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記述完整的編年體史書,也是一部的歷史散文巨著。全書約十八萬字,記載了從魯隱公元年到魯哀公二十七年總計二百五十四年間各諸侯國的重要史實。《左傳選譯(珍藏版)/古代文史名著選譯叢書》選譯了其中的《齊桓公伐楚》、《魯展喜犒齊師》、《燭之武退秦師》等三十三篇。
前言
一、鄭伯克段于鄢
二、衛石碚大義滅親
三、齊連稱、管至父之亂
四、曹劌論戰
五、齊桓公伐楚
六、宮之奇諫假道
七、晉驪姬之亂
八、秦晉韓之戰
九、晉公子重耳之亡
十、魯展喜犒齊師
十一、晉楚城濮之戰
十二、燭之武退秦師
十三、晉秦觳之戰
十四、晉靈公不君
十五、宋及楚平
十六、齊晉搴之戰
十七、楚歸晉知蕾
十八、呂相絕秦
十九、晉楚鄢陵之戰
二十、晉祁奚舉賢
二十一、師曠論衛人出其君
二十二、伯州犁問囚
二十三、蔡聲子論晉用楚材
二十四、吳季札觀樂
二十五、鄭子產為政
二十六、晏嬰叔向論齊晉季世
二十七、伍員奔吳
二十八、晏嬰論“和”與“同”
二十九、鯪設諸刺吳王僚
三十、申包胥如秦乞師
三十一、齊魯夾谷之會
三十二、伍員諫許越平
三十三、楚白公之亂
《左傳選譯(珍藏版)/古代文史名著選譯叢書》:
【翻譯】 鄭國的子皮把政務交給子產。子產推辭說:“國家小而又受到大國的逼迫,世族強大而恃寵的人又多,不可能治理啊!”子皮說:“我領著這些人來服從您,誰敢冒犯您呢?您好好治理國家吧。國不在小,小國能夠事奉好大國,國家也就可以從容發展了。” 子產執政了,有事委托伯石去辦,就送給他一個封邑。子太叔說:“國家是我們大家的國家,為什么單要送給他封邑?”子產說:“一個人沒有欲望的確很難。讓大家都能得到他想要的,好去從事自己的工作,而要求他們把事情辦成功。這不是我有成績,難道是別人的成績嗎?為什么舍不得封邑,這個封邑會跑到哪里去呢?”子太叔說:“怎樣對待四方鄰國的責難呢?”子產說:“這樣做并非違反大家的愿望,而是順應了大家的心愿,四方鄰國有什么可責怪的?《鄭書》上有這樣的記載:‘若要安定國家,必先安撫大族。’我姑且先把大族安撫好,再等待他們的歸向。”事后,伯石感到害怕而歸還了封邑,子產最終還是給了他。伯有死了之后,派太史任命伯石為卿。
伯石推辭了。太史回去后,伯石又請求任命自己。再一次任命他,伯石又推辭。像這樣經過三次,才接過策書進宮拜謝。子產因此厭惡伯石的為人,怕他作亂,就安排他在僅次于自己的位置上。
子產使城鎮和鄉村各有一定的規章,上級和下級各有不同的服制,田畝各有邊界和溝渠,房屋住宅各有編排,卿大夫中忠誠儉樸的,就聽從和親近他們;驕橫自大的,就懲辦撤職。
豐卷準備舉行家祭,請求準許打一次獵。子產不批準,說:“只有國君才能用新獵的野獸來祭祀,臣子們祭品大體齊備就可以了。”豐卷氣極了,回去召集家兵,準備攻打子產。子產要逃往晉國,子皮攔住了他,而趕走了豐卷。豐卷逃到晉國。子產請求鄭君不要沒收豐卷的田地和房屋,過了三年又讓他回到鄭國來,把田地房屋連同這三年的收入都還給了他。
子產執政滿一年,大家編成歌來念誦:“拿了我的衣帽藏起來,拿了我的田地重安排,誰要殺子產,我們幫他干起來。”等到滿了三年,大家又念誦說:“我有子弟,子產教育;我有田地,子產增殖。子產死了,誰來接替?” 魯僖公去世的那一個月,子產輔佐鄭簡公到晉國去。晉平公因為魯國喪事的緣故,沒有接見他們。子產就派人全部拆毀賓館的圍墻而把車馬安頓在里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