傀儡寶璽
附錄九 寶璽走出國門及淵源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