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力:融通中外的幸福提升方法》共八章,各篇和各章之間相互支撐,構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在具體寫作上,我們首先極力避免缺乏系統性的“心靈雞湯”式寫法,同時又盡可能將深奧的理論融入各種故事、心理實驗和案例分析之中,讓人們讀起來非常輕松,避免過于嚴肅的“學術式”探討。更重要的是,在《幸福力:融通中外的幸福提升方法》之中側重“可操作性”,將大量的內容聚焦于系統性的方法介紹上,并在每章后面加入“演練”內容。可以說,《幸福力:融通中外的幸福提升方法》是一本具有完整理論體系同時又具有較強可讀性、可操作性的“幸福力提升”實戰教程。
幸福的價值不言而喻,追求幸福,一直是人類永恒的主題。
令人困惑的是,人們經常會覺得,“幸福”有時近在眼前,卻又總是遠在天邊;“幸福”有時唾手可得,卻又總是轉瞬即逝;一些人好像天生就會比另一些人更“幸福”,而另一些人好像天生就很“不幸”。對于許多人來說,真正的幸福不僅難以獲得,更難以持久……
既然如此,幸福到底來自哪里?人們通向幸福的路徑到底是什么?哪些因素會影響人們獲取幸福?又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人們有效地提升幸福?
玩轉幸福魔方,我們必須思考和回答這些問題。幸福感知:先天有差異,后天可努力。
人們追求幸福到底是“白日發夢”,還是有“科學依據”?近年來,積極心理學家通過大量的實證研究證明,“幸福”的確存在,而且追求“幸福”的確有科學的方法,只要你愿意努力,任何一個人都可以比現在過得更幸福。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心理學教授索尼婭·柳博米爾斯基提出了著名的“幸福餅圖”,她通過大量的研究發現,每個人的幸福,其中有50%來自遺傳基因,10%來自外部環境,而剩下的40%則來自人們有目的的行為。
朱先春,廣州“道為咨詢”創辦人,道為企業成長管理研究院院長,企業組織效能提升專家,“員工幸福力提升與人本動力開發”實戰型顧問。曾任中山大學教授經理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中山大學管理與IT咨詢中心主任研究員、廣東省民營科技企業協會副秘書長等職。(工作閱歷)擁有8年大型國企和8年大型民企工作閱歷,擔任中高層管理職務超過12年,擁有10年以上管理培訓和管理咨詢專業經驗。(研究成果)著有《中國民營企業的反省年代》、《中國民營企業成長通鑒》、《企業成長問題診斷》、《企業驅動三大方法》、《幸福力》等專著多部,發表相關文章數十篇。(服務案例)先后為深圳移動、廣東移動、中山移動、張家港第壹人民商場集團、沈陽桃李面包等企業提供“KHI(關鍵和諧指標)體系構建與實施”、“員工福分提升計劃”、“KHI與企業文化互動提升”等項目服務;先后為廣州日立、洛陽鉬業、萬和電氣、廣特電氣、精藝股份、東風日產、惠利電子、新偉星塑料、益高衛浴、德冠集團、阿里巴巴、江陰興澄特鋼、生活家集團、科高電器等數十家企業提供組織效能提升服務。
李名國,“心理資本”和“幸福力”應用研究專家,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廣東省企業文化協會副會長,高級電信業務師。曾受聘廣東省委黨校、廣東行政學院客座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碩士生導師。*早(2008年)將美國管理學家弗雷德·路桑斯教授創立的“心理資本”理論引入中國,并在企業應用開發的過程中創立了“心理資本增值(PCA)”模式:2014年出版積極心理學專著《心理資本創造績效》,成為“心理資本”理論本土化創始人,中國EAP(員工幫助計劃)杰出實踐者。多年潛心研究幸福理論和實踐,曾與美國幸福大師、哈佛大學教授泰勒·本一沙哈爾共同探討幸福的方法,并在同一論壇上演講交流。早在2009年就在企業中創建《員工幸福指數》SHI體系,建立包括“期望、比較、接納、寬容、家庭、交際、興趣、感恩、健康、睡眠”“十個元素”的幸福模型,通過企業實際運行和管理,有效提升了員工幸福感,本人因此獲得中央企業先進個人表彰。
上篇 “幸福”的思維
第一章 期望適度,合理比較
人類的病態痛苦
關于“得與失”和“多與少”的心理實驗
不知足,期望失度的故事
感知錯覺,墜入“比較陷阱”
期望有度,控制可控部分
目標設置與主觀努力
多關注努力過程
去掉期望中的“妄想”
知足才能常樂
正向比較,“比”出幸福來
選擇好外部“參照系”
跟自己比,比出幸福來
從劣勢中發現優勢
幸福再發現
豁達積極,擺脫“思慮過度”
“思慮過度”現象
擺脫“思慮過度”的困擾
實戰演練:“期望”與“比較”反思
演練之一:你的“期望”適度嗎?
演練之二:找出自己的人生優勢
第二章 對己接納,對人寬容
你的幸福源于你自己
從一位名牌大學生的“失落”說起
失落源于不接納自我
不接納自我,就難以寬容別人
擁有一顆“寬容的心”
……
當好自己的“看客”
相信“自信”的力量
掌握“自信”的方法
寬容他人:不斷提升自己的境界
坦然接受“世界”的另一半
遇事冷靜,避免“誤會”升級
學會諒解,以愛對恨
善用智慧,讓寬容呈現光芒
實戰演練:“接納”與“寬容”反思
演練之一:你能接納自己嗎?
