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IP養成術 互聯網時代的新商業法則》是一本講述新媒體時代IP化生存方法的圖書。而《超級IP養成術 互聯網時代的新商業法則》是在基于不可逆的新媒體營銷潮流下,從IP產生的背景、原因入手,全面系統地介紹了IP化生存的實質、內容和方法,對當前比較流行的網紅模式進行剖析,結合案例介紹具體模式的利弊及運用技巧。書中避免了晦澀生硬的專業術語,用比較通俗輕松的筆法,結合豐富有趣的案例闡述了IP化生存的方方面面,對于想運用新媒體營銷的商家,以及新時代的IP人來說,都有借鑒和參考的價值。
《超級IP養成術 互聯網時代的新商業法則》:
2015年8月,華誼兄弟在北京召開發布會,會場上發生了這么一檔子事。
擔任主持人的張國立,稱贊導演馮小剛拍攝的多部作品都很有意義,還提到這些作品本身逐漸發生成了時下最流行的IP。緊接著,任性的馮導不假思索地問:“什么是IP?不是地址么?”此番對話,當真成了該會場最大的亮點。
馮導當真不懂IP的意思么?單看事實我們就知道,他早已經是超強IP的創造者,把IP玩得很轉了。以馮小剛電影公社來說,它是全球首個以導演個人命名的電影主題旅游項目,說白了就是IP衍生的旅游產品,目前已經在海口開放了“1942國民民國風情街”,此街每年就吸引了數百萬的游客,讓華誼賺足了錢。
世間只有一個馮小剛,人家也只是謙虛說笑才裝不懂。對于喜歡新媒體營銷,并有意長期在此行業發展的人來說,我們真不能任性地說:“我不知道IP是什么!”這個時代,要玩好新媒體營銷,先得從認識IP開始。
那么,IP究竟是個什么鬼? IP是英文“Intelectual Property”的縮寫,直譯為“知識產權”。從存在形式上看,它可以融合在音樂、喜劇、電影、電視、動漫等諸多文化產品中。中銀國際早就預言過,中國從2013年泛娛樂產業就進入了“IP”年,在未來幾年IP的價值會不斷被放大。果不其然,這番預言真的應驗了。
不過,僅用“知識產權”來說明IP,似乎還不夠直觀,甚至讓人有點兒摸不著頭腦。事實也證明,很多奢談IP的人根本不知道,IP實際所指的不僅僅是“知識產權”的字面意思。
早前,我看過周鐵東先生的一篇文章,我認為他的解釋挺清晰的。他說,IP更像是一種“心智創造”的法律術語。因為文學、音樂和其他藝術作品的問世,幾乎都傾注了作者的心智,他們所創造出來的詞語、符號、概念、設計,都是被法律賦予了獨享權利的“知識財產”。這種“獨享權利”才是我們常說的“知識產權”,翻譯成英文就是“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簡稱“IPR”。至于IP,就是諸多“IPR”中可以開發成具備商業價值的“潛在財產”。
如果說上述的一連串解釋,依然讓你覺得很繞口、不夠通俗,那咱們不妨再用更簡單的、更直白、無噱頭的字眼來說明,即無形的、有商業開發潛質的“文化資產”。IP可以是一個故事、一個角色、一首歌、一句話、一個概念以及任何大量用戶喜歡的事物,可以用在多種領域創造商業價值。然而,無論IP是以什么樣的形式出現,一個超級IP都必須具備知名度,且具有潛在變現能力的。
當然,要想讓解釋更有直觀的代入感,講點貨真價實的例子是正經事。
2 火了二十年的《仙劍》 再說游戲《仙劍奇俠傳》,大多數人肯定都不陌生,印象中我在讀小學時就有接觸過這款游戲。前些年,它被改編成影視作品,高顏值的演員陣容,美麗動人的愛情故事,再度勾起了游戲迷的回憶,也讓不曾玩過這款游戲的人,知道了它的“現在和過去”。
2015年,電影版的《仙劍奇俠傳》正式開機,再度掀起“全民”仙劍懷舊浪潮。近期,《仙劍奇俠傳三舞臺劇》在上海文化廣場華麗麗地亮相,吸引了大批的觀眾。
《仙劍奇俠傳》自問世以來,在中國已有超過20年的歷史。過去,《仙劍奇俠傳》就是一款單機游戲;今天,《仙劍奇俠傳》就演變成了一個熱門IP,因為圍繞著它衍生出了電視劇、電影、舞臺劇等一系列具有商業價值的產品。
……