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手鐲/中國專業作家小說典藏文庫》精心編選了作者龐壯國近年來創作發表的小說作品二十余篇。小說取材貼近現實,具地方特色,既有白山黑水之間原始野性的愛恨情仇,也有現代都市的世相百態,情愛糾葛。既有善良美麗的鄂倫春少女,也有青春健碩的赫哲族漁民,有智慧的老者,也有干勁十足又難免沖動的青年,一個個鮮活的人物躍然紙上。情節緊湊,文筆老練,妙趣橫生,引人入勝。
阿勒楚喀城
風中的犴鹿
壽山將軍祠
棉襖追
墨爾根驛站
王八老三
尋找幻想獸
巴爾虎草原
法哈彥老太
爬出查哈陽
司馬屯覆滅記
巫蠱之禍
卜奎大俠
村堤
龜趺
剖魚
女嬰
紅手鐲
冬天過大江
鶴南飛
白色的詩
陪酒
平原開花行動
《紅手鐲/中國專業作家小說典藏文庫》:
阿勒楚喀城 似乎與現在黑龍江省阿城區毫無瓜葛,真正的阿勒楚喀城已經在歷史深處沉沒許久了。
歲月就是犁刀。
阿勒楚喀是一座泥土筑造的城,它無法阻擋自己被割碎的命運。它應該感到欣慰的是——人和畜生的血肉、膏脂、骨磷、糞便世世代代淤積,使這座古城的墟基肥沃疏松,具有近似永恒的生命力,年年萌發嫩黃的芽子。當那些秧苗糾纏著綠色的枝蔓,千辛萬苦,結晶出賴以傳宗接代的籽粒,再被人和畜生大嚼大咽,轉化為血肉、膏脂、骨磷、糞便,以便完成下一次循環。
但是阿勒楚喀城畢竟是中國背部的名城。它當年在亞洲東部聲威顯赫,因為城里居住著完顏阿骨打及其眾多的子孫。高麗國、西夏國和大宋王朝的使者年年要騎著快馬渾身浮塵來到這座古城,謙恭地遞交國書或者貢禮,不敢有一絲傲慢。
那是遙遠的十二世紀。
而在二十世紀,我第一次踏上這塊土地的時候,滿眼只是一片白雪。雪的肌膚上偶爾小心翼翼地印一行淺淺的鼠跡,給我童話感了,并不給我歷史感。
是我一個具有安徒生風格的小說家朋友領我到了這里。我朋友住在一個大院,那大院是學府,朋友的父親和朋友的妻子在這院里當老教授和小教師。朋友說,大院的大門正對著的那片莊稼地,從前老百姓別想沾沾腳,那叫皇宮。金國上京的泰和殿、熏風殿、慶元宮、明德宮、太廟、景暉門之類的高大建筑,就在那片莊稼地上聳立。
晚飯酒盅碰撞之時議論起消逝在歷史深處的皇城,老教授說,金代阿勒楚喀不叫阿勒楚喀,清朝才叫的;食窍,準是那時候的統治者不想留下什么痕跡,不然中國的老百姓絕不會損害上京的一磚一瓦。
長城、承德八大廟、秦始皇陵都多少年了,老百姓招惹過它們么?泱泱大國,禮儀之邦,不表現在別處,就表現在老百姓身上。普普通通一個老爺廟往往都能在鄉間保存成百上千年,何況一個龐大的宮殿群落呢。
我想起白天見到的那片田野。它比別處土地高出一米,大概方圓十里,十二世紀東方都城的高墻、宮殿、宗廟以及眾多大族府邸都癱成厚厚的泥土,癱成一塊似乎人工筑造的小平原。雪野遠處幾十棵蒼老的榆樹扭曲著身子,把沒有任何語感的黑色枝條伸向天空。野鼠的小小腳印在雪地上,像兩顆兩顆精心擺放的花生米,兩顆兩顆地走遠,那曲線親切而神秘。
古老的輝煌只存活于活著的人的想象之中,而這想象也只不過是腦電波瞬間的一閃,馬上就因想象者感覺到無聊而悄然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