演練之二:你能寬容別人嗎?
演練之三:讓自己“自信”起來
中篇 “幸福”的行動
第三章 主動感恩,幸福之源
感恩之心,幸福之源
從感恩節說起
《感恩的心》,催人淚下
一碗湯面的故事
善惡有報,感恩無價
感恩的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能夠對別人的給予進行回報
第二重境界:能夠珍惜自己已經擁有的
第三重境界:愿意不求回報地為他人付出
感恩,行動有方法
從說“謝謝”開始
學“寫”《感恩日記》
直接行動
實戰演練:讓感恩“行動”起來
演練之一:學會“寫”《感恩日記》
演練之二:從感謝“身邊人”開始
演練之三:感恩你擁有的工作
第四章 人際親密,幸福之基
親密關系,無價之寶
哈佛大學的研究:什么樣的人最幸福?
親密關系,一種稀缺資源
親密關系,幸福的重要元素
六度連接與幸福感提升
幸福源于愛
關于幸福的故事
婚姻的四個等級
百歲夫妻,恩愛典范
親密關系,構建有方法
類似相聚,效應互補
彼此麻煩,才有感情
頻率共振,保持親近
坦誠暴露,平等尊重
和而不同,君子之交
實戰演練:親密在“行動”
演練之一:獻出或接受“擁抱”
演練之二:表達你的贊賞和感激
演練之三:爭取社會支持
第五章 培養興趣,激發活力
興趣,激發成功與快樂
興趣與成功
興趣與快樂
興趣,打開人生的金鑰匙
興趣提升,行動有方法
發現“職業興趣”
培養業余興趣
發展興趣職業
從工作中尋找快樂
享受當下生活
實戰演練:尋找興趣,提升幸福
演練之一:尋找你的職業興趣
演練之二:創造你的“幸福時刻”
第六章 追尋目標,充滿希望
點亮心中的明燈
希望的力量
目標的價值
擁有“希望”的三大要素
追尋目標:讓人生充滿希望
目標設置:清晰明確,充滿挑戰
動因水平:置之死地而后生
路徑選擇:車到山前必有路
積極行動:一切皆有可能
追尋目標:獲得持續的幸福
追求內在目標
追求真實目標
追求趨近目標
追求行動目標
追求靈活與合理目標
保持目標和諧
實戰演練:管理目標,實現夢想
演練之一你的目標清晰明確嗎?
演練之二你的目標能夠為自己帶來持續幸福嗎?
演練之三你擁有“能量水平”和“路徑力”嗎?
……
下篇“幸福”的環境
后記幸福行動
《幸福力:融通中外的幸福提升方法》:
避開刺激源
對于不同的人來說,引起思慮過度的刺激源各不相同,但是,如果能夠遠離刺激源,自然可以少受影響。為此,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先列出一個個人刺激源清單,記錄下可能會引起你思慮過度的各種場景(包括地點、時間、人物等)。如果可能的話,避開那些場景,或者想辦法改變這種狀況。
轉移注意力
面對生活中出現的各種逆境和不愉快,如果你發現自己對某件事糾結得沒完沒了,你可以在心里對自己大喊:“停!別想了!”同時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盡量去想想其他的事情,這樣你的注意力就可以轉移到其他事情上去。如果又想回去了,可以再次使用這種方法。
與此同時,你可以嘗試快速將自己投入到其他活動之中以分散注意力,不要對生活中的消極事件死揪著不放。你所選擇的轉移注意力的活動一定要能夠引起你的興趣,比如閱讀、聽音樂、約朋友一起喝茶、做一項自己喜歡的運動等,這樣才不會再次陷入胡思亂想之中。
自我激勵
面對隨處可見且無法逃避的社會比較,幸福力強的人似乎根本不關心這些。他們通常會建立起自己的一套“比較”標準,比如認為自己非常擅長數學、烹飪以及與人溝通等,總是想起并相信自己擁有的強項。
在一個“句子回填”(即將打亂順序的文字還原回去)游戲中,幸福者和不幸福者的表現非常不同。在完成任務后,幸福的人感覺自己更加幸福,也對自己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評價,同伴完成任務的速度快慢對他們似乎沒有什么影響。相反,不幸福的人卻對同伴的完成速度非常敏感——看到坐在旁邊的同伴完成得比自己快,他們就會覺得自己能力差,不如別人,而且他們還會因為同伴的優秀而產生沮喪甚至焦慮的情緒。
一個人越幸福,就越少關注周圍其他人的行為。
采取行動
有些思慮過度源于“技術性”“專業性”很強的問題。例如,你可能由于某項專業能力不足,如不善理財,從而對理財問題產生焦慮,這時,你可以報名參加一個理財規劃班,通過學習獲得專業能力。你也可以自己先嘗試著寫下所有可行的解決方案,然后從中選出一個付諸行動,不要坐等事情發生,也不要一心指望他人的幫助,你應該立即行動起來,因為即使是一個很小的行動,都會讓你的心情變好,從而變得更加自信。
面向未來
有時,我們之所以思慮過度,是因為我們做了“井底之蛙”。當我們面向未來,站在更廣、更高的視角上看問題時,這些現在看來重大緊迫的問題就會顯得微不足道。我們可以問自己:“一年或者更久以后,這件事還有那么重要嗎?”也許一個月或者一年后,我們已經根本不記得這些“小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